绵竹年画大师邱婆婆一生执着追求艺术取得丰硕成果

绵竹年画大师邱婆婆一生执着追求艺术取得丰硕成果

姚春云,人称“邱婆婆”,一个平平常常的家庭妇女,她没有读过书、没有拜过名师,仅仅跟长辈学画,却在艺术道路上越走越远,让人感佩。孩提时代,邱婆婆很有灵气,学什么都容易,又爱标新立异,异想天开。她热爱生活、热爱艺术,一握笔便是几十年,直到她耗尽心力的那一刻,还留下了一大堆半成品。她是年画艺术生涯的常青藤,整整蔓延了一个世纪。她的艺名传遍中华大地,延伸到了亚欧非美等五大洲,受到世界各地崇拜者的喜爱,美术界的人来家乡搞学术交流,都要去拜望邱婆婆。家乡县政府为褒奖她,为她颁发了“年画大师”证书。“邱婆婆”活了一个世纪,画了一个世纪,为绵竹艺林树起了一道丰碑。

绵竹年画大师邱婆婆一生执着追求艺术取得丰硕成果

图注:绵竹年画

天姿聪颖小姑娘

姚春云,1899年出生在绵竹石桥滩(现孝德镇)一个年画世家里。祖父是年画艺人,在他去世后,全家迁居清道场镇上。晚清时代正是绵竹年画的鼎盛时期,仅射水河畔就有年画作坊两百多家。石桥滩是绵竹年画的主产地之一,小小场镇,年画作坊林立。姚家的年画与众不同,自成一派,世称“南路货”。其画精细明亮,鲜艳夺目。父亲姚洪兴,早年拜师学医,由于医术未精,光顾少有。故又重操祖传旧业,开年画作坊,并叫幺叔去“曾发号”学艺。于是,父亲、哥哥、幺叔都画起年画来。农忙时,他们便下地勤耕,农闲时,便摆开摊子制作年画。

小时候,春云耳朵两边各留一缕头发,扎成两个小辫子,额头上剪着一排齐刷刷的刘海,穿着一件齐腰长的大襟长衫,天真烂漫,玲珑娇巧。出世以来,小春云成天接触的是线条与色彩,孩子的天性使她对红红绿绿年画发生了兴趣,常跟在妈妈身边转来转去,牵着衣角问东问西,问妈妈“这个拿大刀的红脸是哪个?”“那么多耗子在做啥子?”有时问得妈妈答不出来。妈妈讲的年画故事也是小春云最爱听的,于是小春云也能说出许多美妙的年画故事。小春云很小就开始学着给年画上一些简单的颜色了。

绵竹年画大师邱婆婆一生执着追求艺术取得丰硕成果

图注:绵竹年画

小春云自幼聪慧,学啥像啥,一握上笔,很快就学会了上简单的颜色。她想象力丰富,爱动脑筋,六周岁这年春节前一段时间,她将大人画年画裁下的纸片搜集起来,画上了五个“和气娃娃”。当时,农家拜年时兴送挂面,每把挂面外包装纸上要贴个“和气娃娃”,寓保平安祝吉祥之意。小春云的“和气娃娃”画得好,很快被人买走,大人便让她继续画。一个春节下来,小春云的和气娃娃换回了整整一担挂面。打那以后慢慢地,她又学会做“耗子嫁女”、“麻雀娶亲”等年画了。

为了维持一家十一口人的生活,全家一年到头忙个不停,还要赶夜活。到了冬天,小春云顾不上天冷,只知道忙年画。她一双脚在画案下冻得稀烂,妈妈为她贴上一张膏药,膏药都陷进肉里去了,晚上睡觉,她只能跪着进屋里去。好不容易盼到了春节,春云可高兴了,家里煮了腊肉,还给春云做了新衣裳,可是,到了正月初四,大人们又为新年的生意开始劳作了。开张那天,爸爸和幺叔要敬伏羲菩萨(传说伏羲是年画鼻祖)。小春云忙把两个纸扎的浑身通红的僮儿摆在桌子上,等香蜡点燃后,幺叔左手提着一只大公鸡,右手捏着一把菜刀,“咔”一刀,血从大公鸡的颈项上流了出来,幺叔便提着鸡围着桌子走一转,地上留下一个鸡血滴成的大圈子,火炮子噼里啪啦地响起来……

绵竹年画大师邱婆婆一生执着追求艺术取得丰硕成果

图注:绵竹年画

小春云被缠了脚,她向妈妈央求着:“妈妈,我不包脚。好痛啊!”,妈妈看着痛苦的小春云,含泪说:“瓜女子,不包脚二天投人要”。她也不懂“没人要”有多大的利害,只知道大人说的是不可抗拒的。她不禁恨起画上的仕女来,为啥你们都是小脚脚?于是她把一个《杨玉环》画成了大脚板,挨了妈妈一个耳光,小春云知道闯了祸,她没有哭,只有使劲地做画,后来辛亥革命成功了,才放了春云的脚。

由于春云勤快,又灵性,做年画做得好,时常得到人们的夸奖。“这女子像她妈,心灵手巧”。看了小春云做画的人这样说“像妈妈”,对小春云来说是莫大的荣幸了,她知道妈妈的手艺最好。家里最值钱的“明展明挂”和作范本的“望子”、连丝、粉笺都是妈妈画的。“明展明挂”是年画字号的招牌,“望子”是样板,在每年冬月初一那天开始卖年画,要挂在铺门口的。连丝、粉笺则是高级的年画用纸,只有妈妈做,爸爸和叔叔不做。妈妈开的相也很美,人们都称赞她的手艺好。小春云当然喜欢这样称赞她。

晚清时绵竹年画十分畅销,除四川各地,也经销云南、贵州、陕西、甘肃、内蒙古,湖北、湖南等省,还远销印度、缅甸、越南、日本和南洋群岛。端午节前,画商赶着骡马,驮着药材和白银,纷纷前来贩运年画。每逢各路画商云集时,绵竹县满城旅店全被年画商占据,“洪兴号”有几把好手,又交货及时,不少云南、贵州的画商专程到春云家来订货。这些远商一般都要价值五六升米一对的“明展明挂”“连丝”“粉笺”门神及价格稍低的大小略有差异的“大毛”“二毛”。

绵竹年画大师邱婆婆一生执着追求艺术取得丰硕成果

图注:绵竹年画

春云爸爸常常做一些“三毛”接零市,“三毛”仅仅值二升米一对,又常减价卖给穷人家。时至腊月三十晚上,穷人家到春云家买年画,家里年画卖完了,春云的爸爸总是连夜赶出“大鲤鱼”送给他们。来人千恩万谢。小春云问爸爸为啥不给“耗子嫁女”呢?爸爸说:“穷人家盼望有好日子过,大鲤鱼是连年有余的意思,明年才会有余粮、余钱。”小春云明白了,年画有这么大的能耐,要做更多的大鲤鱼,好让穷人有钱花。就这样,小春云和大人一样,起早贪黑,不知疲倦地画呀描呀,渐渐地,艺随人长,她的技艺成熟起来。

十四五岁的一天,她和妈妈一道作画。不一会,在母亲的面前堆了厚厚一叠画,母亲笑了,“哦哟,这女子手好快,我都搞不赢开相了。”小春云不仅能做“红货”,画那些门神,还能做“黑货”,画斗方、屏对、单条等也在行,而且从印板子到‘开相”也都得心应手了,渐渐地她成了家里做年画的主力军。

春云有春云的板眼,她随着长时间的实践和对大人画画的观察,对几种单调颜色已不满足了,她开始思考自己配色,并自己兑颜色,后来竟摸索出一整套道道来。比如:红不靠黄、腥红不靠黑、绿不靠黄、红不同红配、赭紫不靠红,蓝红绿可深浅相挨,红绿蓝色都能靠,黄丹可映红。还编出简明的歌诀:“深配浅、酽配淡,深浅酽淡要用全。”配色之余,她也不满足于买来颜料,她自己学会了自制颜料,用红花、苏木制成红色,烟子(锅底灰)制成黑色,蓝靛制成蓝色,槐花籽制成黄色,这些色料极富特色,在画面上特别鲜艳。

绵竹年画大师邱婆婆一生执着追求艺术取得丰硕成果

图注:大姑娘

独撑门户的巧媳妇

1918年,春云长成一个秀美的大姑娘。她出嫁了,独辫子盘到了脑后。到了婆家,春云担起了做媳妇的一切责任。煮饭、洗衣、做鞋袜。这缝补浆洗、锅碗瓢盆哪里困得住春云,她丢不下她的画。早晨,看着太阳升起,她想爸爸一定正兑好了颜色,妈妈也铺开了粉笺纸。夜晚她坐在油灯下纳着鞋底,仿佛坐在画案前,思叙中只把鞋底针当着画笔点画起来,耳边又响起妈妈的声音“乖女子,搞快些……”一哆嗦,鞋底针扎进了左手食指里。好不容易到了六月,春云总是借口家里年画到了旺季,要回家赶年画,于是酣酣地过一下画画瘾。一回家里,她总是向母亲哭诉自己的苦闷,母亲亲自送她回家时,一同带去了纸笔、颜料和年画版子。

听说春云要做画了,订货的人来了。春云接下了二千货,每天做完了家务便坐在案子边做起画来。虽然没有帮手,所有工序都得一人操作,往往是深夜不休,但有画与她作伴,她心里便快活多了。

十月交货,买主非常满意,又跟她订下长期合同。慢慢地她教会了丈夫一家人,由她支撑门户做起年画来,有时忙不过来,还把母亲接来帮忙。

“东门河坝去赏花,南华宫里去看画”。每年腊月初一到三十,各路艺人都要到南华宫里去摆画卖,品种繁多,风格各异,形式如单条、屏对、四堂屏、斗方、中堂,各种门神,题材广泛,如民间故事“三猴烫猪”“耗子嫁女”“麻雀娶亲”等,流派如北路、南路等。买主多为画商,远至海外。

这年春云也带了包画,找了一个不显眼的地方摆了出来。这时,一个穿长衫的人走来,弯腰仔细地看着,然后站起来把春云打量了一番问道:“这是你做的?”

“就是。”

“你认得姚洪兴吗?”

“是我父亲。”

这时又有几个人围了上来。

“难怪画得这么好!好多钱一张?我都要了!”

“喂,我还要十张。”

“要二十……”春云的画被一抢而空。

绵竹年画大师邱婆婆一生执着追求艺术取得丰硕成果

图注:中国年画村

这一趟集市赶下来,春云心更雄了,她要做更多的画。于是她买了些梨木板回家,请工匠雕了三十六块版子,做画就方便多了。

在军阀统治的年月里,老百姓日子过得很苦,但过年时,都希望能贴上一幅年画,祈求来年时来运转。春云在做完了纸铺子订货时,总要接些零市,减价卖给穷人家,她的画很受欢迎,总提前卖空。

情系年画邱婆婆

1949年12月25日,缔竹和平解放了,春云积极参加土改斗争,宣传婚姻法,她精力充沛,迈着一双小脚走村串户,宣传党的政策。她不知摸了多少夜路,挨过了多少雨淋,就在这年,由于她出色的工作,赢得群众的信赖,被推选为村长。当村长后,她全力投入工作中,活跃在村子里,组织宣传队,排演了小话剧《女儿的亲事》,她在剧中扮演母亲。她首先报名上了夜校,在自己的作业本上庄严地写上了“邱本姚”的新名字。此时的邱本姚已年逾五旬,人们亲切地称她邱婆婆。

有一天,有人告诉她,祥符寺的八百罗汉已经打毁了,她听后,一种难以名状的难过和惋惜。但又想,打就打了吧,人们供了那么多年,也没能保佑穷人过好日子,富人还是富人。这年画自然也做不成了,邱婆婆舍不得毁了版子,便把版子悄悄藏到天花板上去了。后有人来问那些门神版子在哪里去了,说是封建迷信的东西,不善说谎的邱婆婆红着脸说都烧了。

不能做年画了,邱婆婆常常神不守舍,怅然若失。她也说不清对与不对,只觉得说那是封建迷信的东西,也许有道理,不得不忍痛割爱,听其自然。但是她怕谁提起做年画的字眼,那会挑起她对昔日的眷恋而招来痛苦。有时实在心痒,便在夜深入静时,悄悄拿出版子细细观看,深情抚摸,直到东方露白。

绵竹年画大师邱婆婆一生执着追求艺术取得丰硕成果

图注:中国年画村

1958年初,作为中华民间艺术瑰宝的绵竹年画没有被遗忘,西南美专版画系主任谢梓文来绵竹,他到邱婆婆的家里,问长问短,鼓励她继续搞年画,并叫她画些新题材、新内容。由于邱婆婆几十年都是搞木板上色,要起稿是有很大难度的,但她没有灰心,她参考传统年画的形象,结合自己平时观察到的形象画入画中,画出了“割麦子”“打草鞋”等反映妇女生活题材的稿子,但因诸多因素,她没能坚持以自己的画笔去描绘新的生活,这确为一件憾事。此后邱婆婆曾与公社干部商量开发年画的事情,可惜公社未能予以大力支持而耽搁了下来。

1959年初,县文化馆为了抢救年画这一民间艺术,组织了几位老人整理资料,邱婆婆连人带户口一齐被请回文化馆。同时的还有何青山、陈兴才、马忠义等民间艺人,他们的任务是给其他县文化馆和外地出版社搞资料,邱婆婆身体很健康,眼睛特别好,加上她的经验最丰富,又颇有研究,她的画不仅受到同行的赞叹,也受到外地顾客的欢迎。知情者都点名要她做年画。也正是这时,她把年画上色技艺推到最高峰。她作画时,采用鸳鸯笔,半边蘸水半边蘸色,熟练地转动笔头,只见笔尖在画面上风舞龙游,那笔下展现出的则是浑然天成的浓淡变化,丰润、生动、透明的色彩;那飞动的衣服经她一笔抹去,陡然换成了绸缎,悠然飘舞起来。许多的美术家看了这精彩的妙笔均赞不绝口。她彩绘的大毛《天官赐福》、斗方《老鼠嫁女》、《麻雀娶亲》、《三猴烫猪》和几十种门画,成了外省市县文化单位、艺术院校的收藏品。

绵竹年画大师邱婆婆一生执着追求艺术取得丰硕成果

图注:绵竹年画

1961年,绵竹成立了年画社。

1962年2月,绵竹县年画展览在成都工人文化宫举行,送展的一百二十幅画中,有七十八幅是婆婆的作品。在二十多天的展览中,参观者络绎不绝。其中一位戴着老花镜的老太太问她孙子“那大花猫上面有几个什么字”?

孙子回答“此猫如虎、消灭老鼠,行走如飞、堪称神武”。

“你看画这张画也是一个老婆婆,比你还大五岁呢!”

老婆婆赞不绝口,“嗯,好,好啊!”

展览结束后,省,市的领导都希望邱婆婆留下来,但她想到绵竹年画社成立不久,离不开她,便仍然回到了绵竹。

1962年春天,绵竹年画荣幸地赴京展出。首都的文化艺术专家给予了高度的评价。三月十二日,郭沫若观看了绵竹年画琵,感慨万端,欣然命笔:

真是洋洋大观

仿佛回到四川。

门神皮影真好看,

回忆幼时过年。

无怪产生扬马,

后来又有子瞻。

工人手艺不平凡,

干载百花烂漫。

1962年,正当绵竹年画作品从北京展出归来,“社教运动”开始,绵竹年画被认为是封建迷信品,绵竹年画社被撤销,艺人被解散,年画作品被销毁。

1966年“文革”中,绵竹年画再次遭到浩劫,文化馆封存的年画老版,被“造反派”发现用来烤火,幸由文化馆同志说服,才保留下来80个老版子。

绵竹年画大师邱婆婆一生执着追求艺术取得丰硕成果

图注:绵竹年画

老当益壮夕阳红

邱婆婆不能做年画了,她感到十分苦闷。手管局来了一位领导为邱婆婆安排工作:“年画社没有了,年画做不成了,你到别的社去吧。”

“还是让我回乡下去吧。”

领导关切地问“为啥子呢?”

“我已经六十多岁了,眼睛不好使了。”领导为保护老艺人,把她安排到日用社做篦子。

“画篦子?”

画篦子就是在篦梁上作画。只要有画作,邱婆婆就高兴了,她眼睛也就好得很呢,她去了日用社。

有一天,一位领导拿着几把篦子来到邱婆婆跟前:“你看一下,这些花你画得出来吗?”

婆婆接过来一看:“这就是我画的呀!”

“是你画的?”领导惊异地望着她:“好啊!广交会上,外商看中了这几种花样。订了三万把,请你赶快做。”

1979年春天,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了,各级文化部门呼吁“抢救绵竹年画”这一民间艺术瑰宝。省地县各级领导给予高度重视。他们讲,抢救年画首先要抢救老艺人,纷纷亲自对老艺人家里嘘寒问暖。

邱婆婆被请了回来。邱婆婆虽然年事已高,已退休多年,但听说要恢复年画社,兴奋不已,她说:“党和国家这样关心绵竹年画,看得起绵竹年画,我也要尽力多做一些贡献”。

于是每天早晨,又看到一位老婆婆柱着拐杖,迈着小脚来到年画社上班。年画社刚刚恢复,只能给一点退休补差费,邱婆婆毫无怨言。而一幅幅色彩艳丽的艺术品不断地从她手里制作出来。七十多年的彩绘实践,她练就了一手好功夫。于是社里让她多带几个弟子。

“邱婆婆,你兑的颜色为啥不浸纸?不滞笔?我兑的拖都拖不动,是咋个起的呢?”学生端着一碗颜色问她。

她认真地传授说:“颜色当中加胶是很讲究的,春夏秋冬气候不同,加胶的量也不同,加少了要浸纸,加多了笔拖不动,根据温差加入所需要桃胶,这样画出的颜色既凝重,又艳丽。”她还把多年着色经验全部交给了她的学生,使学生掌握了她的着色技法。

绵竹年画大师邱婆婆一生执着追求艺术取得丰硕成果

图注:绵竹年画

1980年,省出版社在绵竹举办年画创作班,邱婆婆为大家指寻绵竹年画着色方法,创作人员侯世武、金平定、刘竹梅等受益匪浅,他们的作品入选了全国及省美术作品展并获奖。1980年代,邱婆婆便加入了四川美术家协会。

邱婆婆出名了。中省市县各家新闻单位多次报导她的事迹,香港长城电影公司和四川蛾嵋电影制片厂合拍的《四川奇录》专门拍摄了她作画的特写镜头。1980年,《四川日报》社社长、书法家李半黎看了邱婆婆的画,提笔书就“画艺传神”四个大字。

1981年,一场车祸降临在邱婆婆身上,邱婆婆被撞断三根肋骨。当人们以为邱婆婆再也不能作画而遗憾时,82岁高龄的她竟迹般地重新站了起来,回到她眷恋的画案旁!

1986年8月,奥地利的客人到绵竹看年画,当知道是位九十高龄老人所作,十分感佩,遂往邱婆婆家拜望,将她心爱的银制小天使戴在了邱婆婆胸前。

1994年9月,绵竹县人民政府授予邱婆婆“绵竹年画大师”光荣称号。

10月,邱婆婆所作年画《西厢记》《骑车仕女》入选了中国文化部举办的民间艺术一绝大展。一位日本客人在年画社同志的陪同下,到邱婆婆家看她作画,看后一定要买下她所画“骑车仕女”图,并请邱婆婆亲笔题字,邱婆婆书上了“九十七岁姚春云”几个字,日本客人因得到老人的手书而十分满意。在此期间,还有中省市及外地艺术家到绵竹看年画,十分仰慕老人艺名,都要前往拜望邱婆婆。香港女作家夏婕女士还留下通讯地址,希望老人有机会到她家作客。大洋彼岸的美国华侨伍振权看了老人的事迹,专门题诗以表敬意,诗云:步履轻盈笔墨煌,耳聪手捷万千张。目明脑慧描年画,稳健前程画路长。

已近百岁的邱婆婆仍坚持不懈伏案作画,但当人们点名要她的画时,她总是淡淡地笑着说:“我老了,眼睛不好使了。现在还是年轻人有出息!”于是,她便向人们介绍她的学生。

绵竹年画大师邱婆婆一生执着追求艺术取得丰硕成果

图注:绵竹年画节期间文艺表演

1995年9月15日,伏案作画一整天的邱婆婆,晚饭后突然感到心里不适,家人送她去医院,但谁也没有想到,一向健康的百岁老人,五天后与世长辞了,她的去世是绵竹艺林的一大损失。

姚春云一生执着地追求,经历了无数坎坷,遭受多少风雨,但她却总是默默地为人们创造美,留下许许多多可歌可泣的故事。(王友贵/文;图片来自网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