綿竹年畫大師邱婆婆一生執著追求藝術取得豐碩成果

绵竹年画大师邱婆婆一生执着追求艺术取得丰硕成果

姚春雲,人稱“邱婆婆”,一個平平常常的家庭婦女,她沒有讀過書、沒有拜過名師,僅僅跟長輩學畫,卻在藝術道路上越走越遠,讓人感佩。孩提時代,邱婆婆很有靈氣,學什麼都容易,又愛標新立異,異想天開。她熱愛生活、熱愛藝術,一握筆便是幾十年,直到她耗盡心力的那一刻,還留下了一大堆半成品。她是年畫藝術生涯的常青藤,整整蔓延了一個世紀。她的藝名傳遍中華大地,延伸到了亞歐非美等五大洲,受到世界各地崇拜者的喜愛,美術界的人來家鄉搞學術交流,都要去拜望邱婆婆。家鄉縣政府為褒獎她,為她頒發了“年畫大師”證書。“邱婆婆”活了一個世紀,畫了一個世紀,為綿竹藝林樹起了一道豐碑。

绵竹年画大师邱婆婆一生执着追求艺术取得丰硕成果

圖注:綿竹年畫

天姿聰穎小姑娘

姚春雲,1899年出生在綿竹石橋灘(現孝德鎮)一個年畫世家裡。祖父是年畫藝人,在他去世後,全家遷居清道場鎮上。晚清時代正是綿竹年畫的鼎盛時期,僅射水河畔就有年畫作坊兩百多家。石橋灘是綿竹年畫的主產地之一,小小場鎮,年畫作坊林立。姚家的年畫與眾不同,自成一派,世稱“南路貨”。其畫精細明亮,鮮豔奪目。父親姚洪興,早年拜師學醫,由於醫術未精,光顧少有。故又重操祖傳舊業,開年畫作坊,並叫么叔去“曾發號”學藝。於是,父親、哥哥、么叔都畫起年畫來。農忙時,他們便下地勤耕,農閒時,便擺開攤子製作年畫。

小時候,春雲耳朵兩邊各留一縷頭髮,紮成兩個小辮子,額頭上剪著一排齊刷刷的劉海,穿著一件齊腰長的大襟長衫,天真爛漫,玲瓏嬌巧。出世以來,小春雲成天接觸的是線條與色彩,孩子的天性使她對紅紅綠綠年畫發生了興趣,常跟在媽媽身邊轉來轉去,牽著衣角問東問西,問媽媽“這個拿大刀的紅臉是哪個?”“那麼多耗子在做啥子?”有時問得媽媽答不出來。媽媽講的年畫故事也是小春雲最愛聽的,於是小春雲也能說出許多美妙的年畫故事。小春雲很小就開始學著給年畫上一些簡單的顏色了。

绵竹年画大师邱婆婆一生执着追求艺术取得丰硕成果

圖注:綿竹年畫

小春雲自幼聰慧,學啥像啥,一握上筆,很快就學會了上簡單的顏色。她想象力豐富,愛動腦筋,六週歲這年春節前一段時間,她將大人畫年畫裁下的紙片蒐集起來,畫上了五個“和氣娃娃”。當時,農家拜年時興送掛麵,每把掛麵外包裝紙上要貼個“和氣娃娃”,寓保平安祝吉祥之意。小春雲的“和氣娃娃”畫得好,很快被人買走,大人便讓她繼續畫。一個春節下來,小春雲的和氣娃娃換回了整整一擔掛麵。打那以後慢慢地,她又學會做“耗子嫁女”、“麻雀娶親”等年畫了。

為了維持一家十一口人的生活,全家一年到頭忙個不停,還要趕夜活。到了冬天,小春雲顧不上天冷,只知道忙年畫。她一雙腳在畫案下凍得稀爛,媽媽為她貼上一張膏藥,膏藥都陷進肉裡去了,晚上睡覺,她只能跪著進屋裡去。好不容易盼到了春節,春雲可高興了,家裡煮了臘肉,還給春雲做了新衣裳,可是,到了正月初四,大人們又為新年的生意開始勞作了。開張那天,爸爸和么叔要敬伏羲菩薩(傳說伏羲是年畫鼻祖)。小春雲忙把兩個紙紮的渾身通紅的僮兒擺在桌子上,等香蠟點燃後,么叔左手提著一隻大公雞,右手捏著一把菜刀,“咔”一刀,血從大公雞的頸項上流了出來,么叔便提著雞圍著桌子走一轉,地上留下一個雞血滴成的大圈子,火炮子噼裡啪啦地響起來……

绵竹年画大师邱婆婆一生执着追求艺术取得丰硕成果

圖注:綿竹年畫

小春雲被纏了腳,她向媽媽央求著:“媽媽,我不包腳。好痛啊!”,媽媽看著痛苦的小春雲,含淚說:“瓜女子,不包腳二天投人要”。她也不懂“沒人要”有多大的利害,只知道大人說的是不可抗拒的。她不禁恨起畫上的仕女來,為啥你們都是小腳腳?於是她把一個《楊玉環》畫成了大腳板,捱了媽媽一個耳光,小春雲知道闖了禍,她沒有哭,只有使勁地做畫,後來辛亥革命成功了,才放了春雲的腳。

由於春雲勤快,又靈性,做年畫做得好,時常得到人們的誇獎。“這女子像她媽,心靈手巧”。看了小春雲做畫的人這樣說“像媽媽”,對小春雲來說是莫大的榮幸了,她知道媽媽的手藝最好。家裡最值錢的“明展明掛”和作範本的“望子”、連絲、粉箋都是媽媽畫的。“明展明掛”是年畫字號的招牌,“望子”是樣板,在每年冬月初一那天開始賣年畫,要掛在鋪門口的。連絲、粉箋則是高級的年畫用紙,只有媽媽做,爸爸和叔叔不做。媽媽開的相也很美,人們都稱讚她的手藝好。小春雲當然喜歡這樣稱讚她。

晚清時綿竹年畫十分暢銷,除四川各地,也經銷雲南、貴州、陝西、甘肅、內蒙古,湖北、湖南等省,還遠銷印度、緬甸、越南、日本和南洋群島。端午節前,畫商趕著騾馬,馱著藥材和白銀,紛紛前來販運年畫。每逢各路畫商雲集時,綿竹縣滿城旅店全被年畫商佔據,“洪興號”有幾把好手,又交貨及時,不少雲南、貴州的畫商專程到春雲家來訂貨。這些遠商一般都要價值五六升米一對的“明展明掛”“連絲”“粉箋”門神及價格稍低的大小略有差異的“大毛”“二毛”。

绵竹年画大师邱婆婆一生执着追求艺术取得丰硕成果

圖注:綿竹年畫

春雲爸爸常常做一些“三毛”接零市,“三毛”僅僅值二升米一對,又常減價賣給窮人家。時至臘月三十晚上,窮人家到春雲家買年畫,家裡年畫賣完了,春雲的爸爸總是連夜趕出“大鯉魚”送給他們。來人千恩萬謝。小春雲問爸爸為啥不給“耗子嫁女”呢?爸爸說:“窮人家盼望有好日子過,大鯉魚是連年有餘的意思,明年才會有餘糧、餘錢。”小春雲明白了,年畫有這麼大的能耐,要做更多的大鯉魚,好讓窮人有錢花。就這樣,小春雲和大人一樣,起早貪黑,不知疲倦地畫呀描呀,漸漸地,藝隨人長,她的技藝成熟起來。

十四五歲的一天,她和媽媽一道作畫。不一會,在母親的面前堆了厚厚一疊畫,母親笑了,“哦喲,這女子手好快,我都搞不贏開相了。”小春雲不僅能做“紅貨”,畫那些門神,還能做“黑貨”,畫斗方、屏對、單條等也在行,而且從印板子到‘開相”也都得心應手了,漸漸地她成了家裡做年畫的主力軍。

春雲有春雲的板眼,她隨著長時間的實踐和對大人畫畫的觀察,對幾種單調顏色已不滿足了,她開始思考自己配色,並自己兌顏色,後來竟摸索出一整套道道來。比如:紅不靠黃、腥紅不靠黑、綠不靠黃、紅不同紅配、赭紫不靠紅,藍紅綠可深淺相挨,紅綠藍色都能靠,黃丹可映紅。還編出簡明的歌訣:“深配淺、釅配淡,深淺釅淡要用全。”配色之餘,她也不滿足於買來顏料,她自己學會了自制顏料,用紅花、蘇木製成紅色,煙子(鍋底灰)製成黑色,藍靛製成藍色,槐花籽製成黃色,這些色料極富特色,在畫面上特別鮮豔。

绵竹年画大师邱婆婆一生执着追求艺术取得丰硕成果

圖注:大姑娘

獨撐門戶的巧媳婦

1918年,春雲長成一個秀美的大姑娘。她出嫁了,獨辮子盤到了腦後。到了婆家,春雲擔起了做媳婦的一切責任。煮飯、洗衣、做鞋襪。這縫補漿洗、鍋碗瓢盆哪裡困得住春雲,她丟不下她的畫。早晨,看著太陽昇起,她想爸爸一定正兌好了顏色,媽媽也鋪開了粉箋紙。夜晚她坐在油燈下納著鞋底,彷彿坐在畫案前,思敘中只把鞋底針當著畫筆點畫起來,耳邊又響起媽媽的聲音“乖女子,搞快些……”一哆嗦,鞋底針扎進了左手食指裡。好不容易到了六月,春雲總是藉口家裡年畫到了旺季,要回家趕年畫,於是酣酣地過一下畫畫癮。一回家裡,她總是向母親哭訴自己的苦悶,母親親自送她回家時,一同帶去了紙筆、顏料和年畫版子。

聽說春雲要做畫了,訂貨的人來了。春雲接下了二千貨,每天做完了家務便坐在案子邊做起畫來。雖然沒有幫手,所有工序都得一人操作,往往是深夜不休,但有畫與她作伴,她心裡便快活多了。

十月交貨,買主非常滿意,又跟她訂下長期合同。慢慢地她教會了丈夫一家人,由她支撐門戶做起年畫來,有時忙不過來,還把母親接來幫忙。

“東門河壩去賞花,南華宮裡去看畫”。每年臘月初一到三十,各路藝人都要到南華宮裡去擺畫賣,品種繁多,風格各異,形式如單條、屏對、四堂屏、斗方、中堂,各種門神,題材廣泛,如民間故事“三猴燙豬”“耗子嫁女”“麻雀娶親”等,流派如北路、南路等。買主多為畫商,遠至海外。

這年春雲也帶了包畫,找了一個不顯眼的地方擺了出來。這時,一個穿長衫的人走來,彎腰仔細地看著,然後站起來把春雲打量了一番問道:“這是你做的?”

“就是。”

“你認得姚洪興嗎?”

“是我父親。”

這時又有幾個人圍了上來。

“難怪畫得這麼好!好多錢一張?我都要了!”

“喂,我還要十張。”

“要二十……”春雲的畫被一搶而空。

绵竹年画大师邱婆婆一生执着追求艺术取得丰硕成果

圖注:中國年畫村

這一趟集市趕下來,春雲心更雄了,她要做更多的畫。於是她買了些梨木板回家,請工匠雕了三十六塊版子,做畫就方便多了。

在軍閥統治的年月裡,老百姓日子過得很苦,但過年時,都希望能貼上一幅年畫,祈求來年時來運轉。春雲在做完了紙鋪子訂貨時,總要接些零市,減價賣給窮人家,她的畫很受歡迎,總提前賣空。

情繫年畫邱婆婆

1949年12月25日,締竹和平解放了,春雲積極參加土改鬥爭,宣傳婚姻法,她精力充沛,邁著一雙小腳走村串戶,宣傳黨的政策。她不知摸了多少夜路,捱過了多少雨淋,就在這年,由於她出色的工作,贏得群眾的信賴,被推選為村長。當村長後,她全力投入工作中,活躍在村子裡,組織宣傳隊,排演了小話劇《女兒的親事》,她在劇中扮演母親。她首先報名上了夜校,在自己的作業本上莊嚴地寫上了“邱本姚”的新名字。此時的邱本姚已年逾五旬,人們親切地稱她邱婆婆。

有一天,有人告訴她,祥符寺的八百羅漢已經打毀了,她聽後,一種難以名狀的難過和惋惜。但又想,打就打了吧,人們供了那麼多年,也沒能保佑窮人過好日子,富人還是富人。這年畫自然也做不成了,邱婆婆捨不得毀了版子,便把版子悄悄藏到天花板上去了。後有人來問那些門神版子在哪裡去了,說是封建迷信的東西,不善說謊的邱婆婆紅著臉說都燒了。

不能做年畫了,邱婆婆常常神不守舍,悵然若失。她也說不清對與不對,只覺得說那是封建迷信的東西,也許有道理,不得不忍痛割愛,聽其自然。但是她怕誰提起做年畫的字眼,那會挑起她對昔日的眷戀而招來痛苦。有時實在心癢,便在夜深入靜時,悄悄拿出版子細細觀看,深情撫摸,直到東方露白。

绵竹年画大师邱婆婆一生执着追求艺术取得丰硕成果

圖注:中國年畫村

1958年初,作為中華民間藝術瑰寶的綿竹年畫沒有被遺忘,西南美專版畫系主任謝梓文來綿竹,他到邱婆婆的家裡,問長問短,鼓勵她繼續搞年畫,並叫她畫些新題材、新內容。由於邱婆婆幾十年都是搞木板上色,要起稿是有很大難度的,但她沒有灰心,她參考傳統年畫的形象,結合自己平時觀察到的形象畫入畫中,畫出了“割麥子”“打草鞋”等反映婦女生活題材的稿子,但因諸多因素,她沒能堅持以自己的畫筆去描繪新的生活,這確為一件憾事。此後邱婆婆曾與公社幹部商量開發年畫的事情,可惜公社未能予以大力支持而耽擱了下來。

1959年初,縣文化館為了搶救年畫這一民間藝術,組織了幾位老人整理資料,邱婆婆連人帶戶口一齊被請回文化館。同時的還有何青山、陳興才、馬忠義等民間藝人,他們的任務是給其他縣文化館和外地出版社搞資料,邱婆婆身體很健康,眼睛特別好,加上她的經驗最豐富,又頗有研究,她的畫不僅受到同行的讚歎,也受到外地顧客的歡迎。知情者都點名要她做年畫。也正是這時,她把年畫上色技藝推到最高峰。她作畫時,採用鴛鴦筆,半邊蘸水半邊蘸色,熟練地轉動筆頭,只見筆尖在畫面上風舞龍游,那筆下展現出的則是渾然天成的濃淡變化,豐潤、生動、透明的色彩;那飛動的衣服經她一筆抹去,陡然換成了綢緞,悠然飄舞起來。許多的美術家看了這精彩的妙筆均讚不絕口。她彩繪的大毛《天官賜福》、斗方《老鼠嫁女》、《麻雀娶親》、《三猴燙豬》和幾十種門畫,成了外省市縣文化單位、藝術院校的收藏品。

绵竹年画大师邱婆婆一生执着追求艺术取得丰硕成果

圖注:綿竹年畫

1961年,綿竹成立了年畫社。

1962年2月,綿竹縣年畫展覽在成都工人文化宮舉行,送展的一百二十幅畫中,有七十八幅是婆婆的作品。在二十多天的展覽中,參觀者絡繹不絕。其中一位戴著老花鏡的老太太問她孫子“那大花貓上面有幾個什麼字”?

孫子回答“此貓如虎、消滅老鼠,行走如飛、堪稱神武”。

“你看畫這張畫也是一個老婆婆,比你還大五歲呢!”

老婆婆讚不絕口,“嗯,好,好啊!”

展覽結束後,省,市的領導都希望邱婆婆留下來,但她想到綿竹年畫社成立不久,離不開她,便仍然回到了綿竹。

1962年春天,綿竹年畫榮幸地赴京展出。首都的文化藝術專家給予了高度的評價。三月十二日,郭沫若觀看了綿竹年畫琵,感慨萬端,欣然命筆:

真是洋洋大觀

彷彿回到四川。

門神皮影真好看,

回憶幼時過年。

無怪產生揚馬,

後來又有子瞻。

工人手藝不平凡,

幹載百花爛漫。

1962年,正當綿竹年畫作品從北京展出歸來,“社教運動”開始,綿竹年畫被認為是封建迷信品,綿竹年畫社被撤銷,藝人被解散,年畫作品被銷燬。

1966年“文革”中,綿竹年畫再次遭到浩劫,文化館封存的年畫老版,被“造反派”發現用來烤火,幸由文化館同志說服,才保留下來80個老版子。

绵竹年画大师邱婆婆一生执着追求艺术取得丰硕成果

圖注:綿竹年畫

老當益壯夕陽紅

邱婆婆不能做年畫了,她感到十分苦悶。手管局來了一位領導為邱婆婆安排工作:“年畫社沒有了,年畫做不成了,你到別的社去吧。”

“還是讓我回鄉下去吧。”

領導關切地問“為啥子呢?”

“我已經六十多歲了,眼睛不好使了。”領導為保護老藝人,把她安排到日用社做篦子。

“畫篦子?”

畫篦子就是在篦樑上作畫。只要有畫作,邱婆婆就高興了,她眼睛也就好得很呢,她去了日用社。

有一天,一位領導拿著幾把篦子來到邱婆婆跟前:“你看一下,這些花你畫得出來嗎?”

婆婆接過來一看:“這就是我畫的呀!”

“是你畫的?”領導驚異地望著她:“好啊!廣交會上,外商看中了這幾種花樣。訂了三萬把,請你趕快做。”

1979年春天,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召開了,各級文化部門呼籲“搶救綿竹年畫”這一民間藝術瑰寶。省地縣各級領導給予高度重視。他們講,搶救年畫首先要搶救老藝人,紛紛親自對老藝人家裡噓寒問暖。

邱婆婆被請了回來。邱婆婆雖然年事已高,已退休多年,但聽說要恢復年畫社,興奮不已,她說:“黨和國家這樣關心綿竹年畫,看得起綿竹年畫,我也要盡力多做一些貢獻”。

於是每天早晨,又看到一位老婆婆柱著柺杖,邁著小腳來到年畫社上班。年畫社剛剛恢復,只能給一點退休補差費,邱婆婆毫無怨言。而一幅幅色彩豔麗的藝術品不斷地從她手裡製作出來。七十多年的彩繪實踐,她練就了一手好功夫。於是社裡讓她多帶幾個弟子。

“邱婆婆,你兌的顏色為啥不浸紙?不滯筆?我兌的拖都拖不動,是咋個起的呢?”學生端著一碗顏色問她。

她認真地傳授說:“顏色當中加膠是很講究的,春夏秋冬氣候不同,加膠的量也不同,加少了要浸紙,加多了筆拖不動,根據溫差加入所需要桃膠,這樣畫出的顏色既凝重,又豔麗。”她還把多年著色經驗全部交給了她的學生,使學生掌握了她的著色技法。

绵竹年画大师邱婆婆一生执着追求艺术取得丰硕成果

圖注:綿竹年畫

1980年,省出版社在綿竹舉辦年畫創作班,邱婆婆為大家指尋綿竹年畫著色方法,創作人員侯世武、金平定、劉竹梅等受益匪淺,他們的作品入選了全國及省美術作品展並獲獎。1980年代,邱婆婆便加入了四川美術家協會。

邱婆婆出名了。中省市縣各家新聞單位多次報導她的事蹟,香港長城電影公司和四川蛾嵋電影製片廠合拍的《四川奇錄》專門拍攝了她作畫的特寫鏡頭。1980年,《四川日報》社社長、書法家李半黎看了邱婆婆的畫,提筆書就“畫藝傳神”四個大字。

1981年,一場車禍降臨在邱婆婆身上,邱婆婆被撞斷三根肋骨。當人們以為邱婆婆再也不能作畫而遺憾時,82歲高齡的她竟跡般地重新站了起來,回到她眷戀的畫案旁!

1986年8月,奧地利的客人到綿竹看年畫,當知道是位九十高齡老人所作,十分感佩,遂往邱婆婆家拜望,將她心愛的銀製小天使戴在了邱婆婆胸前。

1994年9月,綿竹縣人民政府授予邱婆婆“綿竹年畫大師”光榮稱號。

10月,邱婆婆所作年畫《西廂記》《騎車仕女》入選了中國文化部舉辦的民間藝術一絕大展。一位日本客人在年畫社同志的陪同下,到邱婆婆家看她作畫,看後一定要買下她所畫“騎車仕女”圖,並請邱婆婆親筆題字,邱婆婆書上了“九十七歲姚春雲”幾個字,日本客人因得到老人的手書而十分滿意。在此期間,還有中省市及外地藝術家到綿竹看年畫,十分仰慕老人藝名,都要前往拜望邱婆婆。香港女作家夏婕女士還留下通訊地址,希望老人有機會到她家作客。大洋彼岸的美國華僑伍振權看了老人的事蹟,專門題詩以表敬意,詩云:步履輕盈筆墨煌,耳聰手捷萬千張。目明腦慧描年畫,穩健前程畫路長。

已近百歲的邱婆婆仍堅持不懈伏案作畫,但當人們點名要她的畫時,她總是淡淡地笑著說:“我老了,眼睛不好使了。現在還是年輕人有出息!”於是,她便向人們介紹她的學生。

绵竹年画大师邱婆婆一生执着追求艺术取得丰硕成果

圖注:綿竹年畫節期間文藝表演

1995年9月15日,伏案作畫一整天的邱婆婆,晚飯後突然感到心裡不適,家人送她去醫院,但誰也沒有想到,一向健康的百歲老人,五天後與世長辭了,她的去世是綿竹藝林的一大損失。

姚春雲一生執著地追求,經歷了無數坎坷,遭受多少風雨,但她卻總是默默地為人們創造美,留下許許多多可歌可泣的故事。(王友貴/文;圖片來自網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