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版圖隨著車輪越變越大,將成為亞太地區重要門戶樞紐

都市快報

如果說城市的蓬勃發展像“攤大餅”的過程,那麼交通就像是“擀麵杖”,交通的完善,就是城市骨架延伸的動力:路網所到之處,人來了,樓多了,燈亮了,才有了繁華的樣貌。

杭州的城市發展,也遵循著這個規律。

杭州人在南宋皇城根下轉悠了上千年,直到上世紀七八十年代,杭州的市中心,仍然盤桓於中山南路與解放路一帶。

改革開放以後,杭州城市逐漸向北生長,之後向四周擴散。

速度與範圍,都和杭州人交通條件、交通方式的拓展密切相關。

杭州市中心在哪裡? 老杭州曾經只認“十大古城門”

“老杭州”給年輕人講古,常會說以前工作、生活的主要活動範圍在“十大古城門”內。

杭州版图随着车轮越变越大,将成为亚太地区重要门户枢纽

曾經,自行車是杭州人出門使用的主要交通工具,城市公共交通則只有公交車,人們的活動範圍比較有限。老杭州人眼裡的絕對市中心,一直是在官巷口附近。

以官巷口為中心半徑1公里範圍內,醫療有浙一、浙二、婦保、兒保、市一,集中了杭城當時最好的醫院。電影院有太平洋電影院,當時是杭城最上檔次的電影院;還有新華電影院、前進電影院,稍遠有西湖電影院;體育設施有青年路燈光球場,杭城唯一的燈光公共球場。有杭州最好的食品店,杭州食品公司;最全的圖書店,新華書店;最好的購物地,杭州解百;最好的西餐館,海豐西餐社;最休閒的場所,明湖浴室;最時髦的商店,紅波無線電商店。另外,當時的杭州市政府、報社、電臺、電視臺都在官巷口附近。只需步行,生活所需的一切都可以配備齊全。

改革開放後,摩托車、私家車越來越多,杭州突破了環城北路這條線,武林廣場、西湖文化廣場,開始成為更多杭州“弄潮兒”非去不可的地方。

這個新的城市中心,距離官巷口,只挪動了不到3公里的距離。

高架橋、快速路“東擴西進”

杭州變得越來越大

2000年之後,杭州的交通發展大步前行,經過杭州“十一五”、“十二五”規劃的落實,市中心逐漸形成了“三縱五橫”的快速路網體系。

南北向的中河-上塘高架、秋石高架,東西向的德勝快速路、石祥快速路,杭州主城區“井”字形快速路網構建了起來,與城北半山、城西留下、城東九堡下沙快速連接。下沙、留下成為“大學城”。

同時,快速公交也緊跟而上,伴隨嶄新的道路“東擴西進”,大學生們週末去武林廣場逛個街、去西湖邊看看景,都方便了很多。

隨著彩虹快速路、機場快速路的建設,杭州和一江之隔的濱江、蕭山也越來越近。

杭州真的變大了。

杭州版图随着车轮越变越大,将成为亚太地区重要门户枢纽

一條條地鐵線陸續通車 一個個城市副中心湧現

2012年11月,杭州地鐵1號線開通,直接帶動了杭州的兩個城市副中心:下沙和濱江。

2017年7月,杭州地鐵2號線西北段開通,良渚副城立刻變得炙手可熱。

杭州人買房定居,從以前“繞著西湖向外看”,變成了“順著地鐵看”,不少在市中心工作的杭州人,開始選擇在這些城市副中心居住。

從各個站點的客流量變化也能梳理出來——杭州城市化進程的版圖,早已悄悄發生了改變。

2012年11月24日,杭州地鐵1號線首批30個車站(不含火車東站站與下沙延伸段)開通,當時日均客流量在14.5萬人次左右。到2018年1月9日,4號線一期南段(近江-浦沿站)通車,杭州地鐵線網運營里程達到117.6公里,1號線、2號線、4號線全線網日均客流達到150萬人次左右,增長了9倍。

就拿下沙的金沙湖站來說,從開通初期日均客流量1700人次,現在日均客流量已經達到2萬多人次。

有了地鐵,距離不再是問題,生活配套也不再是問題。

“現在的下沙,有龍湖天街、星光大道、福雷德廣場等好多商業街、綜合體,配套多、人氣旺、生活方便,熱鬧程度一點都不比市中心差。” 住在下沙,工作在和平廣場的鐘小姐說。

不僅下沙有了新的商圈,錢江新城、濱江、九堡等多個城市副中心,都圍繞地鐵有了新的商圈。

杭州,已經從原先的單一商圈,發展成以一箇中心商圈為主、多個區域型商業中心為輔的多商圈格局。

艮北新城就是典型。隨著地鐵1號線的開通,整個艮北新城進入快速發展階段,招商雍華府、越秀親愛裡、世茂東壹號、招商雍和府……作為第一批感受到地鐵召喚的樓盤,嚐到了軌道交通便利的頭口水。

2016年年底,越秀與江干城投在艮北新城連拿兩塊地,總建築面積超50萬方,後期與招商聯袂開發,那就是現在的公園1872和天悅江灣。根據規劃,公園1872將自帶一個商業綜合體,並坐享地鐵1號線七堡站資源,形成TOD模式。而天悅江灣除了TOD優勢之外,自持部分商業也很值得期待,地鐵交通所帶來的人居價值一覽無餘。

未來,擁有十條地鐵線、一條城市中軸線(機場快速線)的杭州,城市延展模式,或許會從“圈狀”外擴,變成“帶形”發展。

杭州都市圈已實現“一小時交通圈”

未來還將是亞太地區鐵路樞紐門戶

2017年8月,臨安撤市設區,併入杭州。杭州市區面積擴容64%,達到8002.8平方公里,就此成為江浙滬市區陸域面積最大的城市。

現在,杭州人或許對新區的融入還沒有強烈的感知,但是再過幾年,情況會大不一樣。

杭州版图随着车轮越变越大,将成为亚太地区重要门户枢纽

依託區域發展趨勢,杭臨之間將形成1條高速通道、1條鐵路通道、2條城市軌道交通、5條快速道路通道和1張地面公交網。特別是杭臨城際軌道和杭臨績高鐵,分別將於2019年、2022年建成,屆時,臨安與主城區的距離將縮短到“30分鐘”,無縫對接。

眼下,杭州將進入高鐵時代。“生長”的不僅僅是杭州本身,發展“杭州都市圈”也早已有清晰的藍圖。

在杭州上班的諸暨人每天乘坐通勤高鐵“西施號”;海寧高新區與下沙打通斷頭路,來往更便利;德清居民拿著“杭州通·都市圈德清卡”,在杭州也可乘坐地鐵、公交……杭州都市圈建設“一小時交通圈”的目標已宣告實現。

接著,杭州都市圈還將形成“一心八射”的城際軌道網絡基本形態。目前,杭州至海寧、杭州至臨安、杭州至富陽、杭州至紹興等4條城際軌道交通線路均已啟動建設,預計“十三五”期內建成投入使用。

杭黃鐵路,這條串起西湖、富春江、千島湖、黃山,連接名城、名江、名湖、名山的“最美高鐵線”最快下月中旬就要通車;滬蘇湖高鐵獲國家發改委批覆;杭衢高鐵開工在即……未來,杭州將進一步擴增到11條高鐵線路、6大主要高鐵客運站,數量超過上海、南京、合肥等城市,居長三角城市首位,成為亞太地區鐵路樞紐門戶。

在交通建設的加持下,杭州都市圈產業融合速度持續加快,區域人口經濟發展均穩中提質。

即將在2022年建成的杭州西站,將採用城市一體化TOD模式開發,以杭州西站為核心,打造一個50-100公頃的樞紐綜合體,主要滿足城西居民出行和生活需要。

圍繞這個樞紐綜合體,還將打造一座“站城一體、生產生活生態融合”的現代化高鐵新城,面積約3平方公里。

條件成熟後,圍繞高鐵新城,依託周邊的夢想小鎮、阿里巴巴、浙江海外高層次人才創新園以及杭師大等高等院校的建設,一座10平方公里的“倉前科創新城”,最終將屹立於杭州大城西。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