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全域均衡”邁向“全階優質”

“努力讓每個孩子都能享有公平而有質量的教育”,是新時代教育工作的目標和方向。近年來,江蘇省如皋市統籌結構、規模、資源等影響教育公平和質量的關鍵要素,推動教育從“全域均衡”邁向“全階優質”。

全域:延伸至每一所學校。教育公平的實現是一個從起點公平到過程公平,再到結果公平的循序漸進的過程。而起點公平是教育公平最明顯、最基本的標誌,其前提是教育資源的平等享有。如皋市下轄3個街道11個鎮,總人口近145萬,其中有四成人口在農村,區域範圍大、人口多,城鄉發展存在一定差距。

因此,城區實現教育資源平等享有並不難,難的是縮小城鄉差距,在整個市域範圍內實現教育資源均衡。2006年,我國首次提出“義務教育均衡發展”理念。也是在這一年,如皋市提出全面構建“均衡、優質、和諧”的教育發展格局,並通過完善優質均衡政策保障、強化優質均衡管理考核等,切實加大教育投入,構建城鄉教育優質均衡發展的長效機制。

近年來,如皋市有2/3的中小學、幼兒園進行新建或改擴建,其中農村學校佔85%,並將“教育裝備提升工程”“教育信息化基礎工程”等資源提升工程列為民生實事項目,城鄉辦學條件得到改善成為老百姓看得見的惠民行動。同時,我們還專門制訂了“鄉村小規模學校提升工程實施方案”,促進鄉村小規模學校小而優、小而美。

全納:覆蓋至每一個學生。入學機會均等是教育公平的基準點,沒有這一點做基礎,其他教育公平目標都不可能實現。在優化城鄉學校佈局、公平配置教育資源後,如皋市先後兩次對義務教育施教區進行調整,並進一步完善義務教育學校公平入學機制,全市義務教育階段實現“零擇校”。同時,出臺相應的幼兒園服務區制度,推進適齡幼兒享受公平優質的學前教育。

此外,我們還特別關注三類群體:一是外來務工、進城務工人員隨遷子女,二是農村留守兒童,三是殘疾兒童。對外來務工、進城務工人員隨遷子女,我們確保其100%在公辦學校就讀,並設立流動兒童教育研究基金,搭建“希望來吧”等成長平臺,為其健康成長構建良好的環境;對留守兒童、隨班就讀的殘疾兒童,我們建立了全方位幫扶制度,併成立了全國首家留守兒童成長足跡館和留守兒童生活體驗館,如皋市也成為江蘇省“留守流動兒童安全守護行動”試點縣(市);對殘疾兒童我們大力實施免費教育,擴大培智班規模,殘疾兒童少年入學率達100%,如皋市特殊教育學校成為“聯合國教科文組織EPD教育項目成員學校”。

全階:拓展至每一個學段。資源的均衡、機會的均等只是教育公平最初步的內涵。讓學生享受公平有質量的教育需要向縱深推進,主要體現為功能性、隱性的層面,即教育活動的內涵,包括教育理念、教育管理、教育內容、教育方法、教師水平等。在如皋,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被織成一張錯落有致的網,每一個學段、每一個鏈條都被貫通起來,形成強大合力。

在縱向上,我們構建了德育工作、閱讀工作、社團建設等打通學段的成長鏈條;在橫向上,我們以教育質量為中心,畫出了課堂改革、作業反饋、學生負擔、師生關係、學習狀態等多條半徑,並對每一條半徑深化研究,使其相互貫通、優勢疊加,成為提升生命成長質量的同心圓。其中,本土創生的“活動單導學”在整個區域統籌推進,產生了廣泛影響。

教育公平的實現是複雜而漫長的過程,優質均衡是教育發展的一種理想狀態,正如詹姆斯·科爾曼所說,“只可能是一種接近,永遠不可能完全實現”。然而,我們所努力追求的是讓每個學生按其天性獲得最優化發展,從而達到一種相對最大化優質均衡的狀態。這是教育公平的價值目標,也是教育嚮往的理想境界。

《中國教師報》2020年04月15日第15版

作者:田小飛 江蘇省如皋市教育局副局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