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十一阿里巴巴成交额2135亿元,京东成交额1598亿,哪个的利润比较高?

看见热点


为了让你多花钱,阿里也花了不少钱。


截至12日零点,天猫第十个双十一总交易额突破2,135亿元,同比增长27%,超出市场预期值2,100亿元。截至发稿时,全网销售数据尚未披露。物流方面,截至11日23时18分09秒,阿里系物流订单量超过10亿,去年双十一全天物流订单量为8.12亿,同比增速将高于23%。京东方面,数据显示,自11月1日0点起到11月11日24点整,京东双11累计下单金额达1,598亿元,创历史新高。此外,星图数据显示,苏宁2018年双十一销售额突破154亿,同比增速达40%;拼多多双十一销量达75亿。(注:截至发稿,苏宁与拼多多销量为第三方统计结果,官方数字待披露)

整体变贵 阿里更贵?

一片剁手声中,买贵了还是买便宜了,哪个平台贵,哪个平台便宜,成为萦绕在消费者心中的几大疑问。

研究发现:

  • 最近两年双十一单个包裹价格走高(整体变贵)

  • 阿里系单个包裹价格高于全网(阿里更贵)

数据显示,2017年阿里双十一单个包裹价格(总交易额/总包裹量)由2016年的184元增加至207元。且根据2018年已经公布的数据可知,天猫双十一总交易额为2,135亿元,截至23时18分的物流订单量为10亿个。以此为假设依据,估算后发现,只有当全天总物流订单量超过10.4亿之后,单个包裹的价格才会同比走弱,除此之外均会同比上扬。这表明,商品在变得越来越贵或者是消费者越来越倾向于在同一家店铺买更多(假设同一家店铺的商品一个包裹配送)。通胀可能会导致商品看起来更贵的一大原因,此外店铺活动也可能是造成的单个包裹更贵的主要原因。(详见图表1:阿里双十一单包裹价格估算)

第一个问题解决了,第二个问题就是,相较全网,为什么阿里系单个包裹的价格会更高?(详见图表2:阿里与全网单个包裹均价)

两个原因会导致这种状况的出现:

  • 单个商品价格相较其他平台更高(价格高)

  • 单个包裹所包含的商品数量比其他平台多(数量多)

我们针对雪花秀、欧莱雅、阿迪达斯、GAP、iPhone等商品进行抽样调研发现,相比“平台官方自营店”和“国际官方直营店”,“品牌旗舰店”的价格的确相对更高。但在品牌旗舰店之间对比,天猫的价格还是很良心的。

例如,雪花秀分别在天猫和小红书设有“官方旗舰店”,雪花秀(Sulwhasoo)采淡致美气垫粉底液21号15g的天猫双十一到手价为299元,小红书到手价为350元,赠礼方面则是小红书稍占优势。若以欧莱雅青春密码酵素精华肌底液(50ml)为例,单件产品小红书更有价格优势,但赠礼方面天猫赠送量相当于一件黑精华正品(52.5ml),小红书送30ml酵素精华,如果不考虑黑精华和酵素精华的差价,天猫每毫升售价占据优势,但如果考虑到黑精华和酵素精华的差价,两者之间的价差并没有多大,从消费者权益来看,基本上是旗鼓相当。

如果我们将调查范围扩大到平台直营(例如小红书福利社)和平台国际官方直营(例如苏宁国际官方直营店)那价格上的差距就大的多了。以雪花秀为例,小红书福利社自营产品双十一到手价仅为209,远低于天猫官方旗舰店的到手价299。然而,价格的确是低了,赠礼却没了。对比旗舰店的各种赠礼,平台自营店由单价优势却没有赠礼优势。

为此,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品牌旗舰店价格”>“平台官方自营店or国际官方直营店价格”。

而造成这种价差的最主要原因在于,官方旗舰店商品的定价权掌握在品牌手中,而平台自营店可以由平台自行定价,平台可以根据产品的受欢迎程度、进价等多种因素考虑商品售价,并决定是否对商品进行补贴。

所以,天猫真的贵吗?说贵也贵,但旗舰店意味着品质保证,买的是个放心;说不贵也真的是不贵,商家方面赠礼多多,平台也是挖空心思的钻研了各种补贴政策。

除了产品价格的因素,单个包裹的商品数量多也可能导致阿里系单个包裹价格较高。双十一期间,旗舰店为了增加销量积极推出各种各样的店铺优惠券,相比平台补贴,店铺补贴需要消费者在同一店铺消费到一定额度才可享受。对比京东、小红书以自营为主的商业模式,天猫淘宝可谓是商家多多,而每家店一般把消费者在这个店中消费的所有商品打包邮寄。相比之下,小红书和京东由于商品的仓储位置不同,经常会把一个订单拆分成好几个包裹进行配送。

为此,单价和单包裹商品数量都是造成阿里系平台看起来“卖的贵”的影响因素。

“双十一合伙人”阿里补贴了多少钱?

刚才我们已经提到,旗舰店售价不是阿里决定的,那为了方便消费者们剁手,阿里又是如何展现满满的诚意呢?

对比各大平台的补贴政策可以发现,为了得到消费者的青睐,每个平台都使出了浑身解数。其中阿里最大的补贴诱惑力源自于两大政策:

  • 跨店购物津贴 “每满400元立减50元”

  • 双十一合伙人领能量,100能量=1元

每满400减50,直观、方便、快捷,为消费者省去了各种麻烦事,双十一再也不用各种凑凑凑了,这基本上就奠定了阿里系对消费者的强大吸引力。

另一方面,2018年阿里首推双十一合伙人计划,在阿里系各大平台(淘宝、天猫、优酷、UC、口碑、淘票票)等众多平台均可收取能量。一时间阿里平台领能量活动风声水起,以优酷为例,部分剧集开头前几分钟的弹幕几乎都是“能量、为了能量”,双十一的号召力可见一斑。

汇总阿里系主要线上能量发放平台,将消费者分为激进派、中性派、佛系派和随缘派,分别估算单个消费者在整个双十一预备期可以通过获得的能量补贴。其中,激进派约可获得120元,中性派可获得约70元,佛系派约20元,随缘派2元。(详见图表9:“双十一合伙人”补贴估算,更多计算标准和过程可联系作者)

看到上述统计数据,已经剁手的消费者是不是会觉得错过了几个亿?

自11月19日晚天猫双十一正式启动之后,阿里系App在IOS下载排行榜就出现了不同程度的提升,其中表现最为明显的就是书旗、UC等几大平台。这与“双十一合伙人计划”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为了获得更多的能量,刺激了用户下载非常用App的热情,单就下载量排行榜这一项指标,就可以看出在玩法公布后,“双十一合伙人计划”正在帮助阿里提升集团影响力。(详见图表10:阿里系平台IOS下载量排行)


所以双十一你剁了多少?


36氪


首席投资官评论员王天天:


一个很重要的问题是,京东的1598亿,是下单金额,并且是11月1日到11日10天的

阿里的2135亿是双十一,也就是11月11日24小时的

如果同时算上阿里在11月1日到10日的成交额,比京东的数量要庞大的多


并且,对于我们用户来说,阿里和京东上面购物都是挑商品,下单然后收快递

但其两者的经营模式相差很大

京东可以比喻成刘强东自己家开的超市,而天猫则是马云建的一座大型商场

刘强东自己进货卖货,要考虑其他超市的价格竞争,常要做活动,要薄利多销,所以利润率是较低的,并且很有可能做出亏本的交易

马云则不一样,店都不是自己开的,像一个包租公一样,商场收租,收广告费,不管那些店家是亏是赚,租金和广告费是不变的,所以利润稳定且高额


所以阿里无论是从利润率还是总体的利润额上面,都远远超过了京东

但两者各有优劣

阿里的模式更容易滋生假货以及不负责商家,因为毕竟不是马云自己的店,他有时候无法面面俱到的直接管理,而京东则不一样了,自己的店,就是靠这个赚钱,刘强东对于假货以及服务的管控可以更加严格和高效。


首席投资官


没有悬念,无论是从利润的绝对数额,还是利润率这一相对指标,都是阿里利润更高。


阿里和京东两者之间是有比较大的差异的。你可以把京东理解成为一家杂货店,京东自己进货,自己卖货,然后赚中间的差价(即自营模式);而阿里巴巴就像是“包租公”,其修建了一个商场,商户在里面做生意,阿里就收租金、赚广告费(即平台模式)。


同样是卖一台2000元的TCL电视机,体现在京东的账面上,就是2000元营收;而阿里只能得到200元营收——因为这台电视是TCL的收入,200元是TCL给阿里的服务费。但是京东这2000元的收入,有可能是亏本的,因为京东需要和苏宁这些竞争,利润很微薄;但阿里是“包租公”,不管TCL利润是多少,它都能获的200元服务费,而且这些服务费的成本是很低的(阿里只需要把平台建设好就行)。


所以,这里就存在一个现象,京东的营收往往是大于阿里的。比如今年二季度,京东净收入为1223亿元,而阿里巴巴为851.48亿元;但京东亏损了22.77亿元,阿里却大赚200亿元。所以,放到今年双11的来看,京东1598亿元的销售额,本来就低于阿里的2153亿元,加之京东利润率本来就远远不如阿里,所以必然是阿里的利润超过京东。


当然,现在京东也在学阿里,京东商城也有很多第三方商家的店铺,但相比阿里的规模还差得太远。


关注孔方财经,让你第一时间了解热点财经事件背后的经济原理。


孔方财经


11号在京东下的订单 13号早上就收到了 淘宝可以吗



青岛美食探店


天猫和京东根本就是两个性质的,京东自营是自己进货然后卖给消费者,或者直接合作厂家监督发货负责运输给消费者,淘宝是空手套白狼,无论你卖什么,他都是按照比例来收取利益,这就是为什么每年京东利润低,淘宝天猫利润高,但是京东的营收远远超于淘宝天猫,京东代表的就是品质,因为比淘宝出的晚,所以他必须抓住一个自己的优势来活下去,不得不说京东做的很好啊,试问现在买家用大电器,手机电脑这些,谁上淘宝买去?坑不死你,完了他们还不用负责任,推给第三方就行了...淘宝的定位就是多样,便宜,任何一款商品都可以货比三家,挨个挑选,深受女性喜欢...说白了据我身边的朋友,用京东的男性多,用淘宝的女性多,而女性在网购上败家的能力,远远大于男性...

就事论事,而非诋毁任何一家,我两家都用,小东西买淘宝,便宜,大东西买京东,放心!和我想法一样的不用去评论区争论,点个赞就行...


低头一笑的温柔


毫无疑问,阿里巴巴的利润更高。值得一提的是,阿里这2135亿元仅是11.11这一天的成交额,而京东1598亿元是从11.1~11.11这些天累计的下单金额。不过要说营收额,京东这1500多亿的下单金额却是实实在在的营收,而阿里巴巴这2000多亿的成交额可能只有10%左右是营收额。

其实,这主要是两者的商业模式不同。阿里巴巴是平台模式,为各商家提供一个网购平台,商家都不是自己的,即阿里就像是建了一个商场,而商户在里面做生意,但要向阿里交付租金等费用。这样看来,无论商户是赚还是亏,阿里都是赚的,所以它的利润很高。而京东则不一样,京东主要是自营模式,这与美国的亚马逊类似,京东这个平台主要是自己进货和卖货,就像自己家开的超市一样,但这个超市与其它超市存在竞争关系(比如苏宁),所以有的时候其甚至出现亏本买卖都是正常的,所以京东的利润率很低。



但是要是论营收,京东却比阿里巴巴高。在2018年世界五百强中,京东以539.6亿美元的营收位列第181名,而阿里巴巴则以377.7亿美元的营收位列第300名,落后于京东。前面也提到了,阿里巴巴是平台模式,它的成交量虽高,但是只有一小部分计入到它的营收里。而京东主要是自营模式,其大部分的成交额是计入营收里的,所以它的营收比阿里高。评选世界五百强是按营收来算的,而不是按交易量,所以京东在世界五百强排名要比阿里高。如果按照交易量来算,去年阿里巴巴全年交易额高达3.767万亿人民币(5500多亿美元),比世界五百强排名第一的沃尔玛营收还要高。

阿里巴巴的利润率有多高?目前全球第一大电商亚马逊,其去年营收高达1778.66亿美元,位列五百强第18,而它的利润只有30亿美元左右,而阿里巴巴虽然营收只有377.7亿美元,但是它的利润却高达83.2亿美元,是亚马逊的2.8倍,也远远高于京东。


锦绣中源


肯定阿里巴巴的利润比较高,阿里巴巴与京东两者的模式有很大的不同。

阿里巴巴是平台模式,阿里巴巴提供平台,商家自己在平台上开店销售,阿里巴巴收取一定比例的扣点,同时阿里巴巴还可以利用平台优势向商家收取各种广告费用,虽然阿里巴巴在双十一的活动也投入大量广告费用来进行活动宣传与推广,但降价与活动费用主要是商家来负担,因此阿里巴巴是稳赚的生意,从阿里巴巴的财报就可以看到其收入的结构。京东以自营为主,虽然也有平台的店中店,自营目前还是占京东GMV主要的比例,当然活动京东也可以向供应商要求资源与费用,但主要的毛利责任还是京东自己负担,而京东需要自己承担推广、物流等运营费用,从相应的财报来看,这部分比例还不低的,因此京东的净利润水平一直不高。


自然农夫A


本人在京东和天猫也做了很多年了,其实把京东和天猫不管那个方面做一个对比本身就不应该,除了模式不同,体量一个是蚂蚁,一个是大象。如果纯站在商家两个平台上给到京东扣点和平台营销费用,京东在扣点上比天猫多的,营销费用是比天猫少的,同一体量天猫收入还是会高一些,并且同一个品牌(除了少数一些电子类品牌)成交量差距太大,天猫的收入仍然是京东很多倍。还有一个问题,大品牌会去入驻京东,小品牌因为京东的扣点,门槛,还有发票问题在京东根本生存不下去。双11京东是下单金额,天猫是成交金额,这个差距就更明显了,往年数据都有展示的,双11天猫退款率在5-8%左右


速度海龟


事实上,消费者跟商家是小头,平台才是大头。

双11价格的3大套路

1. 先涨价后降价、甚至不降价。例如某女鞋9号价格128元,10号价格138元,11日又降至113.4元。

2. 价格不降反升。例如某薯片“双11”前价格为47.9元,“双11”期间团购价格提升到78.8元。

3. 以“划线价”形式虚构“原价”。例如某卫衣平日专柜价508元,双11专柜的划线价1280元,消费者很可能只看到双11当天价格。

双11促销的4大套路

1. 预售模式预热。通过更好的赠品、更低的价格、买一赠一等套路让消费者提前下单,在双11当天结算尾款,这种套路跟信用卡没啥两样。

2. 满减优惠凑单。可以叠加的满减券并没有特别划算,这个平时就有的,每个店铺的力度不同导致了满减的优惠也不同,结果就是消费者不停的凑单和满减。

3. 1元秒杀。这是一种浪费时间的活动,一般会定在双11凌晨开始,很多人为了等这个优惠待在手机前不断刷手机,刷着刷着一整天就没了。

4. 每天三次领现金红包。这个红包我几乎抽不到,最多也就几块钱,而且还要定时定点看着。

各种购物狂欢节5大反套路攻略

1. 不冲动消费,只买刚需,不囤货,不乱买。

2. 只买那些对单价、质量、克重规格了然于心的商品。

3. 了解最优的收货地址、用智付钱包还是支付宝比较优惠这些要清楚。

4. 准备足够的时间去计算各种叠加满减,凑单。

5. 准备好的网络用于蹲点抢券和抢购秒杀。

当前,普通商品都已经处于成本透明和充分竞争的状态,本来利润空间就不高,如果再玩一下双11对折,那么跟玩自杀没有两样。而有竞争力的产品根本没动力玩这一套,双11这招太丢份太掉档次了。

当双11成了商家提前透支销量的手段,当消费者养成盲目消费的恶习,我们是否应该反思“单日成交屡创纪录”的双11呢?

双11、双12、618等各类的购物狂欢节,很多时候是巨头们的狂欢,小白们的神坑。


智付支付


京东11天,淘宝1天,淘宝前十天也在疯狂卖,因为今年提前披露了价格,很多商家开始提前购,按销售业绩天猫领先京东巨大。

论利润,京东多出自自营,人员,仓储,物流成本远远高于淘宝,物流年年亏,京东自营无法养活庞大的物流开支,所以今年开启对外收件,但高端顺丰霸占,跑量的被三通一达垄断,最大体系的阿里系中京东无接口,京东状况并不理想。

京东以家电起家并深受消费者喜爱,但天猫有了苏宁,围堵京东,进一步压缩了京东核心竞争力。

淘宝提点,商家让利,自己无伤,京东原本成本高居不下,活动再自行让利,京东比淘宝?比什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