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造車企業壓力將臨,上汽、一汽、廣汽紛紛發力新能源

在環保問題備受關注的背景下,加上電動技術的進步以及互聯網浪潮的啟動,汽車圈湧進了一大批新造車勢力,例如蔚來汽車、小鵬汽車、威馬汽車等。它們紛紛以互聯網+電動作為切入點,聲勢浩大,大有不替代傳統車企不罷休之勢。不過,你大爺終究是你大爺,只要傳統車企一出手, 你就知道什麼是小巫見大巫。

廣汽本田開建新能源工廠,投29.9億元

10月31日,廣汽集團發佈公告稱,同意廣汽本田投資29.9億元新建新能源工廠,同時也同意廣汽本田投資2.76億元將原總裝準備區改造為新能源車總裝車間並進行擴能改造,兩者建成後預計產能分別達到12萬臺/年和5萬臺/年。

新造車企業壓力將臨,上汽、一汽、廣汽紛紛發力新能源


隨著新工廠的建成和車間的擴能改造,廣汽本田的新能源產能將擴增至17萬臺/年。另外,據有關消息透露,廣汽本田將在11月份舉行的廣州車展上為消費者們帶來多款新能源車型,其中包括凌派混動版、奧德賽混動版車型以及多款EV和PHEV車型等。

值得一提的是,廣汽本田的首款插電混動車型定名為“世代”,造型基於傳祺GS4打造,採用傳祺LOGO以及“廣汽本田”和“世代PHEV”的尾標。據悉,該車將於今年年內正式上市。

新造車企業壓力將臨,上汽、一汽、廣汽紛紛發力新能源


與此同時,東風本田的第三工廠(具備新能源汽車生產能力)也將於2019年正式投產,除了率先提升CR-V車型的產能之外,工廠也將生產本田旗下的混動、插電式混動和純電動車型。

軲轆哥:在國家政策和環保需求的推動下,汽車電動化已經是大趨勢。因此,傳統車企轉戰新能源市場也是必然的事情。另外,在今年9月,燃油車型本來應該迎來的“金九銀十”卻大打折扣,與9月新能源狹義乘用車批發銷售9.9萬臺,同比增長7成的數據相差甚遠。此消彼長之下,傳統車企自然會將重點轉移至新能源的發展上面。

總之,不管是哪種原因,本田在中國的電動化之旅已經展開,而以廣本和東本為核心快速量產的多款新能源車型也將進入市場。屆時,造車新勢力的生存空間必定會被進一步壓縮。

一汽拿下10150億,謀求轉型之路

10月21至24日,一汽與國家開發銀行、建設銀行、工商銀行等16家銀行簽署戰略合作協議,獲得來自各個銀行的意向性授信共計10150億元!雖然實際能貸多少錢還要看審批結果,但超過1萬億的天量授信依舊迅速引發了市場關注。

新造車企業壓力將臨,上汽、一汽、廣汽紛紛發力新能源


對於此次戰略合作,中國一汽表示,這是為實現“打造一個開放創新的金融平臺”的戰略目標而邁出的關鍵一步,為中國一汽未來各項事業的發展提供了堅實的金融保障。未來,一汽集團將與各銀行在融資業務、現金管理業務、國際金融業務、新能源、智能網聯等新業務領域以及紅旗品牌發展等各方面進行廣泛合作。

在一汽的規劃中我們可以看到,新能源、智能網聯這兩大塊是其未來的重點發展方向。而且由於這兩大板塊又是最花錢的,所以這1萬多億授信無疑提供了充分的資金保障。不過,此前的500億研發紅旗已經被不少消費者質疑一汽的研發能力,那麼這次的天量授信能否起到真正的作用也仍有待商榷。

軲轆哥:今年,一汽動作不斷,不僅推出了紅旗H5這款重磅中型轎車,還更換了奔騰LOGO。同時還打算在未來三年,陸續推出新奔騰品牌的5款新能源汽車。總之,有了充分的資金保障,一汽的未來轉型之路也會走得順暢一些,至於結果如何,我們拭目以待。

上汽大眾新能源工廠開工

10月19日,上汽大眾新能源汽車工廠開工儀式在上海安亭舉行。據悉,該項目總投入170億元,計劃於2020年建成投產,規劃產能為每年30萬輛。未來,該工廠將負責生產包括奧迪、大眾等品牌的多款新能源產品。

新造車企業壓力將臨,上汽、一汽、廣汽紛紛發力新能源


據官方透露,該工廠總建築面積約61萬平方米,具備衝壓、車身、油漆、總裝和電池裝配車間,並且採用1400多臺工業4.0標準機器人,其中車身車間擁有約1000臺機器人,大幅提升自動化率和勞動生產率。

新造車企業壓力將臨,上汽、一汽、廣汽紛紛發力新能源


上汽大眾新能源工廠建成後,將成為大眾汽車全球首個專門生產MEB平臺純電動車型工廠。MEB平臺是專為純電動車型量身定製的全新模塊化平臺,其採用先進的底盤結構和懸掛系統,並可搭載支持最新互聯及自動駕駛技術的硬件。未來,“MEB平臺製造”將成為大眾汽車新的專屬品質標誌。

軲轆哥:目前,上汽大眾已經推出了途觀L PHEV、薩帕特 PHEV等混動車型,新能源的規劃正有序地推進當中。隨著新工廠建成,純電動產品的投產,上汽大眾向電動汽車領先者的目標又靠近了一大步。

新造車企業壓力將臨,上汽、一汽、廣汽紛紛發力新能源

儘管汽車電動化的盛行,讓許多造車新勢力有了加入競爭的機會,但是當傳統車企真的決定加大力度投入的時候,市場的競爭激烈程度也不是一般的新勢力能承受得住的。如果這些新的造車企業背後沒有足夠的資金和造車經驗支持,那麼未來將要面對的可能就是消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