捨棄你的當下,生活更輕鬆

一、關於作者

山下英子,斷舍離概念創始人。通過瑜伽參透了放下心中執念的修行哲學“斷舍離”。通過對日常家居生活環境的整理,實踐想法,過上了自由舒適的生活。

從2000年起,以雜物管理諮詢師的身份在日本各地舉行斷舍離講座,引起日本NHK、TBS、東京電視臺、《每日新聞》等各大為題報道,令“斷舍離”成為2010年日本年度詞彙,掀起了一輪又一輪全民斷舍離熱潮。(雜物整理之所以能火,與日本精細化的空間管理習慣有關。斷舍離概念在日本火起來後,又逐漸在其他國家火起來。全球剛好趕上了一個物質爆發時期,逆潮流而發的聲音、或者梳理潮流的理念容易引起關注。和現在流行的知識梳理有一點像)。

二、關於本書

捨棄你的當下,生活更輕鬆

《家庭斷舍離》

《家庭斷舍離》是山下英子與母親三年“家庭戰爭”的總結,指出要對家庭物品進行斷舍離,對親子關係進行“親離、子離”。

喜歡對物品斷舍離的英子與喜歡囤積物品的母親之間經常發生爭執,英子深入研究母親喜歡屯物的研究,使用“斷舍離”的概念讓家庭重新認識物品,並實踐“親離、子離”的方式,重構家庭關係,使家庭成員關係更加融洽和睦。

何為斷舍離:

斷,斷行,不買、不收取現在不需要的東西。(到底應不應該為了“未來可能使用”而儲備東西?儲備人、財、物?人、財應該要儲備,日常家庭用品應該不需要。斷舍離的概念起源於老子的“為學日益,為道日損”,但感覺這個概念並不能很好的延伸。)

舍,舍行,處理掉放在家裡沒用的東西。(捨棄沒用的信息、捨棄沒用的APP、捨棄沒用的關係等)

離,離行,捨棄對物質的迷戀,讓自己處於看創舒適,自由自在的空間。

放心:放下我們的執著心,讓父母和子女順著自己的心意去選擇決定物品,而不要自己以愛的名義橫加幹啥家人的選擇。

放手:嘗試鬆開緊握的東西,看看自己的身體反應會不會輕鬆,如果感到放鬆就乘勝追擊,果斷放棄更多東西。感受放下這些欲求和清理的過程,經過由手及心,由實踐到沉思,迎來豁達。

放生:放棄一些物品。

收拾家庭的破爛+整理內心的破爛=開心快樂的人生

捨棄你的當下,生活更輕鬆

(大部分人的人生都是深陷在生活中瑣碎的物品事件裡無法自拔)

三、踐行斷舍離

如何斷:把自己當作判斷的主體,把時間軸放在當下,物品本身的價值要排在自己的價值之後,捨棄自己當前不需要的物品。

四、家庭斷舍離

父母之所以喜歡囤積物品,一方面是經歷了物質匱乏年代的他們對過去的執念和對未來的不安,另一方面是父母和子女對“當下”的理解存在很大偏差。兩代人有不同的成長環境,帶來了不同的生活方式和理念。

尊重家人的選擇,給他們獨立的空間。

當我們是孩子的時候,父母是強者,當我們成長,父母是弱者。我們潛意識裡容易以愛的名義幫助家人做選擇,只有放棄干涉,建立以包容、尊重為核心的新關係,意識到家庭中保有適當距離的重要性,才能給家人獨立的空間和自由,為生活及心態帶來積極影響。

五、金句

父母與孩子之間、夫妻之間,所有“扔”與“不扔”模式的爭執,其實都是彼此之間關係模式的反應。

想要幸福就要放棄幸福的執念。

從依賴外界的人生中畢業,即為斷舍離。從此用於活出自己的人生,即為斷舍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