"孩子,你在哪裡?",我握住這位南疆烈士母親的手

編者按:作者王勇勝系深圳市龍越慈善基金會烈士父母關懷計劃項目的“忠實粉絲”,一直支持與關注項目的發展,文章為其多年探訪烈士家庭後的有感。

我們常說:每一位走上戰場的士兵,都有一位等他回家的母親;每一個孩子,都是爸媽的心頭肉;每一位犧牲的戰士,都是家人心中永遠的痛。

對於普通大眾來說,"烈士""犧牲""戰場"這些詞太遙遠了,每每看到都是隔著冰冷的電視屏幕,手機屏幕。

多年來,在尋訪、慰問、致敬烈士父母的公益活動中,我們對上面的那段話體會猶深。

倘若沒有走進烈士家庭、沒有接觸到烈士的父母和家人,恐怕很難真正理解上面這段話的深刻含義。

下面,就給大家分享兩個位烈士家庭的故事。

一位是三等功臣,1975年入伍,1979年對越自衛反擊戰中犧牲在越南昆諾地區的張午己烈士。犧牲那一天,他剛剛過了23歲生日。

張午己烈士最初是按照失蹤人員對待的,沒有頒發烈士證書,直到四年後才補上。

活不見人、死不見屍,張午己的母親,魔怔一般逢人便問:我兒子死了沒有?如果死了你們告訴我他埋在哪兒了?讓我去看看他;如果沒死,你們讓他回來看看我……幾十年來幾乎哭瞎了雙眼。

圖為張午乙烈士的母親

我們聽說這件事情後,很是感動,卻心裡覺得難受與隱隱作痛。受張午已烈士的姥爺趙羊娃,這位百歲抗戰老兵所託,並且讓這位八十多歲的老母親能夠得到安慰,我們開始尋找張午己烈士的生前戰友。

由於張午己烈士證書上的部隊番號有誤,我們歷時半年多,跑了不少地方,費盡周折,總算知道張午己烈士犧牲時所在部隊不是烈士證明書上寫的54軍,而是50軍,他犧牲前是150師448團3營7連擔架排的代理排長。

當年,張午己和擔架排幾十位戰友抬著傷員撤退時,遭到越軍炮火覆蓋,屍骨無存,所以才有了失蹤一說。

每次與志願者合影,張午乙烈士的母親都要拿出孩子的遺照

我們馬上把結果告訴了張午己烈士的家人,並和張午己的戰友們一起上門看望慰問了張午己烈士八十多歲的母親趙東英老人,和他的姥爺、時年105歲的抗戰老兵趙羊娃。

後來,烈士的侄女給我們來電話說,自我們去了以後,她很少出門的奶奶現在精神好了不少,主動出門,逢人便說,省裡的領導來看我了(她誤以為省會鄭州來的都是省裡的領導),還給我買了很多東西……

另一位是三等功臣,河南柘城縣的張勤忠烈士。

張勤忠,1979年1月入伍至11軍31師35108部隊51分隊,在對越自衛還擊戰中犧牲於1979年2月23日,時年21歲。

我們第一次去看張勤忠烈士的父親張榮堂時,八十多歲的老人獨自住在一間四面透風、房頂漏雨的老宅子裡(其老伴已亡故多年),身體看起來還算硬朗。

圖為烈士父親張榮堂老人家

和我們同去的烈士戰友一起勸老人家找找政府,把房子修葺一下。因為按照國家政策,老人家可以享受這樣的待遇。誰知老人家很平淡的說,不麻煩政府了,去年我生病住院開刀就讓政府花了不少錢,反正就我一個人住、好將就,再說年紀也大了,不定哪天就走了,國家花錢的地方多,能讓國家省點就省點吧。我們看勸不動老人家,只好作罷。

圖為烈士張勤忠的烈士證明書及勳章

當我們走出十多米遠,習慣性回頭向張榮堂老人揮手告別時,想不到的場景發生了:剛剛還談笑自如、語氣淡定、身板硬朗的老人,竟然在大門口抹起了眼淚!瞬間,所有的男女志願者和烈士的戰友們都淚流滿面,一路無語……

圖為烈士父親張榮堂老人的背影

英雄,是危難時刻挺身而出,英雄,是普通人擁有一顆偉大的心。

一等功臣、鄭州滎陽高山鄉的12軍烈士楊天照。楊天照在執行潛伏任務時,為搶救戰友腿被炸斷,一聲不吭直至犧牲,被昆明軍區命名為"邱少雲式戰鬥英雄",時年21歲。

還有二等功臣、14軍40師119團的"滾雷英雄"馬保衛烈士,為了保證戰鬥勝利、減少部隊傷亡,在總攻發起前帶領尖刀班僅剩的4名戰友,集體滾入地雷陣壯烈犧牲,用血肉之軀為部隊開闢了一條衝鋒道路。

還有,還有,還有,等等,等等,等等……

幾年來,在烈士生前戰友積極協助下,不知不覺間,我和我的團隊已經走訪慰問了一百多位烈士的父母、遺孀和家人。在尋訪、慰問、致敬烈士父母、遺孀和家人的公益活動中,有許多感觸、感悟和感動。我們的烈士無一不是為了祖國和人民犧牲的,我們即便不能代替烈士盡孝、承擔起撫養其父母和家人的義務,起碼要做到讓烈士父母和家人經常感受到來自社會的敬意、關懷和溫暖。

圖為志願者探望烈士王福奇的母親

我們認為,慰問烈士父母的公益活動與扶貧,雖然都是通過物質來體現的,但是兩者有著本質區別:扶貧要解決的,主要是貧困戶生活困難的物質層面的問題;而關愛烈士父母首先表達的是敬意,是精神層面的撫慰,然後才是物質上的幫助。

無論烈士家庭是否困難,都需要我們去表達敬意和關懷。對烈士父母和家人來說,精神和心理方面的撫慰大於物質上的幫扶。即便是家庭條件不錯,烈士父母和家人依然需要來自社會上的認可和民間的溫暖。

否則的話,烈士的父母、家人會感到被冷落、被遺忘,感到心寒。因為失去親人,是烈士家庭一輩子的錐心之痛!而我們現在做的,正是一件"暖心"的事情。

圖為志願者看望烈士程申旺的母親

在幾年來的慰問活動中,我們遇到的烈士的父母、家人和戰友雖然各不相同,但是他們經常對我們表達的意思卻大致一樣:在我們來之前,雖然烈士家屬也能定期拿到國家發放的撫卹金,可是還有一種被社會遺忘了的感覺。

這恰恰說明,我們關愛烈士父母和烈士家人的公益活動,對烈士父母和家人是非常重要的精神撫慰與心理安慰。

衷心希望有更多的人加入到向烈士父母致敬的公益活動中來。

河南五星擁軍團 王勇勝

二〇一八年十一月十一日於鄭州

王勇勝,山西霍州人,1958年出生于軍人家庭,1976年下鄉至滎陽。

1978年春天入伍,經歷了1979年對越自衛還擊戰,1981年底退伍。

2008年"5·12"汶川大地震後,加入河南省紅十字會,成為志願者。

2013年發起創建"河南星火志願團"。

2018年發起創建"河南五星擁軍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