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你在哪里?",我握住这位南疆烈士母亲的手

编者按:作者王勇胜系深圳市龙越慈善基金会烈士父母关怀计划项目的“忠实粉丝”,一直支持与关注项目的发展,文章为其多年探访烈士家庭后的有感。

我们常说:每一位走上战场的士兵,都有一位等他回家的母亲;每一个孩子,都是爸妈的心头肉;每一位牺牲的战士,都是家人心中永远的痛。

对于普通大众来说,"烈士""牺牲""战场"这些词太遥远了,每每看到都是隔着冰冷的电视屏幕,手机屏幕。

多年来,在寻访、慰问、致敬烈士父母的公益活动中,我们对上面的那段话体会犹深。

倘若没有走进烈士家庭、没有接触到烈士的父母和家人,恐怕很难真正理解上面这段话的深刻含义。

下面,就给大家分享两个位烈士家庭的故事。

一位是三等功臣,1975年入伍,1979年对越自卫反击战中牺牲在越南昆诺地区的张午己烈士。牺牲那一天,他刚刚过了23岁生日。

张午己烈士最初是按照失踪人员对待的,没有颁发烈士证书,直到四年后才补上。

活不见人、死不见尸,张午己的母亲,魔怔一般逢人便问:我儿子死了没有?如果死了你们告诉我他埋在哪儿了?让我去看看他;如果没死,你们让他回来看看我……几十年来几乎哭瞎了双眼。

图为张午乙烈士的母亲

我们听说这件事情后,很是感动,却心里觉得难受与隐隐作痛。受张午已烈士的姥爷赵羊娃,这位百岁抗战老兵所托,并且让这位八十多岁的老母亲能够得到安慰,我们开始寻找张午己烈士的生前战友。

由于张午己烈士证书上的部队番号有误,我们历时半年多,跑了不少地方,费尽周折,总算知道张午己烈士牺牲时所在部队不是烈士证明书上写的54军,而是50军,他牺牲前是150师448团3营7连担架排的代理排长。

当年,张午己和担架排几十位战友抬着伤员撤退时,遭到越军炮火覆盖,尸骨无存,所以才有了失踪一说。

每次与志愿者合影,张午乙烈士的母亲都要拿出孩子的遗照

我们马上把结果告诉了张午己烈士的家人,并和张午己的战友们一起上门看望慰问了张午己烈士八十多岁的母亲赵东英老人,和他的姥爷、时年105岁的抗战老兵赵羊娃。

后来,烈士的侄女给我们来电话说,自我们去了以后,她很少出门的奶奶现在精神好了不少,主动出门,逢人便说,省里的领导来看我了(她误以为省会郑州来的都是省里的领导),还给我买了很多东西……

另一位是三等功臣,河南柘城县的张勤忠烈士。

张勤忠,1979年1月入伍至11军31师35108部队51分队,在对越自卫还击战中牺牲于1979年2月23日,时年21岁。

我们第一次去看张勤忠烈士的父亲张荣堂时,八十多岁的老人独自住在一间四面透风、房顶漏雨的老宅子里(其老伴已亡故多年),身体看起来还算硬朗。

图为烈士父亲张荣堂老人家

和我们同去的烈士战友一起劝老人家找找政府,把房子修葺一下。因为按照国家政策,老人家可以享受这样的待遇。谁知老人家很平淡的说,不麻烦政府了,去年我生病住院开刀就让政府花了不少钱,反正就我一个人住、好将就,再说年纪也大了,不定哪天就走了,国家花钱的地方多,能让国家省点就省点吧。我们看劝不动老人家,只好作罢。

图为烈士张勤忠的烈士证明书及勋章

当我们走出十多米远,习惯性回头向张荣堂老人挥手告别时,想不到的场景发生了:刚刚还谈笑自如、语气淡定、身板硬朗的老人,竟然在大门口抹起了眼泪!瞬间,所有的男女志愿者和烈士的战友们都泪流满面,一路无语……

图为烈士父亲张荣堂老人的背影

英雄,是危难时刻挺身而出,英雄,是普通人拥有一颗伟大的心。

一等功臣、郑州荥阳高山乡的12军烈士杨天照。杨天照在执行潜伏任务时,为抢救战友腿被炸断,一声不吭直至牺牲,被昆明军区命名为"邱少云式战斗英雄",时年21岁。

还有二等功臣、14军40师119团的"滚雷英雄"马保卫烈士,为了保证战斗胜利、减少部队伤亡,在总攻发起前带领尖刀班仅剩的4名战友,集体滚入地雷阵壮烈牺牲,用血肉之躯为部队开辟了一条冲锋道路。

还有,还有,还有,等等,等等,等等……

几年来,在烈士生前战友积极协助下,不知不觉间,我和我的团队已经走访慰问了一百多位烈士的父母、遗孀和家人。在寻访、慰问、致敬烈士父母、遗孀和家人的公益活动中,有许多感触、感悟和感动。我们的烈士无一不是为了祖国和人民牺牲的,我们即便不能代替烈士尽孝、承担起抚养其父母和家人的义务,起码要做到让烈士父母和家人经常感受到来自社会的敬意、关怀和温暖。

图为志愿者探望烈士王福奇的母亲

我们认为,慰问烈士父母的公益活动与扶贫,虽然都是通过物质来体现的,但是两者有着本质区别:扶贫要解决的,主要是贫困户生活困难的物质层面的问题;而关爱烈士父母首先表达的是敬意,是精神层面的抚慰,然后才是物质上的帮助。

无论烈士家庭是否困难,都需要我们去表达敬意和关怀。对烈士父母和家人来说,精神和心理方面的抚慰大于物质上的帮扶。即便是家庭条件不错,烈士父母和家人依然需要来自社会上的认可和民间的温暖。

否则的话,烈士的父母、家人会感到被冷落、被遗忘,感到心寒。因为失去亲人,是烈士家庭一辈子的锥心之痛!而我们现在做的,正是一件"暖心"的事情。

图为志愿者看望烈士程申旺的母亲

在几年来的慰问活动中,我们遇到的烈士的父母、家人和战友虽然各不相同,但是他们经常对我们表达的意思却大致一样:在我们来之前,虽然烈士家属也能定期拿到国家发放的抚恤金,可是还有一种被社会遗忘了的感觉。

这恰恰说明,我们关爱烈士父母和烈士家人的公益活动,对烈士父母和家人是非常重要的精神抚慰与心理安慰。

衷心希望有更多的人加入到向烈士父母致敬的公益活动中来。

河南五星拥军团 王勇胜

二〇一八年十一月十一日于郑州

王勇胜,山西霍州人,1958年出生于军人家庭,1976年下乡至荥阳。

1978年春天入伍,经历了1979年对越自卫还击战,1981年底退伍。

2008年"5·12"汶川大地震后,加入河南省红十字会,成为志愿者。

2013年发起创建"河南星火志愿团"。

2018年发起创建"河南五星拥军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