邁向區域性中心城市——隨州城發展四十年


邁向區域性中心城市——隨州城發展四十年


隨州論壇訊 記者馮家園 報道

一湖兩岸 隨州日報全媒體記者 李文軍攝

40歲,一個正值激情活力的年紀。

40年,一段見證滄桑鉅變的歲月。

隨州,一座充滿歷史感的古城,在改革開放的40年裡,不斷煥發新的韻味和光彩,書寫著令人驚歎的奇蹟。

一條街“演變”成一座城

改革開放那年,隨州還叫隨縣。第二年,隨縣城關鎮被劃出,成立隨州市。這時,隨州和隨縣並存。1983年,隨縣撤銷,併入隨州。

那時的隨州城,面積不大,多為磚瓦房。現年79歲的王大剛回憶:“東至老火車站,西至沿河大道,南到漢東路,北到青年路,城就這麼大。”據介紹,中心城區,僅烈山大道一條街,東、西邊均以田園為主。

之後,隨州由襄樊(現襄陽)代管、省直管,直至2000年成立地級市。

雖然數次變更,但隨州城的發展未曾減速。市住建委主任熊忠海介紹,1984年後,隨州城迎來一個大發展時期,城區漸漸擴大,城市高度也不斷刷新。

第一項工程便是烈山大道(漢東路至解放路段)的改造,將10多米寬的道路提升至雙向四車道,還配套綠化、人行道、雨水管網。隨後,漢東路、舜井大道、沿河大道、擂鼓墩大道等主幹道拓展延伸,逐步拉開城區骨架。

成立地級市後,隨州迎來新的發展機遇。老城區不斷改造升級,新城區繼續拓展延伸,功能配套日趨完善,城市環境漸入佳境,成為一座宜居宜業宜遊的現代化城市。

數據顯示,隨州中心城區建成區面積由1980年的10平方公里拓展至今天的74.3平方公里,人均公園綠地面積達到10.04平方米,成為國家級園林城市。同時,新建1萬多套公租房、改造3萬多戶棚戶區,讓10多萬群眾圓了優居夢。

現在的隨州城,越變越好看,已經從一個“村姑”變成了儀態萬方、具有國際氣質的“美少女”。

一條河“見證”城的變遷

一座城市的變遷,總有她永恆的見證者。隨州城的見證者,便是靈動的府河。

氵厥水與溳水相匯於隨城,形成府河。1995年和2006年,隨州在府河上興建了兩座閘壩,形成平靜的湖面,即白雲湖。市委、市政府圍繞著白雲湖大做生態文章,打造“一湖兩岸”風光帶,成為城市氧吧。

市規劃局局長劉光海介紹,2003年後,隨州城市建設的步伐開始向城東、城南轉移,築造新城。在“東進、西優、南拓、北調”發展思路下,當初的“琵琶城”開始向雙百(中心城區面積100平方公里、人口100萬人)大城迅跑。

最有利的佐證,便是隨州城的橋。改革開放之初,府河隨州城區段只有兩座橋——氵厥水一橋和溳水一橋。成立地級市前,僅新增了氵厥水二橋和白雲湖大壩。之後,府河大橋、青年路大橋、編鐘大橋等飛架兩岸,使得中心城區不斷延展。

細數下來,中心城區,白雲湖上已架起了10座橋。夜色中,霓虹燈下,座座橋樑如彩虹般橫臥在白雲湖上,成為一道美麗的風景。

與此同時,城市公園也逐漸增多,給群眾帶來生活享受。神農公園、文化公園、健康體育公園等,讓隨州城形成了東南西北中均有公園的格局。數據顯示,中心城區12處綜合公園、29處廣場及街頭小遊園全部免費開放,市民出行500米可見園,開窗可見綠。

在府河見證下的40年,隨州城已經“蝶變”。老城優化提檔升級,新城靚麗儀態萬方,一湖兩岸風光優美,高樓迭起繁華現代,公園廣場景緻怡人,美麗鄉村風景如畫……

“1+4”書寫隨州傳奇

城市發展進程中,我市始終按照“不求其大,但求其美;不求其洋,但求其精”發展理念,不斷彰顯城市個性,增添城市氣質。

2012年,我市提出建設神韻隨州,目的是塑造城市的特色和個性,讓文化與自然在城市中交相輝映,建設美麗中國“隨州版”。

去年,新修編的《隨州市城鄉總體規劃(2016-2030年)》,明確隨州建設區域性中心城市,按照“東進、西優、南拓、北聯”的空間拓展,一座座“新城”在“老城”的基礎上崛起。城東活力新城、生態城南、明珠新城、文化城西四大新城,“1+4”城區組團讓隨州“神”韻”兼備。

做“減法”,疏解老城,騰出發展空間。推進齒輪、亞通、雙龍寺等棚戶區改造,實施中心城區零星企業搬遷“退二進三”,打通斷頭路,改造神農公園,新建小遊園,持續優化老城區環境。

做“加法”,拓展新城,提升承載能力。城東成為地產、商業、工業的火熱聚集地;城南成為文化產業基地、行政會展基地、生態休閒基地;城北建設城市副中心;城西注重彰顯文化品位。

當前,隨州建設區域性中心城市,可以說是天時地利人和。天時,國家、省級機遇疊加;地利,漢十產業帶重要節點,湖北北部對外開放大門;人和,改革深入,作風提升,幹事創業,激情滿懷。

放眼今日隨州城,樓房更高了,道路更寬闊了,橋樑更多了,園林景觀更豐富了,城市更美了,市民臉上洋溢的幸福笑容也更燦爛了。

著名作家二月河評價隨州“小城大美”。新時代,新目標,隨州城正書寫著自己的傳奇,演繹著“城市讓生活更美好”的精彩故事。

隨州城市發展大事記

1983年,撤隨縣,並隨州。隨州城市建設大發展起步。

1992年,氵厥水二橋建成通車,隨州城區向北發展,進一步拉大城市骨架。

1995年,白雲湖大壩開工建設,攔住府河水,形成秀麗的白雲湖。

2000年,地級隨州市成立,城市建設迎來發展新機遇。

2001年,市政府與福州錦榕房地產簽約,啟動解放路西段改造,正式拉開城市現代化建設步伐。

2002年,市政府辦公樓在城南開工建設,開啟了新城區建設的大幕。

2007年,市委、市政府決定改造神農公園,搬遷200多戶棚戶區,使公園擴大增韻,成為市民的樂園。

2009年,新火車站正式啟用,與之配套的火車站廣場、迎賓大道等竣工,一座新城開始崛起。

2010年,我市精心打造的一河兩岸風光帶,榮獲中國人居環境範例獎。

2011年,市委、市政府提出“三城同創”,創建國家園林城市、國家森林城市、省級環保模範城市,推動城市建設與管理提質升級。

2013年,市委、市政府提出建設神韻隨州,助推城市三年大變樣。

2014年,回龍寺公園、隨州文化公園等開園,贏得各界的高度認可。這年,我市獲得國家園林城市稱號。此後,我市也順利摘得國家森林城市、省級環保模範城市的榮譽稱號。

2015年,在《大別山革命老區振興發展規劃》中,我市被確定為打造區域性中心城市,結合“雙百城市”的目標,隨州城進一步擴大、提檔升級。

寧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