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分鐘心理問答」抑鬱了,怎麼辦?

「3分鐘心理問答」抑鬱了,怎麼辦?

如何調節日常生活中的抑鬱情緒?

摘要:在心理學上抑鬱和哀傷是特別像的兩種情緒。但是我們把哀傷的視為一個過程,而且是一個治癒的過程,抑鬱更多地視為一個情緒。

問:如何調節日常生活中的抑鬱呢?沒有達到抑鬱症的程度,但很苦惱!

答:梁明霞

如何調節日常生活中的抑鬱情緒?我認為這是個特別好的問題,因為在日常生活中,我們的確經常會陷入到一種抑鬱情緒當中,沒有達到抑鬱症的那個標準,但會影響到我們的生活。

那如何調節呢,我給的答案也很簡單,就是什麼都不做,沉浸在那種抑鬱的情緒當中。

為什麼這麼說呢?

1. 哀傷與抑鬱

在心理學上抑鬱和哀傷是特別像的兩種情緒。但是我們把哀傷的視為一個過程,而且是一個治癒的過程,抑鬱更多地視為一個情緒。

那哀傷到底是一個什麼樣的過程呢?

心理學家南希曾經說過,在正常的哀傷過程中,上天會賦予我們一種能力,對生活中不可避免的失望趨向情感的平和,象徵性的告別以前的生活階段,意識到自己在每一次喪失中的侷限性以及不能擁有一切的事實,這有利於成長。

2. 治癒是如何發生的?

這個過程中的治癒又是如何發生的呢?舉例來講,我們每個人都經歷了長大,小的時候會覺得自己可厲害了,無所不能,什麼都能幹,就是那種“我是宇宙的中心,所有人都圍著我轉”的感覺。

但是當你摔了一跤,或者一些事情沒有幹成的時候,你就會對自己失望,覺得自己好像也不是超人,不是奧特曼,不是很多你曾經特別崇拜的對象,那這個時候,我們說這就是一個哀傷的過程。在這個哀傷的過程中,我們不可避免的對自己失望,對別人失望,對環境失望。

但是隨著我們對現實越來越瞭解,就越來越接受了這種失望,那這種失望就會隨著時間流逝。還有你對現實越來越能看清楚,就會趨向於一種情感上的平和。這就是我們所說的哀傷的過程,是有一個接受不可避免的失望,情感趨向於平和的過程。

3. 日常生活中的抑鬱

現實是隨著年齡的增長,我們越來越善於處理很多事情的時候,我們把這個過程一步步地縮短,一步步地縮短。以至於我們經常處在一種沒有時間去經歷這樣的一個過程,只是經歷了一個抑鬱情緒。然後我們就趕快去做一些事情,然後做了一些事情後發現還是做不好。接著失望,然後失望了又趕快去做一些事情,還是不行,於是就陷入到了那種特別煩躁,特別挫敗,更加抑鬱的境地。

有一個畫面是說,當你摔倒了的時候沒有必要立刻爬起來。你可以在那兒躺一會兒,感覺一下你是不是膝蓋疼,是不是哪裡難受了,是不是什麼樣子,那當這個過程走過以後,你再慢慢站起來,那這樣的人他隨著一次次的跌倒,一次次的堅強,這就是我們所說的成長。

摔倒一次後,你們經歷過那種膝蓋的痛,然後經歷過我哪個地方擦傷了,然後哭過一場之後,我想那樣的一個摔倒給到你成長的意義要大於摔倒本身很多。你可能下一次就不會再摔倒了,而不是像有的時候我們摔倒了要趕快爬起來,然後注意下旁邊有沒有人看到自己。那下次你很可能在同樣一個地方再次摔倒。

4. 總結

這就是我對我如何調節日常生活中的抑鬱的一個回答,總之一句話,讓這樣的抑鬱情緒去體會到——體驗它是一個過程,什麼也不要做就去體驗這樣的一個過程。

—The End—

—“3分鐘心理問答”創辦者簡介—

梁明霞/國家二級心理諮詢師,心理學講師

北京大學心理學學士,理工科碩士

熱愛心理學,喜歡精神分析

正在以‘’不含誘惑的深情,不帶敵意的堅決” 走在心理諮詢的路上……

收藏文章?不如關注我——想更多瞭解自己,瞭解心理學,請持續關注“梁明霞與精神分析”頭條號,“我在這裡,一直在這裡”。


往期內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