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本《德道經》校正今本《道德經》,下篇《道經》第五章

心本《德道經》校正今本《道德經》,下篇《道經》第五章

前言:心本《德道經》的編寫,主要依據高明先生的著作《帛書老子校注》。高明先生是著名的古文字學家、考古學家,採用歷史文獻學對上百種世傳版本進行勘校,同時結合歷代名家註釋,得出一個結論:1973年長沙馬王堆漢墓出土的帛書《老子》,是至今後人篡改最少的版本,世傳眾多版本經後人篡改已經嚴重失真,世傳王弼本《道德經》最接近帛書《老子》原貌。

高明《帛書老子勘校》勘校說明:

1、本書以王弼注本為勘校帛書老子之主校本,另取敦煌卷本、道觀碑本、歷代刊本共計三十三種作為參校本。按照帛書老子篇次,德經在前,道經在後;參照今本章次,分別句段,順序勘校。

2、按帛書甲本、乙本與王本之先後次序,將三者經文分別句段抄錄與下,以便相互勘校和比較。如帛書老子因埋藏而被損壞之字,甲本殘壞則據乙本補;乙本殘壞則據甲本補;甲乙版本共同殘壞則據王本或其它今本補。補文一律用【 】形括弧括起。帛書老子原有之衍文脫句等錯誤,錄文不刪不補,仍照原文寫成今字,只在後文予以辯證說明。

3、帛書甲、乙本經文中均有假借字和古字,勘校時除將按原形寫出後,在其字下注明當用之本字和今字,皆用( )形括弧括起,以示區分。

4、老子今本經文頗多差異,故本書除了用王本作主校本外,另選三十三種不同版本作參校本。任何參校本凡經文與王本相同者不錄,僅錄其經文異於王本者,以便了解今本經文之分歧,及其與帛書甲、乙本之異同。

5、世傳老子版本種類很多,本書選用主校本與參校本並不能完全概括所有版本之經文內容,還有經文特殊或獨異今本而近於帛書甲、乙本者,亦詳錄其經文,而書名出處可見參考書目。

心本《德道經》校正今本《道德經》,下篇《道經》第五章

甲本:天地不仁,以萬物為芻狗;聲(聖)人不仁,以百省(姓)【為芻】狗;天地【之間,其】猶橐籥與?虛而不淈(屈),蹱(動)而俞(愈)出。多聞數窮,不若守於中。

乙本:天地不仁,以萬物為芻狗;{聲的繁體字上部分}(聖)人不仁,【以】百姓為芻狗;天地之間,其猶橐籥與?虛而不淈(屈)勭(動)而俞(愈)出。多聞數窮,不若守於中。

王本:天地不仁,以萬物為芻狗;聖人不仁,以百姓為芻狗;天地之間,其猶橐籥乎?虛而不屈,動而愈出。多言數窮,不如守中。

校正內容:(校正依據見《帛書老子校注》原文)

1、此處爭議最大的是今本最後一句“多言數窮”應訂正為“多聞數窮”。

2、“不如守中“”應訂正為“不若守於中”。

王弼註釋:天地任自然.無為無造.萬物自相治理.故不仁也.仁者必造立施化.有恩有為.造立施化.則物失其真.有恩有為.則物不具存.物不具存.則不足以備載.(矣)[天]地不為獸生芻.而獸食芻.不為人生狗.而人食狗.無為於萬物而萬物各適其所用.則莫不贍矣.若慧由己樹.未足任也.聖人與天地合其徳.以百姓比芻狗也.橐排橐也.鑰樂鑰也.橐鑰之中空洞.無情無為.故虛而不得窮屈.動而不可竭盡也.天地之中.蕩然任自然.故不可得而窮.猶若 橐鑰也.愈為之則愈失之矣.物樹其(惡)[慧].事錯其言.[不慧]不濟.不言不理.必窮之數也. 橐鑰而守數中.則無窮盡.棄己任物.則莫不理.若橐鑰有意於為聲也.則不足以共吹者之求也.

心本《德道經》校正今本《道德經》,下篇《道經》第五章

心本第五章整理如下:

天地不仁,以萬物為芻狗;聖人不仁,以百姓為芻狗。天地之間,其猶橐(tuó,義:口袋)籥(yuè,義:一種似笛子的樂器)與?虛而不屈,動而愈出。多聞數窮,不若守於中。

白話文翻譯:天地沒有"仁”的概念,對待萬物就像沒有靈魂的紙製狗”,不偏不倚。聖人心中沒有“仁”的概念,看待百姓不以自我為中心,公正公平,看待眾生如同沒有靈魂的紙製狗。天地之間,就像大自然的心房呼吸一樣?虛而不窮屈,動而不枯竭。以博學去探知無窮的未知,還不如保持虛靜無為的狀態。

心得體會:

1、天、地、萬物都沒有“仁”的概念,所以天長、地久、逍遙自在、無拘無束。大自然就像人的身體一樣,有呼吸,有五行。

2、知識是有限的,有差別的,是一切衝突的根源,因為未知是無限的,誰敢保證自己所認為的知識就是真的呢?誰能用有限的知識描述無窮的未知的呢?老子認為不如保持虛靜無為的狀態,達到無知無慾,這才解決一切衝突的辦法,才能快樂逍遙地生活。

本章中心思想:多聞數窮,不若守中

綜上所述,本章老子用紙質的狗形容天地對待萬物和人的態度,大自然無情、無思、無慾,可是人和萬物卻有序地生活在大自然中,天地不生不滅,萬物生生不息。又用風箱(人的心臟)比喻大自然的狀態,呼吸有序,中空卻不倒塌,無限運動卻不停止,人類卻用有限的知識,卻追尋無限的未知,可謂是痴人說夢,而且會發生衝突和相互傷害,還不如保持虛靜無為的狀態,健康長壽,像天地一樣天長地久,或許能感悟到真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