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十年风云变幻,钢铁巨人如何引领国企改革?


四十年风云变幻,钢铁巨人如何引领国企改革?


宝钢,伴随改革开放而生。在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闭幕的第二天正式打桩建厂的宝钢,是改革开放的产物,也是中国改革开放巨大成就中的典型案例。2016年,宝钢集团和武钢集团联合重组为中国宝武,是国企改革的成功实践。四十年来,作为中国钢铁巨人和国企改革先行者的宝钢经历了哪些岁月变迁?新的时代背景下,中国国有企业如何做大、做优、做强?小百通整理了中国宝武钢铁集团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陈德荣在媒体座谈会上的讲话,希望对大家有所启发。

忆往昔

四十年风云变幻,钢铁巨人如何引领国企改革?

中国宝武钢铁集团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陈德荣

今年是改革开放四十周年,是宝钢四十周岁,同时也是我国恢复高考四十周年。

我是恢复高考的第一届学生,当年为了能到钢铁厂上班,我选择上北京钢铁学院。毕业之后,到了杭州钢铁厂工作。四年前,我来到了宝钢。

经过四十年的艰苦创业、持续创新,宝钢人履行了“建好一个宝钢、上交一个宝钢、输出一个宝钢”的承诺,向全国人民交出了三份满意的答卷,以优异的经营业绩实现了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目标。

四十年风云变幻,钢铁巨人如何引领国企改革?


▲ 宝钢的成功不仅仅验证了邓小平同志关于“历史将证明,建设宝钢是正确的”这一正确论断,同时也成为了中国四十年改革开放所取得的巨大成就中的一个典型案例。

1958年,全国大炼钢铁的时候,中国的钢铁产量是1000多万吨。1978年,中国的钢产量突破了3000万吨。

如今改革开放四十年过去,仅仅宝钢的钢铁产量就达到7000万吨,全国的钢铁产量达到了9亿吨。

钢铁变得更好了,但我们的社会进步得更快。

四十年风云变幻,钢铁巨人如何引领国企改革?

1962年发行的五元纸币,其正面图案为炼钢工人的形象。

过去,天安门广场的国庆游行,工人方阵一定有钢铁工人,人民币上面印的工人的形象一定是炼钢工人……

从50年代的全民大炼钢铁,到如今的全民“厌恶”钢铁,从人们对钢铁爱不释手,抢着要去钢铁厂上班,到如今大家恨不得钢厂搬离自己的城市……

尽管我们的钢铁比40年前更绿色、更精品,更高端,更便宜,可人们对钢铁厂的态度变了。

这不是一件坏事,从另外一个侧面看,这是因为改革开放四十年来,我们的生活取得了巨大的进步。

钢铁变得更好了,但是我们的社会进步得更快,以至于钢铁厂从受人欢迎到受人“厌恶”。

现在钢铁便宜到什么程度?有的人说钢铁就是“白菜价”。2015年,一市斤龙文钢是9毛钱,而附近市场的一斤白菜是5块钱。

矿石远涉重洋从澳大利亚运到中国经过原料厂、皮带机、烧结、炼焦、炼铁、炼钢、砸钢等多个步骤,砸出来的钢铁才9毛钱一斤。

由此可见,我们整体生产效率的大幅度提升,生产成本大幅度下降。

中国为什么发展速度那么快?高铁、高速公路迅速发展背后的原因是什么?


四十年风云变幻,钢铁巨人如何引领国企改革?


其中很重要的一点,中国的钢铁便宜,我们的基础设施建设投资便宜,同样的人民币就可以干更多的事情。

现在钢材的价格是1994年价格指数的一百零几。就是说,现在的钢铁价格基本上与1994年的价格是一样的。但是这二十多年人民币的购买能力下降了多少?

由于通货膨胀,人民币的购买力降低了。1994年,上海市区的房子一平米不到2000块钱,现在要10万块钱。

那个时候考大学为什么上钢铁学院?因为什么?

全国省会以上的城市,除了拉萨没有钢厂,其他都有钢厂。首钢离天安门广场是18公里,宝钢离上海人民广场是23公里,我原来所在的杭钢离西湖是16公里……

因为钢厂一般都在大城市,所以那个时候感觉读了钢铁学校,就可以从小地方到大地方了。

看今朝

宝钢的精品钢材、钢结构实现了建筑大师们的奇思妙想。


四十年风云变幻,钢铁巨人如何引领国企改革?

陆家嘴金融区,上海中心、环球金融中心、金茂大厦等都采用了宝钢的钢材。

有一位宝钢专家曾告诉我,陆家嘴那么多的高楼大厦,每十座超高层建筑中至少有六七座用了宝钢的钢材。

在建设之初,宝钢通过引进技术、装备和管理,定位生产钢材精品,实现进口替代。

40年来,宝钢的产品规模、品种、质量等取得了重大进步,并始终保持业内领先,进入了世界一流的钢铁企业行列。

宝钢享受到了改革开放带来的红利,实现了跨越式发展,也引领着中国钢铁工业快速前进。

四十年风云变幻,钢铁巨人如何引领国企改革?


宝钢发展的成功经验可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

走出了一条大规模“引进—消化—吸收—创新”建设特大型现代化钢铁企业之路。

开创了中国钢铁企业赶超国际先进技术之先河,在消化、吸收的基础上,大胆探索系统集成、自主创新。

创造了特大型工程建设项目系统管理和特大型钢铁企业现代化生产管理新模式,其经验已辐射传播到国内其他钢铁企业。

走出了一条钢铁企业质量效益型集约式发展之路。

摒弃了传统的粗放型生产方式,从一开始就定位于国内市场紧缺、替代进口的高附加值、高技术含量“双高”产品,始终瞄准国际最先进技术,与用户实行产品质量标准和质量管理体系的对接。

走出了一条中国钢铁企业的新型工业化之路。

从建设时期起就立足于生产制造的自动化,注重信息技术与钢铁生产技术的结合。关注生态友好,大力投资于环保设施,从源头上控制污染,保护环境,节能降耗,推进资源的循环利用。

走出了一条中国国有企业做大做优做强的改革发展之路。

在生产能力、销售规模不断扩大,跻身于国际先进钢铁企业行列的同时,宝钢从一个计划经济体制下的钢铁厂,转变为市场经济体制下独立经营、自负盈亏的市场竞争主体,遵循市场规律,把握市场机遇,通过重组整合、改革转型,成为具有强大市场影响力和抗风险能力的大型企业集团。

新思路

根据“供给侧改革”的发展思路,针对产能严重过剩的钢铁产业,2016年12月1日,原宝钢集团与武钢集团联合重组,成立了中国宝武钢铁集团有限公司。

四十年风云变幻,钢铁巨人如何引领国企改革?


仅仅一年多的时间,新成立的中国宝武就取得了一系列成绩:2017年中国宝武实现钢产量6539万吨,营业收入4005亿元,利润总额142.7亿元,同比增利72.4亿元,实现了超越自我、跑赢大盘的目标。

在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过程中,中国宝武坚决落实“三去一降一补”各项任务。

全年化解产能545万吨,累积化解1542万吨,三年目标两年完成。累计压减法人180户,提前、超额完成全年法人“压减”任务。

明确“企业不消灭亏损,就消灭亏损企业”原则,大力推进扭亏增盈、治僵脱困工作,亏损子公司户数同比下降61户,累计完成33户僵尸和特困企业的处置。

树立“一切成本皆可降”指导思想,全年实现降本增效124亿元,超额完成劳动效率提升8%的目标。

实现钢铁业的高质量发展,就是要绿色发展、智慧发展、精品化发展和国际化发展。

绿色发展就是要减少消耗和排放,实现工艺流程和产品生产过程的绿色化。

智慧发展是指适应大数据时代,钢铁行业要在制造本身实现智能化,从而进一步提高效率降低成本,实现与下游产业个性化需求的有效衔接,满足客户需求。

四十年风云变幻,钢铁巨人如何引领国企改革?


精品化发展是指钢铁本身要不断地升级,作为基础材料,支撑“国民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要求。

随着中国进一步的对外开放,国际化发展将是必然趋势,中国宝武要按照“一带一路”构想,按照产业发展的规律,坚定不移地推进国际化。

一切伟大成就都是不断努力奋斗的结果,一切伟大事业都需要在继往开来中推进。纪念改革开放40周年,最好的行动就是在改革开放上不断取得新的突破,不断取得新的成就。

新时代的号角已经吹响,中国宝武将以新担当、新作为成为展示中国钢铁、中国经济、中国形象的靓丽名片。

本文整理自中国宝武钢铁集团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陈德荣在媒体座谈会上的讲话

撰文 / 张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