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有些大老闆借貸幾千萬甚至幾億看起來還那麼瀟灑?

有朋友問我,有人說聰明人靠借錢發財,傻子靠存錢發財。現實中很多大老闆大量借貸,有的貸款幾千萬、有的貸款幾個億,但是為什麼這些人還活得那麼瀟灑呢?是越有錢的人越借貸嗎?

為什麼有些大老闆借貸幾千萬甚至幾億看起來還那麼瀟灑?

關於這個問題,確實是社會生活中常見的現象,但是這裡面也有很多的誤解。

首先,企業借貸是企業發展的正常現象

借貸是企業發展的正常情況,沒有什麼可以大驚小怪的。沒有幾個企業是可以完全靠自有資金實現發展的,特別是那些要擴大經營規模的企業,通過借貸實現規模的發展就是正常的方式和手段,不同的行業有不同的負債率標準,但是一般而言,正常的企業負債率在60%是正常的,有的企業如建築安裝類企業,整個行業的負債率達到90%以上。所以,在企業發展過程中,通過借貸實現更好的發展是非常重要的方式。

為什麼有些大老闆借貸幾千萬甚至幾億看起來還那麼瀟灑?

其次,很多發展好的企業也有很大的負債

現實中,越是好的企業越是負債大戶,而越是差的公司則借貸比較難。

曾經的首富最多時有6600億資產,但是負債有4000多億。有的人說首富的資產都是借貸來的,並不都是自己的資產。但是所有的企業不都是如此嗎?

我們看看2016年的上市公司的資產負債數據,大概可以說明好的企業借貸的情況:

為什麼有些大老闆借貸幾千萬甚至幾億看起來還那麼瀟灑?

大家公認的好企業而且是國家壟斷性的好企業,認為錢多、員工福利好的企業“兩桶油”:中石油總資產23941億元,負債達10498億元,也就是說大名鼎鼎的中石油居然也借貸1萬億以上;中石化總資產14431億元,負債也有6575億元。

大家熟悉的綠地控股,總資產6004億元,負債也高達5286億元,負債率88%。

曾經風光無限的萬科A,一直是不差錢的公司,總資產6113億元,負債竟然高達4750億元,負債率甚至高達77.7%。

為什麼有些大老闆借貸幾千萬甚至幾億看起來還那麼瀟灑?

金融類機構中的大證券公司,人們也是認為不差錢的公司,中信證券負債4744億元,負債率達77%;海通證券負債4595億元,負債率79.7%。

一直以來的高壟斷企業,國電電力負債1807億元,資產負債率72.2%。

所以,借貸多少並不是判斷好企業和壞企業的標準,甚至負債率的高低也不是判斷好企業和壞企業的標準。

其三,現實中確實存在很多老闆過度負債滿足於花天酒地

為什麼有些大老闆借貸幾千萬甚至幾億看起來還那麼瀟灑?

人們對借貸的不良認識是因為一些老闆的過度負債,甚至有一些公司靠借貸維持自己的花天酒地。

曾經我們認為最賺錢的大學,一度也是過度舉債的重災區。據披露的數據顯示,全國高校貸款規模一度達到4500億元到5000億元。據審計署曾經披露的數據顯示全國1164所地方所屬的普通高校負債2634.98億元。吉林大學大搞基建欠債30億,鄭州大學為投資新的校園規模欠債21億。曾經一度因為高校負債過度而面臨難以還款的境地。

為什麼有些大老闆借貸幾千萬甚至幾億看起來還那麼瀟灑?

山東棗莊:防詐騙“三字經”進校園

有的企業因為過度負債維持資產規模和花天酒地的生活,最終因為負債過度而出現問題。2015年廣西富商騙貸328億,其子僱兇砍殺銀行行長曾經成為當時新聞的熱點。警方查明,廣西博白籍商人吳東及其家族,涉嫌在2010年至2014年期間成立多家空殼公司偽造各種貸款資料,順利拿到多筆過億元鉅額銀行貸款,4年時間內吳東家族涉嫌非法從柳州銀行拿到328億元貸款。其中涉及“騙取銀行貸款”175億元,涉及“貸款詐騙”153億元。案發時吳東家族及其企業總共欠下柳州銀行、北部灣銀行、光大銀行、農業銀行、興業銀行、浦發銀行、廣西農信社117億元債務。由於銀行從緊審查貸款而公司難以為繼,最終冒險殺人,走上絕路。

為什麼有些大老闆借貸幾千萬甚至幾億看起來還那麼瀟灑?

醫藥(插圖)

有的企業由於過度負債而出現流動性困難而面臨破產倒閉,據湖北省宜昌銀監分局的報告顯示,2012年2月至2015年,湖北省宜昌市已有9家企業老闆跑路,導致62335萬元銀行貸款出現重大風險。

因此,人們對企業的貸款要有正確的認識,因為借貸是正常的企業行為,但是也有一些企業和老闆以借貸維持高消費、以借貸花天酒地還是應該警惕。所以判斷企業是好是壞還是要看企業經營的狀況而不僅僅是看企業的負債狀況,要看企業經營者的管理能力和企業的發展能力而不僅僅是看借貸規模的大小,要看企業的主業盈利能力而不僅僅是看企業的借貸能力。

今天就分享到這裡了,如果可以的話麻煩動動手關注一下北鯤的頭條,也可以評論留言告訴北鯤喜歡看什麼類型的財經文章,或者告訴北鯤文章有什麼地方需要改進的地方,督促北鯤不斷進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