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日報:減稅正見效 “藥”還不能停

經濟日報:減稅正見效 “藥”還不能停

找準企業“痛點”加大減稅降費

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記者 曾金華

在11月13日財政部發布的10月份財政數據中,最受關注的變化是,財政收入以及作為財政收入主體部分的稅收都實現了今年以來的首次同比下降。這種情況在近年來較為罕見,反映出國家一系列減稅降費政策加速落地的成效。面對經濟下行壓力有所加大的形勢和企業減負的迫切需求,當前減稅降費政策應不鬆勁、不停步,加大力度,增強減負效果,更好助力企業輕裝上陣,支持實體經濟發展。

今年以來,財政收入保持較快增速一直頗受爭議。在國家大力實施減稅降費政策的當下,一些人對政策效果存有疑問。實際上,疑問的背後往往忽略了兩個方面的因素。一是財政收入保持增長與實施減稅並不矛盾,經濟穩中向好以及減稅政策激發企業活力,為稅收的增長打下了基礎;二是與其他經濟政策一樣,減稅降費政策效應有一個逐步釋放的過程。

經濟日報:減稅正見效 “藥”還不能停

近期,國家統計局發佈的經濟運行數據以及財政部發布的財政收支數據,也印證了上述兩個因素的作用。10月份,全國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同比實際增長5.9%,增速比上月加快0.1個百分點,經濟運行在合理區間,繼續保持總體平穩、穩中有進發展態勢;1月份至9月份,規模以上工業企業每百元主營業務收入中的成本為84.31元,同比減少0.29元;10月份,全國一般公共預算收入15727億元,同比下降3.1%,等等。

與此同時,面對複雜的國內外經濟形勢以及經濟轉型升級的壓力,不少企業經營上遇到了諸多困難與問題,降成本特別是減輕稅費負擔的需求與呼聲很高。從另一方面看,儘管今年以來財政收入增速逐步趨緩,且在10月份首次同比下降,但前10月總體上還是保持了較高增速,這也為進一步減稅降費提供了空間,創造了有利條件。

為此,應進一步加大力度減稅降費、實質性降低企業負擔。但需要找準企業的“痛點”,採取切實有效措施,實施更大規模的減稅和更為明顯的降費,更好“放水養魚”,增強企業獲得感。

經濟日報:減稅正見效 “藥”還不能停

值得注意的是,強調“實質性”降負,意味著相關政策措施必須強度、力度夠大,不僅僅讓企業負擔有所減輕,更要讓企業通過減負輕裝上陣,實現激發活力、提高競爭力,進而增強發展的內生動力。近日,有人提出政府減稅降費要“減到痛才行”,儘管這是一種形象化的提法,但足見對加大減稅降費力度的期待。當前,需要針對增值稅稅率、社保費率等一系列企業面臨的“痛點”,抓緊推出降負之策。對小微企業、科技型初創企業實施普惠性稅收免除,也是有效激發市場活力的重要舉措。

同時,要站在推進國家治理現代化的角度統籌減稅降費步調。減稅降費要與稅制改革、社保改革等協同,通過建立科學的稅收制度、社保制度,尤其是確定合理的稅率、費率,穩定企業預期,促進企業發展。減稅降費還要與赤字政策、支出政策等配合,防範化解財政金融風險。此外,企業還應當遵守法律與政策規定,嚴格依法繳納稅費。只有這樣,才能實現國家政策與企業發展的良性互動,確保社會公平、促進經濟發展。

經濟日報:減稅正見效 “藥”還不能停

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記者 曾金華

(本欄目話題由今日頭條提供大數據分析支持)【本文由樹木計劃支持,在今日頭條平臺優先發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