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逼公司的員工離職去小公司都是什麼心態?

abits


俗話說,水往低處流,人往高處走!職場人的拼搏,無疑都是在為自己搏一個好前程。而那些從大公司的跳槽小公司的職場人,也是如此,都是為了想謀得一個好前程,上得一個高臺階。


在互聯網公司中,這種從大公司離職去小公司,最後功成名就的例子,還真是比比皆是。


舉一個例子:小米公司雷軍當年找的七大合夥人,都是當時各大公司的中堅力量。例如:小米的總裁林斌,曾經是谷歌中國工程研究院的副院長;小米聯合創始人黃江吉,曾經是微軟的員工;小米聯合創始人周廣平,曾經是摩托羅拉研發中心高級總監。這些人最終都離開了那些在我們眼中十分牛叉的單位,卻去了當時默默無聞的小米,這的確是讓人驚歎。


上面的例子不難看出,雖然當時他們都是牛叉公司中的厲害角色,但是,從職務來看,依然只是中層幹部而已,並非是最高的決策層。而一旦跳槽到小的公司之後,通過不斷努力,自己的身份和角色都發生了重大的變化,一躍成為新興公司的創始人和最高決策層。這就是眼光、這就是遠見,這就是自己的判斷帶來的好處,這就是職場發展彎道取直的典範。


在職場上,雖然平臺越大越有利,但是對於那些有抱負、有想法、有能力的人,大平臺就意味著競爭大,出頭機會少,而小公司則不同,只要你有專業水平,在小公司的創業期,很容易就會出人頭地,成為小公司的核心力量,從而實現自己職場生涯的最優路徑。


當然,這樣做必須要有前提,就是你自己的專業能力確實能夠獨當一面,或是不可替代性低,只有這樣,從牛叉公司跳槽到小公司才有意義。也許,這就是“寧為雞頭,不為鳳尾”的含義吧。您說呢?歡迎留言吐槽!


雷哥說職場,經驗共分享!歡迎關注【雪天驚雷】,你我一起職場成長!


雪天驚雷


這個問題可以分三方面回答。

一、情感方面

牛的公司,也就是大公司,人際關係複雜,利益衝突大,勾心鬥角比較嚴重。工作壓力也大,員工在這裡呆的不開心,不快樂,很正常。

而小公司可能實行扁平化管理,人少、事情少,可能還不用加班,大公司的員工跳槽到這裡,很可能會被重視,當做重點保護對象來培養。培訓是你的,公費旅遊是你的,誇獎也是你的。在小公司裡,會受到尊重,覺得在這裡有價值、有意義,心情也好。

二、利益方面

待遇方面,有了大公司的工作經驗,跳槽到小的公司,薪資很可能漲很多。當然,一些“創業型”公司可能不升反降。

職位會提高。在大公司,升遷的標準很多,也很高。包括:資歷、年齡、工作經驗、是否有成功的大型項目、學習培訓經歷、學歷等。小公司人少,這些條件需要的也就很少了。

自我實現,在小公司,可能一個人要身兼數職,以前大公司所有部門的工作都有可能接觸,成長的很快。給自己發揮的空間很大,能力真的很強的話,能取得很好的業績。

三、前景方面

一些新型的小公司緊跟時代趨勢,公司小,包袱小,轉型快。能夠快速適應市場新環境,不想有一些大公司,人多包袱大,轉型難,不能很好適應市場變化。

小公司很可能比牛公司的前景要好,正是看到這種前景,大公司的員工才會跳槽。


鯉鑫職達


牛逼公司的員工不一定牛逼。

1、離開平臺你是誰?你能幹什麼?其實這個才是大公司員工離職去小公司面臨的第一個問題,也是很多大公司的員工離職的時候必須要擺正的心態,必須對大公司的工作經歷、工作經驗、工作技能進行一個系統性整理,提煉成方法論,最好形成自己的獨特認知和管理體系。

2、大公司的員工一般不是全才,只是某一個領域的專才,所以大公司的員工離職前後都會努力學習管理的系統知識,將公司的整體管理體系會盡量了解全面,這個時候他們的心態基本上是屬於強迫自己跳出舒適區,保持空杯心態,重新以一種學習和思考姿態進行新的工作環境,融入新的工作角色,這個時候是進步最快的。

3、大公司的員工離職去小公司基本上帶著一種創業或者在工作中修行的心態,要麼看重小公司未來的發展前景,要麼看重小企業提供的職位給自己有足夠的挑戰和激發激情。

4、大公司的員工進行小公司需要重新融入小公司的發展場景,因地制宜,摒棄大公司的官僚作用,放低姿態,仔細傾聽和感受小公司員工的心聲,真正融入小公司的場景氛圍,在考慮生存的首要條件滿足後再開始考慮規範化管理推進。所以這個時候對大公司的管理經驗要進行分析和剝離,抽出適合小公司的那部分,其他的內容需要統統拋棄掉。

5、大公司的員工必須清楚自己存在的價值,併為存在的價值去證明自己,不斷挑戰自己,和小公司共同發展,實現真正的雙贏!


先飛策劃


1. 相比騰訊而言沒有TEG,那是當然的,主要是沒有了TAPD,沉澱多年的KM等,當然取而代之的是phab啊,google docs啊之類。

2. 相比微信沒有前香港5星級酒店的廚師每天給你做3餐。

3. 相比微信,目前沒有人人都用你應用,那時候我真有點主宰者的幻覺,來,你想知道你隔壁老王和你妹子微信來往的時間頻次啥的嗎,哥給你寫個腳本。

4. 相比微信沒有大量的時間,月為單位給你做最前沿技術的研究分析與實踐,那時候我搞Android svg並且應用在微信上,技術上還算創新行業前列嘞。

優:

1. 通過每天飯後幾個工程師組隊玩CS GO治癒了我多年的3D暈眩。

2. 碼代碼在享受技術提升的同時,更覺得能碼出錢景,萬一上市了呢!

3. 新技術更快的應用以及更自由的發揮空間。之前在微信只能重構個通知模塊,音樂模塊,表情模塊,啥的模塊。現在提出方案與利弊分析後,哪怕是整個項目大重構,可以站在微信的肩膀上做微創新與實踐,提供巨大的動力與支持。

4. 反倒是多了一些世界名校的同事,比如哈佛大學的實習生,最近剛來坐我旁邊哥大的mm之類。可能是因為我們CEO的原因。

5. 相比騰訊的內部分享文化,這邊的分享文化更開放,比如來個Pinterest49號員工,Airbnb工程師,友盟前CTO等等。。

6. 沒有更多獵頭的騷擾。

對於小公司其實我覺得一家小的創業公司CEO,CTO背景很重要,CEO決定一家公司的文化與發展前景,CTO知道為工程師謀取哪些福利。其次才是公司所處的領域。

盤創企業策劃


大公司有大公司的優勢

小企業有小企業的奔頭

當在大公司得不到發揮時,去小公司是一個不錯的選擇。

因為大企業已經比較成熟,一個蘿蔔一個坑,流程規範,崗位清晰,因此創新和發揮的餘地比較小。

小企業不一樣,不僅一個蘿蔔幾個坑,且鼓勵你創新,加上人才少,因此比較容易展露頭角。

有數據顯示,從收入上看,員工工資大企業高,領導崗位工資小企業高。


金藍盟謝繼東


中國有句俗語,叫“寧當雞頭不當鳳尾”

從工作職責分

大公司

大公司組織架構健全,崗位體系健全。一個蘿蔔一個坑。可以在某個崗位上深度發展。

小公司

一個蘿蔔要頂好幾個坑,可以鍛鍊一個人的綜合素質能力。

這就要看自己以後的發展,如果是想在自己熟悉的行業上,有更深度的發展,還是留在大公司比較好。

如果有自己創業的想法,去小公司瞭解一下全流程,也未嘗不是一件好事情。


Word小助手


兩種類型:其一 :在大公司里人才如雲,要冒尖困難,或者不認同公司價值觀,企業文化,工作不勝任,被迫離職。就是馬雲說的委屈了其二:想實現自己的價值,發展空間,發展平臺。小公司要承擔更多的職業分險,半死不活,幾年內倒閉是常態。成功是偶然,極小概率事件


JohnnyZeng27


這些人基本都是那種在原來環境感覺沒有空間了,或是做的不開心了,想要換個環境,但找不到更好的,只能去找那些不如原來公司的,靠著自己光鮮的背景獲得比以往更高的收入,其實這都是短期效應,時間長了,還是遇到原來的問題。人本身的問題意識不到,到哪裡都呆不長久。


ydj暮雨


小公司就是一群渣!即使神仙去了,也扶不起來!神仙去也要變成渣!


用戶2507068957119


一般情況下,是去做合夥人的。相當於入股,創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