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到五年 國內大豆產業進口版圖爭霸上演一“敗”除名

近日,每日糧油整理近年來的一些電腦資料,發現了一份關於大豆進口的資料,下面就分享給大家看看。

不到五年 國內大豆產業進口版圖爭霸上演一“敗”除名

這是一份行業機構公佈的一個2014年大豆進口集團排名情況,可能對於普通消費者而言,除了知道下大豆進口的企業名單外看不出其他東西,但在每日糧油看來,近年來伴隨著我國大豆壓榨產業的飛速發展和需求的高速增長,大豆進口不僅僅是高額利潤,更有莫大的風險。

曾經的明星企業如今已難覓蹤影

在這份名單中,作為我國中部地區的大豆壓榨中心,山東企業曾經也是風光無限,包括山東晨曦、昌華、三維、渤海實業、香馳等都是國內大豆進口市場的風雲企業,進口實力均名列前茅,特別是其中的晨曦和昌華,一度是明星企業。

即使一噸大豆進口價格按照3000元計算,每家企業每年的大豆進口總額也高達30億元人民幣以上!

不到五年 國內大豆產業進口版圖爭霸上演一“敗”除名

但自從2014年大豆進口行業再次出現違約事件後,隨著國家對大宗商品進口融資管控的加強,這種風光一去不復。

首先是2016年山東昌華破產重組,隨後山東晨曦也在堅持了一年之後,於今年7月正式宣告破產,其關聯企業永飛國際更是早已在大豆進口市場不見蹤影,而臨沂盛泉油脂目前也已退出大豆主流進口市場。

截止目前除了渤海實業發展良好外,山東多數大豆進口貿易企業已經不復當年之勇。

與之對應的是央企、外資仍在齊頭並進

如果山東企業是民營資本的一個縮影,那麼以中糧、中儲糧為首的國企這幾年可謂發展迅猛。

從最新的獲得數據顯示,目前國內大豆進口數量中糧、中儲糧、九三與傳統的四大跨國糧商及益海嘉裡等均位居前列。

不到五年 國內大豆產業進口版圖爭霸上演一“敗”除名

另外,根據最新媒體報道的消息顯示,截至今年9月底的三個月,豐益國際收入同比增長至116億美元,淨利潤同比增長至4.1億美元;ADM油籽業務實現營運利潤3.5億美元,增加三倍以上,油籽壓榨量創造了該公司的最高記錄;邦吉實現淨利潤約3.7億美元。截至今年8月底的三個月,嘉吉收入增長5%達到287億美元,淨利潤達到10.2億美元。

絲毫看不出中美大豆貿易對其的影響。

錦上添花還湊合, 火中取栗難!

早在2014年嘉吉投資(中國)穀物與油籽價值鏈大中華與韓國區事業部副總裁周學軍就曾在一次演講中指出,從2008年到目前(2014年)為止,絕大部分情況下壓榨企業是無法去獲取利潤的。

不到五年 國內大豆產業進口版圖爭霸上演一“敗”除名

而國內的大豆壓榨企業之所以能夠持續保持擴張,主要是由於在國內需求的強勁帶動下,使得國內企業成為天然坐多頭寸的行業,或者說利用貿易裡面的盈利來彌補加工裡面的虧損——但很明顯,這種情況是難以長久的!

從目前的行情來看,似乎正是如此,包括民企、國企在內的內資企業普遍更適應在單邊上行的行情中去盈利,更加依賴利用國內需求市場的增長去保持利潤的總體平衡,一旦國內需求市場發生變化,弱點則暴露無遺。

這也能從國內大豆貿易和壓榨產能對比看出,此前山東佔據大豆進口前列的其壓榨能力並不強。

掰腕子的累了,佔便宜的笑了

而我們目前面臨的問題不僅僅內部產業發展問題,還有來自外部的影響因素。

日前有媒體發佈一篇文章《中美大豆博弈:掰腕子的累了,佔便宜的笑了》,指出在這次中美大豆貿易的博弈中,巴西豆農笑了,伊朗也成了美國大豆主要買家。

不到五年 國內大豆產業進口版圖爭霸上演一“敗”除名

簡單點,就是在這次圍繞大豆的貿易格局轉換中,中國買家滿足了除美國之外的所有大豆賣家,而美國則滿足了除中國之外的全球大豆買家。

或者說,看似產業體系龐大的國內大豆壓榨行業其實並沒有真正的強大起來,所有的企業無論強弱都在埋頭進口、擴張產能,拼命賺錢,從而導致過度的依賴某一兩個大豆生產國的供應。

而站在種植者的立場來講,國內大豆產業的飛速發展,也未對種植者產生更大的收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