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發脾氣,這樣教育更有出息

每個人都有發脾氣鬧情緒的時候,當出現這種情況時,你會怎麼做呢?尤其在孩子發脾氣時,家長們更加難以捉摸孩子的心思,那麼家長們應該怎麼做呢?

孩子發脾氣,這樣教育更有出息

前不久,有這樣一則報道:

孩子拿著手機玩遊戲,讓爸爸批評了一頓,但仍然沒有放下手機,這時憤怒的父親一把奪過孩子手中的手機,照著屁股就是兩腳。

隨手將手機從窗戶扔了出去。情緒失控的孩子,憤怒地從樓上跳了下去。

父親連忙跑下樓看摔傷的兒子,沒想到兒子已經奄奄一息。留下悲痛欲絕的父親。

這樣的悲劇或許並不多見。

可是在生活當中,孩子發脾氣的現象總是無法避免的。

而且面對孩子熊熊燃起的怒火,我們通常的做法是用更大的怒火去壓制孩子的怒火,用更大的聲音去蓋過孩子的吼叫,最終陷入憤怒失控的境地。

孩子發脾氣,這樣教育更有出息

所以教育孩子是最值得的一項工作,但是這同樣可以是一項很困難的工作,尤其是當你的孩子完全不受自己掌控時。每一位父母都會遇到這樣的事,那麼此時應該怎麼辦呢?記住保持呼吸,然後嘗試以下的方法來讓自己和孩子恢復平靜。

孩子發脾氣,這樣教育更有出息

  • 知道跡象

在暴風雨來臨之前阻止它的到來似乎更加的簡單。孩子發脾氣就像骨牌,一旦有一塊推倒,其它的都會跟著一起倒。意識到孩子將要發脾氣的跡象,將其扼殺於搖籃中,同時還可以告訴孩子這些跡象。

孩子發脾氣,這樣教育更有出息

  • 分散注意力

轉移注意力通常可以幫助3歲或更小的孩子。給孩子們玩具或者帶孩子玩可以轉移孩子們的注意力,從而遠離發脾氣。這個年齡階段的孩子並不知道因果關係,因此討論是不會有任何作用的。

孩子發脾氣,這樣教育更有出息

  • 休息

讓孩子遠離會引起發脾氣的任何事、物或人,這給他們平靜的機會和空間,是一個很值得學習的技巧。讓小一點的孩子躺下來玩兒玩具或坐在沙發上。可以教大一點的孩子自我安撫的技巧比如深呼吸。

孩子發脾氣,這樣教育更有出息

  • 自我控制力

當孩子鬧情緒時,家長是很難保持平靜的。如果你感覺自己也開始變的煩躁,遠離現場,深呼吸,給自己充分的放鬆時間。孩子們從父母的行為中學習的更多。

孩子發脾氣,這樣教育更有出息

  • 幽默詼諧

幽默是調解矛盾的很好的辦法。如果你發現事情正在變得糟糕,適時地做一些逗孩子開心的事情或許可以起到作用。永遠不要嘲笑孩子,沒有什麼理由會使嘲笑孩子、辱罵孩子成為正當的行為。

孩子發脾氣,這樣教育更有出息

  • 談論感受

孩子通常很難談論表達自己的情感,他們甚至都不知道自己是什麼樣的感受,這就在無形中增加了孩子們的疑惑和恐懼。幫助孩子們瞭解以及談論自己的感受,告訴他們每一個人都會感到不安和焦躁,和爸爸媽媽談論這些感受很正常。可以問孩子“發生了什麼?”或“你感到傷心難過嗎?”等問題,或者詢問孩子可以讓他們平靜下來的方法。

其實,孩子發脾氣並非都是壞事

發脾氣的孩子更健康

小時候常發脾氣,是一種健康的溝通方式。有句流行的話叫:“情商低的大人,是因為小時候沒哭夠”。的確有一定道理。

淚水裡包含了皮質醇和應激激素。當我們哭的時候,實際上是從身體裡釋放壓力。有研究表明,眼淚還可以降血壓,促進心理狀態的平衡。

發脾氣的孩子更加專注

有時候孩子們發脾氣,是因為沒達成自己的目標而沮喪。比如學走路的孩子,不停地摔又不停地想站起來。最後哭了,哭不是因為疼,而是因為生氣。

比如我常看小優搭積木,有一塊積木怎麼都搭不住,她會大叫一聲,一腳把積木都踢翻。

脾氣爆發之後,她並沒有放棄不玩,而是理清思路重新開始。

希望以上這些小知識對家長們教育孩子有用喲~~

—END—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