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戰國吳起,悲情又精忠的軍事家

今天小編要跟大家講講來著春秋戰國的故事,春秋戰國是歷史上一個特別的時期,這一時期的中國開始過渡社會性質,各諸侯國的崛起也使得那個時期的中華民族動盪不安,長時期的戰爭陰雲開始籠罩在這片大地上。為了在戰爭中獲勝,為了得到霸主的地位,各諸侯國開始招募人才,開始實行改革。這一時期出現了很多後來我們耳熟能詳的名字,比如商鞅、李悝等等。

春秋戰國吳起,悲情又精忠的軍事家

吳起(公元前440年 - 公元前381年),衛國人,心有大志眼光長遠而且很有才華,為了能夠一展所長,他曾在魯、魏、楚當官,並且開始表現出他的軍事和政治才能,他最突出的才能還是表現在軍事上。《史記》記錄了吳起的“善用士兵”。公元前412年,當齊國出兵侵犯魯國,他帶兵擊敗齊國,但此前他因為一些流言誹謗,最後不得已離開了魯。後來,他來到魏國,被魏文侯任命為保護西河的將軍。與秦的戰鬥中攻下5城被任命主管西河。

春秋戰國吳起,悲情又精忠的軍事家

在管理西河期間,吳起的才華逐步的顯現出來。為了樹立“明法申令”的精神,吳起通過一個車轍,下令說能夠搬動車轅的便給予獎賞,以此達到中心思想與輿論達成一致的效果。與此同時他又改革了兵制、又想到通過移民墾荒等辦法建設西河,西河在他的領導下變成了一座堅城,但在此時,吳起又碰到了他在魯國事大相徑庭的情況,魏國同樣有流言在誹謗他,不得已吳起又離開了魏國,吳起走後,強大的魏國開始開始走了下坡路。

春秋戰國吳起,悲情又精忠的軍事家

離開魏後,吳起來了楚。當時的楚國並不是我們後來熟悉的那個強大的楚國,當時的楚社會動盪,人民流離失所,甚至連國君都是被強盜所殺,對外戰爭方面在楚悼王時期是連連戰敗,整個楚國已經到了滅亡的邊緣。為了挽回頹勢,也為了保住楚國,楚悼王開始便訪人才,吳起在到了楚國後,立刻受到了楚悼王的賞識並委以重任,他先是被任命為宛城的主將,用以對外戰爭保護領土,一年後,吳起升官為令尹,這也就拉開了他在楚國開始變法的序幕,吳起憑藉著自己的聰明才智,很快便找到了楚國日益衰微的關鍵點,那就是“封君制”,在楚昭王復位後,由於自己根基未穩,楚昭王為了籠絡人心實施了這一制度,然而這些封君不僅有地,還有尊號,這些尊號是可以世襲的,這就導致了封君權力過大且人數過多的情況。

春秋戰國吳起,悲情又精忠的軍事家

如此一來一國的經濟命脈就被這些大族所掌握,而且他們還有很多特別的政治權益,這就分散了君權甚至對君權有著一定的威脅,更糟糕的是他們肆無忌憚的剝削著百姓,大量的兼併著土地,這就使楚國的社會矛盾進一步激化。因此,吳起改革首先要做的就是廢止這一制度。由於“君”的世襲,使得很多人既有政治特權又有經濟特權,這就嚴重的打擊了底層有志之士為國奉獻的積極性。所以,吳起規定,剝奪那些因為祖上有功而受到庇護的無功者的爵位,將他們的賞賜拿來獎勵給現在願意為楚國立功的普通者,為了緩解矛盾,這一政策的實行是在封君後世子孫過了三代之後才開始。

春秋戰國吳起,悲情又精忠的軍事家

第二是大規模整頓吏治。因為楚國的封君制嚴重的分散了君主的權力,同時又可以肆無忌憚的搜刮平民百姓,所以淘汰大量無用的大臣和過多的封君是必然的,就這樣淘汰了一批無用之人。最後是獎勵農業。農耕的年代,農業是國家的根本,國家的富有程度和國家的綜合實力都是靠著農業的發展而發展的。吳起緩和了農業方面的矛盾,使農民和軍隊得到利益,同時又讓那些貴族們得到一些兼併而來的閒置土地讓他們墾荒,這樣一來楚國的荒地越來越少,農業得到了發展,大大增強了楚國的國家力量。

春秋戰國吳起,悲情又精忠的軍事家

吳起在楚國的一籃子方案得到了楚悼王的支持,但改革時期也是楚悼王的晚年,各項措施嚴重的觸及了貴族們的切實利益,因此雖然改革的惠及處是更多的人民,但是貴族們卻非常討厭吳起,各個都想殺了他,於是楚悼王死後,舊貴族們聯合攻擊吳起,最終吳起不敵。其實那個時候吳起很清楚他的改革意味著什麼,他也很清楚此時貴族們群起攻之自己一定不會有好結果,但是他也是個聰明人,他知道在必死的結局裡能成功的除掉幾個反對新政的人是最好的歸宿,於是他趁著楚悼王新喪,趴伏在楚悼王的遺體上,叛亂的大臣貴族用箭射殺吳起但是也有很多箭射到了楚悼王身上,按當時楚國律法,箭射中王同樣是有罪的,這樣即便是吳起死了,也有七十餘個叛亂的貴族被誅滅。楚王去世後,吳起的新法大多被廢除。但是,改革的成效仍然非常顯著的,《史記•吳起列傳》中記載,改革後的楚國成為了各個諸侯國中的強國之一。

春秋戰國吳起,悲情又精忠的軍事家

小編以為從改革宏觀來看,這次的新政是失敗的,但作為一個嘗試新政策探索新政策的人,吳起還是很成功的在改革中成就了自己,史記中也用列傳留下了他的名字。他最後的時刻雖然不好,但他還是用自己的聰明才智自己的熱血激勵著後世中改革的踐行者 !

春秋戰國吳起,悲情又精忠的軍事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