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帝托孤暗藏刀斧手,刘备真想除去诸葛亮嘛?

首先,这么隐秘之事,史书肯定没有记载,其次,刘备对诸葛亮处处提防,这也是事实。所以,我们根据情况,来分析一下。

白帝托孤暗藏刀斧手,刘备真想除去诸葛亮嘛?

古今註之历史注,鱼水君臣真亦假?

刘备托孤

“君才十倍曹丕,必能安国,终定大事。若是嗣子可辅,辅之;如其不才,君可自取。”“臣敢竭股肱之力,效忠贞之节,继之以死。”

刘备的托孤之言,历来有着两种说法。

其一,诚心让贤,刘备对诸葛亮表现出了百分之百的信任,此话出自肺腑,发自真心。

其二,怀疑试探,刘备此话字字诛心,暗藏杀机。一来试探孔明,二则逼其表态,令其不能自取。

白帝托孤暗藏刀斧手,刘备真想除去诸葛亮嘛?

我们先看刘备托孤时的状态。

其实刘备的托孤遗言,更像是一个戎马半生,经历沧桑的垂垂老人在万念俱灭弥留之际,所保持的最简单最朴素的想法。此话不仅说给孔明,更重要的是讲给刘氏子孙和蜀汉大臣。

刘备托孤有着充分的时间考虑,今后蜀国的发展,离不开孔明,但他又不能让以孔明为首的荆州派系独大,所以他只好再安排了一个李严。诸葛亮同样知道这点,所以他对李严是要啥给啥,可当李严干涉到了诸葛亮的北伐大计时,诸葛亮又不得不对李严动手。

白帝托孤暗藏刀斧手,刘备真想除去诸葛亮嘛?

这里可能就有人要问了,刘备识人那么厉害,李严怎么会如此不堪一击呢?这其实是刘备高明之处,他这么选择是为了避免蜀国的内耗。当然,刘备的想法也是非常矛盾,他不能让孔明独大,又不能过分掣肘孔明,所以只好安排李严这么一个花瓶。

白帝托孤暗藏刀斧手,刘备真想除去诸葛亮嘛?

刘备看清前路以后,他只好给了诸葛亮一把“尚方宝剑”,让刘禅视孔明为父,让众臣无法质疑,刘备为诸葛亮铺平了道路。

刘备托孤,与其说是猜忌是信任,倒不如说是支持。权利越大,责任越大,风险越大,我刘备已是将死之人,今后再也没有控制全局的能力了,我唯一能做的就是将这把剑交给你,至于你诸葛亮是用这把剑披荆斩棘,还是反被所伤,那就靠你自己了。

内忧外患

我们知道了刘备托孤之意,那么如果真的埋伏了刀斧手,那问题可就大了。

蜀国可是危急存亡之时,刘备对诸葛亮表现出了一种信任和倚重,戏份可做足了。那么你这时埋伏刀斧手想干嘛?杀了诸葛亮,杀了诸葛亮以后靠谁呢?李严?

白帝托孤暗藏刀斧手,刘备真想除去诸葛亮嘛?

即使是不杀诸葛亮,刀斧手之事,一旦被孔明和刘禅得知,你让他们两人怎么相处,见面尴尬一笑?老死不相往来?那么你托孤的意义何在。换句话说,刘备知道诸葛亮的性格,懂得他的忠心,所以刘备才敢于放权。毕竟刘禅能力实在有限,蜀国已经离不开诸葛亮了,刘备自然不会傻的去破坏和孔明的鱼水之情。所以,安排刀斧手,实在多此一举。

非常君臣

刘备在三家之中,一直占据人和,他以汉室正统自居,高举安汉兴刘的旗帜,这可是蜀汉政权的王牌。哪怕是刘备称帝之后,国号仍然是汉。

如果诸葛亮将刘氏变成诸葛氏,即使孔明将安国之才发挥到了极致,诸葛亮也能长命百岁,益州也不过是延长几年的苟延残喘。

白帝托孤暗藏刀斧手,刘备真想除去诸葛亮嘛?

我相信刘备是知道这一点的,他知道诸葛亮不会自取,所以表现一种十分信任。而诸葛亮也知道这点,所以他紧抓这面旗帜,用来讨伐曹魏。

其实诸葛亮不必十倍曹丕,他也不会在,连曹丕的条件都没有的情况下去做曹丕之事。而刘备也说不上十分信任,但至少也在八分,所以于情于理都不会有刀斧手的安排。

白帝托孤暗藏刀斧手,刘备真想除去诸葛亮嘛?

当然诸葛亮也没有辜负刘备的信任,他竭尽全力、事必躬亲,强行逆天、不断北伐,最终将自己累死在北伐战场上,将自己的一生奉献给了刘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