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十年風雲變幻,鋼鐵巨人如何引領國企改革?


四十年風雲變幻,鋼鐵巨人如何引領國企改革?


寶鋼,伴隨改革開放而生。在1978年十一屆三中全會閉幕的第二天正式打樁建廠的寶鋼,是改革開放的產物,也是中國改革開放巨大成就中的典型案例。2016年,寶鋼集團和武鋼集團聯合重組為中國寶武,是國企改革的成功實踐。四十年來,作為中國鋼鐵巨人和國企改革先行者的寶鋼經歷了哪些歲月變遷?新的時代背景下,中國國有企業如何做大、做優、做強?小百通整理了中國寶武鋼鐵集團有限公司黨委書記、董事長陳德榮在媒體座談會上的講話,希望對大家有所啟發。

憶往昔

四十年風雲變幻,鋼鐵巨人如何引領國企改革?

中國寶武鋼鐵集團有限公司黨委書記、董事長陳德榮

今年是改革開放四十週年,是寶鋼四十週歲,同時也是我國恢復高考四十週年。

我是恢復高考的第一屆學生,當年為了能到鋼鐵廠上班,我選擇上北京鋼鐵學院。畢業之後,到了杭州鋼鐵廠工作。四年前,我來到了寶鋼。

經過四十年的艱苦創業、持續創新,寶鋼人履行了“建好一個寶鋼、上交一個寶鋼、輸出一個寶鋼”的承諾,向全國人民交出了三份滿意的答卷,以優異的經營業績實現了國有資產的保值增值目標。

四十年風雲變幻,鋼鐵巨人如何引領國企改革?


▲ 寶鋼的成功不僅僅驗證了鄧小平同志關於“歷史將證明,建設寶鋼是正確的”這一正確論斷,同時也成為了中國四十年改革開放所取得的巨大成就中的一個典型案例。

1958年,全國大鍊鋼鐵的時候,中國的鋼鐵產量是1000多萬噸。1978年,中國的鋼產量突破了3000萬噸。

如今改革開放四十年過去,僅僅寶鋼的鋼鐵產量就達到7000萬噸,全國的鋼鐵產量達到了9億噸。

鋼鐵變得更好了,但我們的社會進步得更快。

四十年風雲變幻,鋼鐵巨人如何引領國企改革?

1962年發行的五元紙幣,其正面圖案為鍊鋼工人的形象。

過去,天安門廣場的國慶遊行,工人方陣一定有鋼鐵工人,人民幣上面印的工人的形象一定是鍊鋼工人……

從50年代的全民大鍊鋼鐵,到如今的全民“厭惡”鋼鐵,從人們對鋼鐵愛不釋手,搶著要去鋼鐵廠上班,到如今大家恨不得鋼廠搬離自己的城市……

儘管我們的鋼鐵比40年前更綠色、更精品,更高端,更便宜,可人們對鋼鐵廠的態度變了。

這不是一件壞事,從另外一個側面看,這是因為改革開放四十年來,我們的生活取得了巨大的進步。

鋼鐵變得更好了,但是我們的社會進步得更快,以至於鋼鐵廠從受人歡迎到受人“厭惡”。

現在鋼鐵便宜到什麼程度?有的人說鋼鐵就是“白菜價”。2015年,一市斤龍文鋼是9毛錢,而附近市場的一斤白菜是5塊錢。

礦石遠涉重洋從澳大利亞運到中國經過原料廠、皮帶機、燒結、煉焦、鍊鐵、鍊鋼、砸鋼等多個步驟,砸出來的鋼鐵才9毛錢一斤。

由此可見,我們整體生產效率的大幅度提升,生產成本大幅度下降。

中國為什麼發展速度那麼快?高鐵、高速公路迅速發展背後的原因是什麼?


四十年風雲變幻,鋼鐵巨人如何引領國企改革?


其中很重要的一點,中國的鋼鐵便宜,我們的基礎設施建設投資便宜,同樣的人民幣就可以幹更多的事情。

現在鋼材的價格是1994年價格指數的一百零幾。就是說,現在的鋼鐵價格基本上與1994年的價格是一樣的。但是這二十多年人民幣的購買能力下降了多少?

由於通貨膨脹,人民幣的購買力降低了。1994年,上海市區的房子一平米不到2000塊錢,現在要10萬塊錢。

那個時候考大學為什麼上鋼鐵學院?因為什麼?

全國省會以上的城市,除了拉薩沒有鋼廠,其他都有鋼廠。首鋼離天安門廣場是18公里,寶鋼離上海人民廣場是23公里,我原來所在的杭鋼離西湖是16公里……

因為鋼廠一般都在大城市,所以那個時候感覺讀了鋼鐵學校,就可以從小地方到大地方了。

看今朝

寶鋼的精品鋼材、鋼結構實現了建築大師們的奇思妙想。


四十年風雲變幻,鋼鐵巨人如何引領國企改革?

陸家嘴金融區,上海中心、環球金融中心、金茂大廈等都採用了寶鋼的鋼材。

有一位寶鋼專家曾告訴我,陸家嘴那麼多的高樓大廈,每十座超高層建築中至少有六七座用了寶鋼的鋼材。

在建設之初,寶鋼通過引進技術、裝備和管理,定位生產鋼材精品,實現進口替代。

40年來,寶鋼的產品規模、品種、質量等取得了重大進步,並始終保持業內領先,進入了世界一流的鋼鐵企業行列。

寶鋼享受到了改革開放帶來的紅利,實現了跨越式發展,也引領著中國鋼鐵工業快速前進。

四十年風雲變幻,鋼鐵巨人如何引領國企改革?


寶鋼發展的成功經驗可概括為以下幾個方面:

走出了一條大規模“引進—消化—吸收—創新”建設特大型現代化鋼鐵企業之路。

開創了中國鋼鐵企業趕超國際先進技術之先河,在消化、吸收的基礎上,大膽探索系統集成、自主創新。

創造了特大型工程建設項目系統管理和特大型鋼鐵企業現代化生產管理新模式,其經驗已輻射傳播到國內其他鋼鐵企業。

走出了一條鋼鐵企業質量效益型集約式發展之路。

摒棄了傳統的粗放型生產方式,從一開始就定位於國內市場緊缺、替代進口的高附加值、高技術含量“雙高”產品,始終瞄準國際最先進技術,與用戶實行產品質量標準和質量管理體系的對接。

走出了一條中國鋼鐵企業的新型工業化之路。

從建設時期起就立足於生產製造的自動化,注重信息技術與鋼鐵生產技術的結合。關注生態友好,大力投資於環保設施,從源頭上控制汙染,保護環境,節能降耗,推進資源的循環利用。

走出了一條中國國有企業做大做優做強的改革發展之路。

在生產能力、銷售規模不斷擴大,躋身於國際先進鋼鐵企業行列的同時,寶鋼從一個計劃經濟體制下的鋼鐵廠,轉變為市場經濟體制下獨立經營、自負盈虧的市場競爭主體,遵循市場規律,把握市場機遇,通過重組整合、改革轉型,成為具有強大市場影響力和抗風險能力的大型企業集團。

新思路

根據“供給側改革”的發展思路,針對產能嚴重過剩的鋼鐵產業,2016年12月1日,原寶鋼集團與武鋼集團聯合重組,成立了中國寶武鋼鐵集團有限公司。

四十年風雲變幻,鋼鐵巨人如何引領國企改革?


僅僅一年多的時間,新成立的中國寶武就取得了一系列成績:2017年中國寶武實現鋼產量6539萬噸,營業收入4005億元,利潤總額142.7億元,同比增利72.4億元,實現了超越自我、跑贏大盤的目標。

在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過程中,中國寶武堅決落實“三去一降一補”各項任務。

全年化解產能545萬噸,累積化解1542萬噸,三年目標兩年完成。累計壓減法人180戶,提前、超額完成全年法人“壓減”任務。

明確“企業不消滅虧損,就消滅虧損企業”原則,大力推進扭虧增盈、治僵脫困工作,虧損子公司戶數同比下降61戶,累計完成33戶殭屍和特困企業的處置。

樹立“一切成本皆可降”指導思想,全年實現降本增效124億元,超額完成勞動效率提升8%的目標。

實現鋼鐵業的高質量發展,就是要綠色發展、智慧發展、精品化發展和國際化發展。

綠色發展就是要減少消耗和排放,實現工藝流程和產品生產過程的綠色化。

智慧發展是指適應大數據時代,鋼鐵行業要在製造本身實現智能化,從而進一步提高效率降低成本,實現與下游產業個性化需求的有效銜接,滿足客戶需求。

四十年風雲變幻,鋼鐵巨人如何引領國企改革?


精品化發展是指鋼鐵本身要不斷地升級,作為基礎材料,支撐“國民經濟高質量發展”的要求。

隨著中國進一步的對外開放,國際化發展將是必然趨勢,中國寶武要按照“一帶一路”構想,按照產業發展的規律,堅定不移地推進國際化。

一切偉大成就都是不斷努力奮鬥的結果,一切偉大事業都需要在繼往開來中推進。紀念改革開放40週年,最好的行動就是在改革開放上不斷取得新的突破,不斷取得新的成就。

新時代的號角已經吹響,中國寶武將以新擔當、新作為成為展示中國鋼鐵、中國經濟、中國形象的靚麗名片。

本文整理自中國寶武鋼鐵集團有限公司黨委書記、董事長陳德榮在媒體座談會上的講話

撰文 / 張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