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阜陽、亳州的有些人為什麼說河南話呢?是口音相似嗎?

55滄海666


說到亳州,可以看一下亳州的位置,幾乎是被河南包圍的,從周口鹿邑縣一直向東走就是亳州市,再向東走又變成了河南的永城市。亳州與商丘話幾乎一樣,說好不說中,而是說管。

總之,在這片廣大的平原上,雖然有行政的分割,但沒有山川河流的阻隔,風俗方言也是一樣的。

我是河南這些事兒,持續更新更多河南本地問答,歡迎關注、點贊、評論、轉發,謝謝!


河南這些事兒


安徽亳(bó)州和阜陽以及河南大部分區域,看似兩個分屬不同省份的地區,方言竟然是一模一樣的,有什麼淵源嗎?

1、兩地同屬中原官話地區

中原官話是起源於中原地區的方言,以河南為中心輻射至山東西南、安徽西北、山西南部以及陝西等地區。從語言分區來看,安徽亳州也是同屬中原官話地區。兩地人員交流起來,沒有絲毫障礙,完全不需要“翻譯”啊,不信就來瞧瞧:

兩地人員交流起來,沒有絲毫障礙!

女:夜個晚黑來你家能啥來?水筲、鍋拍子嫩響……小小蟲進家了?

男:白囉囉,俺木能啥,起床喝匪,拿匪舀子,能翻了匪桶。

女:乖乖,俺佛哩,怪粘弦滴凍靜。

聽懂上述對話的請舉個手!

2、中原官話是最早的普通話

中原官話最早可上溯至東周。東周定都洛邑(今河南洛陽),以洛陽話基礎音形成了全國通用的雅言。

中原官話最早可上溯至東周

雅言不僅是最早的普通話,而且也是最早的官話,列國諸侯朝見周天子,不會說雅言是很“不上臺面”的事情。中原官話歷經數千年發展,成為中原地區通用的方言。

不過也許有網友會疑問:安徽亳州和河南大部分區域是中原地區嗎?答案是肯定的!我們不能以現代的省份區劃,來理解傳承了千年的“中原地區”的概念。

中原官話歷經數千年發展

3、亳州、菏澤同屬中原地區

亳州古屬九州之一的豫州,而豫州地處九州之中,因此又名“中州”,這也是“中原”一詞的最早出處。這裡要特別說明一下,亳州之“亳”起源於河南商丘谷熟鎮,這裡曾是商朝的都城所在地。

商朝的亳都因洪水而被廢棄,幾經遷移,最終定都於殷(今河南安陽)。現安徽亳州得名於北周,此後曾先後隸屬於譙郡、商丘等,清朝時歸屬於安徽。菏澤與雷澤、大野澤、孟渚澤等並稱為“上古九澤”,司馬遷稱之為“天下之中”。

亳州、阜陽同屬中原地區

阜陽、亳州分別處於商丘的南北兩面,距離洛陽、開封、許昌等中原地區的傳統名城較近,屬於相同文化區,自古就深受中原文化的薰陶,中原官話出就成了兩地共同使用的方言,區域版圖又曾有歸屬,所以和河南大部分區域的方言也極其相似。

中原官話的大致區域範圍:



祝玉通


皖北話(安徽話的組成部分)

1.老阜陽地區(阜陽市區部分蒙城.利辛、鳳台)+宿州埇橋區和部分縣「碭山蕭縣」濉溪縣淮北+懷遠縣龍亢部分+徐州市區和部分縣,這些地方說話基本無差別,

2.固鎮靈璧泗縣五河鳳陽跟蚌埠話淮南話差不多(懷遠單獨方言區)

3.阜南縣渦陽縣譙城口音最重但是一張口就知道是安徽口音,穎上臨泉界首口音比較平緩

4.安徽話(皖北方言)基本都聽得懂

河南話(豫東方言)信陽部分縣市駐馬店部分縣市周口部分縣市商丘部分縣市靠近安徽的部分跟皖北方言可以互通,河南的平頂山焦作三門峽還有其他縣市都不是一個方言區,

河南話不等於河南方言

河南話不等於安徽話

皖北方言在安徽北部占主導地位

河南話豫東方言不是主導,主導在鄭州開封

河南人在說皖北方言


kim1680


就此題,一些網友談了不少。這裡再作些補充或糾正。安徽分兩大塊,其中皖北話近似於豫東話。具體說來,阜陽、宿州一帶與河南周口人發音相近,亳州與河南商丘相臨,其話與商丘話差不多。如:把“水"叫“fei(非)”,把“書"稱“fu(福)“,把“老鼠“謂之“老虎(fu)"。還有,河南大部分地區說“中“,而皖北人與開封東部以東一樣,說成了“管"。並且,音調也一樣。

皖北與豫東,地緣相連,風俗相同,文化相通,人脈相親,不僅都是中原文化圈,而且皆為中原經濟區。所以,這一兩省交界地,唱的都是豫劇,皖北的豫劇團專業的就有近二十家,業餘的比比皆是。而安徽之黃梅戲與徽劇(《安徽省志》稱,由從河南走出的徽商創立),在這一帶吃不開。河南的小戲及河南墜子,在此也很流行。

之所以如此,除過上述情況外,還有一原因是,皖北西部在古時多為“宋(今商丘)”“豫"轄地。安徽省成立很晚,大約在清末民初才成立。其省是由豫魯蘇浙鄂相臨之析出地組合而成。比如:其金寨縣西北部原為河南商城地。洪學智、皮定釣等將軍,他們參加革命時,其家鄉還屬商城之地。因此,還出現了古代地緣人物之爭,如老子、花木蘭、曹操、華倫等。

順便說一下,有網友稱,安徽的一些地方新中國成立時還是河南之地,此話不確。如上邊所說,古時安徽與河南相臨的地方,在清末時,已劃歸安徽。倒是,當時有一個平原省,省會在新鄉。l954年撤銷時,分別劃給了晉冀魯豫,也許一半個縣劃歸了安徽,

再有,有網友提及安徽之“穎上“縣,此“穎“字錯也。一個字用的不對,本不必細究,但因好多人不會用,況且是一知識命題,故囉嗦兩句。在河南和安徽有好多以此字打頭的地名,皆與古潁水有關,除過潁上縣外,還有潁水、潁州、潁鄉、古潁、潁川、潁地等,凡與地名相關的,均應寫成帶“水“字的“潁",而不應寫作聰明伶俐之義的帶“禾“字的“穎“。


齊聲喚賢


感覺到標題不妥當。

豫東很多地方與安徽省阜陽市、亳州市語言相同、習俗很近,同屬於現代界定的“中原官話區”,而非阜陽市、亳州市人說“河南話”。

兩省結合部許多地方在過去的年月裡,歸屬分分合合,時常變化,但語言、傳統文化幾乎不受這些變動的影響。

幾千年來,這些地方人傑地靈。帝王將相、國君能臣層出不窮;老莊、孔孟學說,如日月普照,深深印在國人腦海中;豐富多彩的語言,也有著深邃的內涵,成為中華民族優秀文化的一部分。


舌動非不生5406


阜陽和亳州自古以來曾都屬於豫州管轄,安徽建省只是近代一兩百年的事情,安徽是江南省劃分出來,又從河南划走一部分土地所建立的新省!以前沒這麼多省份的。


豫鄉豫村


菏澤,棗莊,濟寧,臨沂,徐州,淮北,宿州,亳州,阜陽,淮南,蚌埠,商丘,周口,信陽,這十幾個地市口音基本相同,完全可以用家鄉話無障礙交流。也可以說是以亳州阜陽為中心的方言區。90年在火車上,我們阜陽人說話,一北京人判斷我們是徐州附近的。人家咋沒說是河南的呢。


祝fu中國


1、兩地同屬中原官話地區

中原官話是起源於中原地區的方言,以河南為中心輻射至山東西南、安徽西北、山西南部以及陝西等地區。從語言分區來看,安徽亳州也是同屬中原官話地區。兩地人員交流起來,沒有絲毫障礙,完全不需要“翻譯”啊,不信就來瞧瞧:

兩地人員交流起來,沒有絲毫障礙!

女:夜個晚黑來你家能啥來?水筲、鍋拍子嫩響……小小蟲進家了?

男:白囉囉,俺木能啥,起床喝匪,拿匪舀子,能翻了匪桶。

女:乖乖,俺佛哩,怪粘弦滴凍靜。

聽懂上述對話的請舉個手!

2、中原官話是最早的普通話

中原官話最早可上溯至東周。東周定都洛邑(今河南洛陽),以洛陽話基礎音形成了全國通用的雅言。

中原官話最早可上溯至東周

雅言不僅是最早的普通話,而且也是最早的官話,列國諸侯朝見周天子,不會說雅言是很“不上臺面”的事情。中原官話歷經數千年發展,成為中原地區通用的方言。

不過也許有網友會疑問:安徽亳州和河南大部分區域是中原地區嗎?答案是肯定的!我們不能以現代的省份區劃,來理解傳承了千年的“中原地區”的概念。

中原官話歷經數千年發展

3、亳州、菏澤同屬中原地區

亳州古屬九州之一的豫州,而豫州地處九州之中,因此又名“中州”,這也是“中原”一詞的最早出處。這裡要特別說明一下,亳州之“亳”起源於河南商丘谷熟鎮,這裡曾是商朝的都城所在地。

商朝的亳都因洪水而被廢棄,幾經遷移,最終定都於殷(今河南安陽)。現安徽亳州得名於北周,此後曾先後隸屬於譙郡、商丘等,清朝時歸屬於安徽。菏澤與雷澤、大野澤、孟渚澤等並稱為“上古九澤”,司馬遷稱之為“天下之中”。

亳州、阜陽同屬中原地區

阜陽、亳州分別處於商丘的南北兩面,距離洛陽、開封、許昌等中原地區的傳統名城較近,屬於相同文化區,自古就深受中原文化的薰陶,中原官話出就成了兩地共同使用的方言,區域版圖又曾有歸屬,所以和河南大部分區域的方言也極其相似。


阜陽老實人


本不想說,但是按耐不住,索性發個牢騷,屁股決定腦袋的思維方式何時能休?李白是吉爾吉斯坦人,常遇春是回族人...

現在的所謂“省”,源自“蒙元”的“行中書省”,成型於“明”的“承宣布政使司”。我們的方言不是“河南省”,“安徽省”建治後產生的,而是先民風化所致,根本沒有必要糾結於“河南話”,“安徽話”,交州獨立,後有北朝殖民之說,襄陽劃治,才有了與南陽諸葛之爭,其實歷史上本沒有“河南話”,“安徽話”,有的是“雅言”和“國語”,現在豫魯蘇皖四省交接地區東西商丘至徐州,其實總體是一種語言,“古宋國語”,並且這一大片在古中國歷史上雖然屢有行政調整,但直到趙宋還是京東西路治下,一個整體,偽金承宋制,蒙元划行省割裂版圖以求斷中華龍脈,大明承其弊,所以才有了今天兄弟鬩牆,豫皖之辯啊!


玄真子20187912


阜陽話,亳州話,河南話,你分得清嗎?

\n

{!-- PGC_VIDEO:{"thumb_height": 360, "thumb_url": "243ea000033f2ecceee4b\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