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4年-2017年外資人壽保險公司排名變化

根據保監會2004年至2017年公佈的外資人壽保險公司原保費收入數據統計,外資人壽保險公司並沒有預期中的迅速發展,大體上是跟著保險市場的總趨勢在走。2004年至2012年的外資保險公司第一名基本上都是友邦(2005年的外資第一名是中意人壽),從2013年至今都是工銀安盛排名第一。


2004年-2017年外資人壽保險公司排名變化

圖1

2004年-2017年外資人壽保險公司排名變化

圖2

外資人壽保險公司中有幾家公司由於股東發生變化,因而名稱也發生了變化。由於股東的影響,這幾家外資保險公司在更名後的市場變化也非常大,其中以工銀安盛的變化最具戲劇性。

2004年-2017年外資人壽保險公司排名變化

工銀安盛

全球最大的保險集團法國AXA安盛進入中國後先與中國五礦集團合資組成了金盛人壽,市場表現平平,業績連年虧損,工商銀行於2012年入股之後,金盛人壽更名為工銀安盛,從此工銀安盛獲得了工商銀行的銀保銷售渠道,2012年獲得了196%的增長,一舉扭虧為盈。工商銀行的實力在全球的銀行業中也是排第一位的,自此工銀安盛業績突飛猛進,於2013年至今都佔據著外資保險公司的第一名,甚至與曾經的第一外資保險公司友邦拉開了一倍左右的差距。強大的股東給工銀安盛帶來了脫胎換骨的重生。2017年整個中國的銀保銷售都受政策影響而有所下滑,儘管如此,工銀安盛在2017年的原保費收入依然是友邦的2倍。

2004年-2017年外資人壽保險公司排名變化

天安人壽

恆康天安是由美國恆康人壽保險公司和中國天安保險股份有限公司於2001年合資組建的,成立以來連年虧損,和金盛如出一轍,外資保險公司進入中國後都是水土不服,不同的是外資選擇了撤資,恆康天安於2010年正式更名為天安人壽,並且不再屬於外資保險公司,天安人壽是一家中資保險公司。自此天安人壽的業績也開始突飛猛進,於2017年排名中資保險公司的第十二名,但天安人壽至今依然是虧損狀態。天安人壽的轉型也是成功了一半,雖然還沒有盈利,但業績已經有了極大突破,其原保費收入在2017年是超過工銀安盛的。天安人壽屬於明天系保險公司,是明天系保險公司中實力最弱的一家,領導層變更頻繁,年年調整,年年虧損。

2004年-2017年外資人壽保險公司排名變化

建信人壽

太平洋安泰是由中國太平洋保險公司與美國安泰保險集團合資成立的保險公司。與恆康天安一樣,因業績不佳,外資撤資,於2011年因股權變更而更名為建信人壽,自此成為了一家中資保險公司。建信人壽的大股東是中國建設銀行股份有限公司,其他股東包括中國人壽保險股份有限公司(臺灣)、全國社會保障基金理事會、中國建銀投資有限責任公司、上海錦江國際投資管理有限公司和上海華旭投資有限公司。建信人壽的轉型也是成功的,在建設銀行的銀保支持下,建信人壽在2017年的原保費收入是295億元,高於外資保險公司的第二名恆大人壽的281億元。

2004年-2017年外資人壽保險公司排名變化

交銀康聯

中保康聯由中國人壽保險公司與澳大利亞聯邦銀行共同組建而成,交通銀行於2010年收購中國人壽保險(集團)公司所持中保康聯的全部股份,並於2010年正式更名為交銀康聯人壽保險有限公司。中保康聯在2004年的時候在外資人壽保險公司中僅排名第十五名,2010年當年的交銀康聯獲得了700%以上的增長,至2017年末,交銀康聯的原保費收入已經排在外資人壽保險公司的第四位。交銀康聯的轉型也是成功的,並且維持了外資保險公司的屬性。

2004年-2017年外資人壽保險公司排名變化

中美聯泰

中美大都會和聯泰大都會分別是兩家外資保險公司,中美大都會是由美國大都會人壽保險公司和首都機場集團合資組建的,聯泰大都會是由美國大都會集團和上海聯和投資有限公司合資組建的,中美大都會和聯泰大都會於2011年合併成為中美聯泰大都會人壽保險有限公司。在合併之前,中美大都會和聯泰大都會的業績都較差,在外資人壽保險公司之中排名靠後,合併為中美聯泰之後,業績有所提升,2017年的原保費收入在外資人壽保險公司中排名第七。

總體來看,外資保險公司在中國的整體表現依然有較大的成長空間。在政策影響下,理財型保險受限增加,銀保銷售渠道在2017年有所下滑,在2018年初的開門紅期間更是明顯。以工銀安盛為首的以銀行渠道為主的保險公司開始進入轉型期,銀保下滑的份額能否用代理人或中介來彌補成為關鍵。自2015年取消保險執業資格證書考試以來,保險代理人數量連續三年每年增加150萬左右,現在中國在職保險業務員有800萬以上,銀行系保險公司今年會普遍加大代理人銷售力度的趨勢下,2018年保險行業的人力爭奪戰會更加激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