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更好的认识腰突和腰肌劳损!

生活中,腰椎间盘突出和腰肌劳损是非常常见的疾病,而在患者身上表现出来的共同症状就是腰痛,因此,不少人觉得这两种病是一种病,事实上并不是这样,二者之间还是有一定的区别的。

虽然二者都会表现出腰痛的症状,但是除了腰痛之外,还会有其它的症状。就拿腰椎间盘突出来说吧,除了腰痛外,还会仅表现出腿痛或者是腰痛兼腿痛,这主要是因为有很多的腰椎间盘突出多发生在腰4/5和腰5/骶1椎间隙,而坐骨神经正是来自腰4和腰5以及骶1到3的神经根,因此有部分的腰椎间盘突出的患者会有坐骨神经痛的症状,另一部分的患者则是从臀部开始疼痛,然后逐渐放射到大腿后外侧、小腿外侧、足背以及足底。而腰肌劳损只表现腰痛的症状。

对于同是腰痛的患者,要鉴别开始腰椎间盘突出还是腰肌劳损,这并不难,因为腰椎间盘突出的患者在棘突或者棘间隙有压痛,而压痛点通常是位于棘突的两旁,压痛时,会出现下肢的放射痛。但是腰肌劳损的患者在严重棘突间是没有压痛的,只会表现在腰背部两边的肌肉的疼痛。

我们知道有腰痛的患者一般活动都比较受限,但是在这一点上腰椎间盘突出与腰肌劳损也表现出了不同。腰椎间盘突出的患者会在前、后、左、右等至少一个方向的弯腰困难。而腰肌劳损的患者一般是在清晨起床或者久坐起立时腰背部的疼痛加剧,但是相反活动后就会缓解。

若是腰痛到医院就诊,那么,肯定是会进行影像学检查的。腰椎间盘突出的患者在平片上会出现腰椎侧弯、椎间隙变窄以及骨赘等表现。而CT上则会发现腰椎椎间盘的退变的情况,明确椎间盘是否突出。不过若是腰肌劳损患者,那么其腰椎在平片以及CT上的表现则是正常的。 通过以上的描述,是不是发现腰椎间盘突出和腰肌劳损的鉴别也不是很难。甚至,在家中自己就可以根据以上的一些方法自行的判断。

具体的区别是:

好发人群

腰椎间盘突出:一般发生在20~40岁之间,青壮年发病比例约占80%。多见于男性,过于肥胖或过于瘦弱的人易致腰椎间盘突出。劳动强度较大,常伏案工作及经常站立的人员等较多见。

腰肌劳损:重体力劳动者急性腰扭伤,若没有及时治疗或处理不当,会引起腰肌劳损的发病。运动员或长期从事剧烈运动的人群,在剧烈的运动中引起腰部肌肉的长久损伤。长时间坐位学习,或是办公时的坐姿不良,也会形成慢性腰部肌肉劳损。

腰痛症状

腰椎间盘突出:腰痛是大多数患者最先出现的症状。表现为隐隐作痛。由于纤维环外层及后纵韧带受到髓核刺激,经窦椎神经而产生下腰部感应痛,有时可伴有臀部疼痛。

如何更好的认识腰突和腰肌劳损!

腰肌劳损:表现为腰部酸痛或胀痛,部分刺痛或灼痛。腰部疼痛程度时强时弱,开始表现为间歇性疼痛,逐渐变为持续性疼痛,并逐渐加剧。疼痛随天气变化,受凉或阴雨天疼痛加重。感觉疼痛的部位较深,活动时加重,卧床休息后减轻。

放射痛

虽然高位腰椎间盘突出(腰2~3、腰3~4)可以引起股神经痛,但临床少见,不足5%。绝大多数患者是腰4~5、腰5~骶1间隙突出,表现为坐骨神经痛。

如何更好的认识腰突和腰肌劳损!

典型坐骨神经痛是从下腰部向臀部、大腿后方、小腿外侧直到足部的放射痛,在喷嚏和咳嗽等腹压增高的情况下疼痛会加剧。放射痛的肢体多为一侧,仅极少数中央型或中央旁型髓核突出者表现为双下肢症状。

腰肌劳损通常只有腰痛。

压痛点

腰椎间盘突出:部分病人的棘突或棘间隙有压痛,压痛点主要位于棘突旁,即背部中间。压痛时,可出现沿神经根走行的下肢放射痛。

腰背肌劳损:通常腰椎棘突间无压痛,而腰背肌局部有压痛,多在骶棘肌处,髂骨脊后部、骶骨后骶棘肌止点处或腰椎横突处。即在远离背部中线的腰背部两边的肌肉。

如何更好的认识腰突和腰肌劳损!

对于疼痛部位讲不清楚具体位置、按压也无明显压痛点的情况,更可能是腰椎间盘导致的腰背痛,专业称腰椎间盘源性腰背痛。

马尾神经症状

腰椎间盘突出患者向正后方突出的髓核或脱垂、游离椎间盘组织压迫马尾神经,其主要表现为大、小便障碍,会阴和肛周感觉异常。严重者可出现大小便失控及双下肢不完全性瘫痪等症状,临床上少见。

如何更好的认识腰突和腰肌劳损!

腰肌劳损能练腰吗?

腰肌劳损患者需要加强腰背部肌肉的锻炼,增强腰肌力量,减少腰肌损伤。以及恢复和提高腰部肌肉和周围韧带的腰椎保护作用,防止肌肉张力失调。通过锻炼使腰部肌肉、韧带、经常处于健康和发育良好状态,肌力及韧带弹性良好者,一般发生劳损机会少。

不过在锻炼的时候要少做使用腰部力量的高强度训练,比如大重量硬拉、负重深蹲等。建议刚开始采用无负重或静力性的腰背部训练为主。

练习动作推荐

1、小燕飞

俯卧,双臂放在身体两侧,双腿伸直,然后将头、上肢和下肢慢慢向上抬起,不要使肘和膝关节屈曲,要始终保持伸直,如小燕飞状。可以保持一定时间,也可以反复做这个动作30次左右。


如何更好的认识腰突和腰肌劳损!

2、仰卧挺腹

仰卧,双腿屈曲,以双足、双肘和后头部为支点(五点支撑)用力将臀部抬高,如拱桥状,随着锻炼的进展,可将双臂放于胸前,仅以双足和头后部为支点进行练习。可以保持一定时间,也可以反复做这个动作30次左右。


如何更好的认识腰突和腰肌劳损!

腰肌劳损的锻炼治疗关键在于坚持,绝不是一两天的事。每个人的情况不同,具体锻炼内容还请咨询医生和康复师。

我是刘阁 需要咨询请评论处打出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