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城與江淮奇瑞的因緣際會,上門尋求合作,爲何最終卻擦肩而過?

長城汽車的前身作為一家鄉鎮集體企業,起點是很低的,這個“姥姥不疼舅舅不愛”的企業,不僅不名一文,而且連地方領導也刻意疏遠,上有“三大三小”,下有省版的“三大”國企——生產6481麵包車的邢臺紅星、生產121卡車的保定田野、生產6450/6470旅行車的石家莊徵天,站著“奉天承運”的正統優勢都是鄙視的長城難以企及的,不過十年後“紅保石”都倒掉了,唯有長城活下來了並且還做大了……

長城與江淮奇瑞的因緣際會,上門尋求合作,為何最終卻擦肩而過?

石汽徵天

長城與江淮奇瑞的因緣際會,上門尋求合作,為何最終卻擦肩而過?

田野121皮卡

長城與江淮奇瑞的因緣際會,上門尋求合作,為何最終卻擦肩而過?

河北邢臺紅星客車

大多數國人對長城的認知始於哈弗SUV,而在此之前是皮卡,卻很少有人知道長城造轎車的初衷以及上馬大客車項目,而很快又考慮放棄。沒有背景的長城只能靠打“插邊球”生存,撿正規軍看不上的業務來做,其中“借雞生蛋”便是長城汽車的慣用伎倆。

長城與江淮奇瑞的因緣際會,上門尋求合作,為何最終卻擦肩而過?

長城與江淮奇瑞的因緣際會,上門尋求合作,為何最終卻擦肩而過?

在汽車步入家庭以前,客車市場是一個棘手可熱的香餑餑,因為經濟開放越來越多人外出打工,人口的流動性刺激了客車市場的發展,與此同時,各地陸續興建高速公路,交通條件的改善也同樣也帶動了旅遊和出行客流的增長。

其中江淮汽車1990年靠人工敲打出來的HFC6700底盤成為中國第一臺客車專用底盤,填補了該細分領域的空白。隨著客車市場的火爆,一時間“洛陽紙貴”,合肥東流路江淮汽車廠邊上的小旅館都住滿了人,都是全國各地前來採購江淮客車底盤的客商,買一臺江淮的客車底盤再套上自己的殼子,就能賺到錢。

長城與江淮奇瑞的因緣際會,上門尋求合作,為何最終卻擦肩而過?

不僅僅是金龍、牡丹等車企,長城的魏建軍也同樣惦記著這門營生,在魏建軍造車的生涯中,有一位很關鍵的貴人,他就是時任中汽總公司科技司副司長的何春陽,作為中國民企造車堅定支持者的何春陽,不僅給了魏建軍諸多的鼓勵並且積極奔走並多次牽線搭橋。

其中包括長城在“北旅項目”受挫過後,魏建軍心有不甘,就積極在謀劃上馬大客項目,外購江淮底盤,上裝部分對於長城來說並不困難。但是當魏建軍一頭扎進客車領域,造出了品質一流的客車的時候,卻發現客車大多面對國營公交公司,極易產生腐敗銷售。這違背了魏建軍做人的原則,於是長城汽車壯士斷腕。一個企業的文化,就是這個企業創始人的氣質。魏建軍高度遵守紀律與原則,並且能通過從我做起,以及通過一系列鐵腕制度,將其植根於長城汽車的基因裡。做企業也同做人一樣,有得必有失,嚴格來說,長城折戟客車,算不上決策失敗,但是正是這一次的折戟卻讓長城的心態更成熟,以後的路走得更順。

其實,長城造客車的想法始於更早之前,1998年6月中旬,當同城兄弟田野皮卡打出“四萬八千八,田野開回家”的著名廣告之時,魏建軍就受了一驚,當時也是何春陽有意要讓魏建軍跳出這個圈子開眼界,帶著魏建軍去合肥參加了江淮汽車的客車年會,魏建軍彼時對左延安很是佩服,深受刺激,在心中便萌發了造大客車的種子。

長城與江淮奇瑞的因緣際會,上門尋求合作,為何最終卻擦肩而過?

長城與江淮奇瑞的因緣際會,上門尋求合作,為何最終卻擦肩而過?

而對於奇瑞,雖然近些年來,奇瑞的發展一直不太順暢,並且長城汽車在銷量上已經遠遠超過了奇瑞,但是對於尹同躍個人,魏建軍仍然有著很高的評價,同為技術狂人,可謂是“英雄惜英雄”吧!

早些年奇瑞一直是長城趕超和學習的目標,可望而不可及。畢竟兩家企業的起點完全不同,奇瑞在連廠房都還沒建好的時候,就能夠斥資2980萬美元從英國威爾士引進一條福特公司的二手發動機生產線。而且從全球各地匯聚到蕪湖的“八大金剛”,海歸派中,不少還有通用和福特的全球巨頭的項目管理經驗;與靠著從隔壁田野汽車請來的幾個“土專家”,晚上到長城汽車進行技術指導,就敢於上馬造車,完全靠手工敲打和做改裝車出身的長城相比,簡直就是“全明星陣容”與“草臺班子”的區別。

由造皮卡切入SUV市場,對於一直沒有7字頭目錄的長城來說,可謂是走了一條“曲線救國”的迂迴道路,儘管不少人建議魏建軍要多到相關部委走動,但是均多次被硬氣的魏建軍婉言謝絕,即便與造摩托車起家的力帆相比,長城的轎車資質都來得更晚,所以前幾年也有人戲稱,長城與江淮真的是中國最後造轎車的企業,直到2007年才拿到資質。

2004年,當長城第一次進軍SUV推出的賽弗火了兩年便一蹶不振,奇瑞銷量下滑10%僅為4.74萬輛,彼時奇瑞和吉利分別達到了16萬輛和9.67萬輛,與之相比,可謂是“高山仰止”。

長城與江淮奇瑞的因緣際會,上門尋求合作,為何最終卻擦肩而過?

長城與江淮奇瑞的因緣際會,上門尋求合作,為何最終卻擦肩而過?

長城與江淮奇瑞的因緣際會,上門尋求合作,為何最終卻擦肩而過?

而大哥在前,小弟更是有意取經合作,賽弗在前,哈弗不希望成為第二個賽弗,首先要在動力上擺脫低質化。在多方受困的局面下,魏建軍曾將目光投向了奇瑞。彼時,奇瑞一口氣與AVL合作開發了18款發動機,這就是後來的ACTECO系列,這樣的大手筆投入自是令人羨慕不已。魏建軍親自前往蕪湖登門拜訪,彼時“紅頂商人”詹夏來剛剛辭任董事長,但書記的影子依然光芒萬丈。在尹同躍的辦公室內,原則上都達成了共享奇瑞新款發動機的合作意向,但後來奇瑞對於產能供給有所顧忌,又否決了合作可能。不過,這也刺激了長城乾的決心,“求人終不如求己”,最終長城造出了自己的發動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