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世錦:中國應建立高標準的市場經濟

11月20日,工銀國際與財新傳媒在京聯合舉辦了“2018國際投資論壇”。全國政協經濟委員會副主任、中國發展研究基金會副理事長劉世錦在論壇上發表主旨演講時稱,中國應確立“建立高標準的市場經濟,實行高水平對外開放”的“雙高目標”。“確立了這樣一個‘雙高’的目標後,在國際上,不論是應對中美貿易摩擦和下一步國際經貿規則的變局,還是國內穩預期、提振信心,都可以使局面豁然開朗,變被動為主動。”

劉世錦指出,下一步,國際上可能將出現一些新動向:WTO機制改革勢在必行、國際經貿投資金融規則或出現深度調整,主要經濟體之間可能走向零關稅自貿區。確定“雙高”的目標後,中國完全可提出引領全球市場經濟發展方向的中國方案,並且在新一輪的國際經濟治理結構的博弈中,“中國不是什麼出局者,中國不僅要入局,而且應該要領局。”

他提到,改革開放以來,中國取得的巨大成就,依靠的是建立和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使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發揮決定性作用,堅持和擴大對外開放,保護產權特別是知識產權,在合法引進技術的同時,加快推動創新。

同時,中國的市場經濟仍不完善,特別是要素市場的市場化程度仍不高,甚至因此在國際談判中引來指責。當前,中國正在由高速增長轉向高質量發展,要實現高水平對外開放,就需要建設高標準、高水平、高質量的市場經濟。

然而,建設高標準的市場經濟,仍面臨諸多挑戰,包括打破行政性壟斷、公平競爭、國資國企改革、轉變政府職能、產業政策轉型、保護產權特別是知識產權,維護勞動力權益,保護生態環境和綠色發展等。“這些問題我們是不迴避的,是要改革的,是我們自己主動要改的,並不是其他人逼著我們改。” 劉世錦說。

他舉例稱,中國保護知識產權並非是受跨國公司逼迫,而是出於自身創新發展的需要。由於我們更瞭解中國國情,主動選擇改革能改得更加徹底和有效。

劉世錦認為,應把中國特色和市場經濟相互融合,增強我國的競爭優勢,而不是把計劃經濟遺留下來的過渡性的東西當成體制優勢。中國擁有較強的政府能力、較大規模的國有資本、較高的社會共識、超大型經濟體的市場規模。若將這些要素與市場經濟規則有機融合,就會轉化為重要的競爭優勢。

他強調,全球化過程中各國之間的競爭,根本上是各國市場經濟體系之間的競爭。中國是市場經濟和全球化的受益者,並且中國多年來為全球市場經濟體系的發展創造了很多新的、很有價值的元素,下一步可做出更多的重要貢獻。

“所以我們完全有理由把發展高標準市場經濟、高水平對外開放的旗幟舉得比西方國家更高,走在全球市場經濟體系競爭和發展的前面。” 劉世錦說。

據悉,本次論壇以“新時代、新徵程、新使命”為主題,重點探討全球經濟未來走向、中國擴大再開放、新經濟發展等議題。工銀國際副行政總裁王巍在致辭中表示,全球金融市場波動性大幅上升,流動性風險、違約風險、債務風險、貨幣風險等不同程度放大,以比特幣為代表的高投機性資產、以新興市場為主的全球外匯市場、以美股為代表的高估值資產交替出現急跌,風險閉環下的全球市場“危機回潮”基調正在加速成型。

“身處全球大變革的新時代,面對新挑戰和新機遇,香港資本市場作為內地與全球對接的橋頭堡,在推動中國市場與全球市場融合、人民幣國際化、“一帶一路”倡議、粵港澳大灣區建設等方面大有可為,中資持牌機構同樣會有更多作為。”王巍說。

更多內容請下載21財經APP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