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曆皇帝爲何遲遲不立長子朱常洛爲太子?

萬曆皇帝為何遲遲不立長子朱常洛為太子?

萬曆皇帝遲遲不立長子朱常洛為太子,自然是想立鄭貴妃之子朱常洵。但自古以來,嫡長制就是萬世上法,太子必須立皇后所生之嫡子,無嫡立長。在皇帝無子的情況下,可以兄終弟及。為了能夠名正言順地立鄭貴妃之子朱常洵為太子,唯一的辦法就是等到原配皇后王喜姐病死,再扶鄭貴妃為皇后,這樣朱常洵的身份就變成了嫡子,名分超越了朱常洛的長子。正是基於這樣的考慮,萬曆皇帝在立太子的問題上採取了“拖”的態度,一直要拖到鄭貴妃當上皇后為止。為了心愛的妃子,他幾乎得罪了所有的人,但最終還是不敢在敗壞祖制這條路上走得太遠。

萬曆皇帝為何遲遲不立長子朱常洛為太子?

然而,世事不如意者十之八九,偏偏王皇后命大,雖然體弱多病,卻是遲遲不死。不僅如此,皇后還仗著背後有李太后撐腰,對王恭妃所生的皇長子朱常洛十分愛護。皇帝一拖再拖,大臣們自然不同意,上疏者前赴後繼,但都沒有起到任何效果。到了萬曆二十九年,萬曆到母親李太后那裡問安。這位老太后忽然露出不滿意的表情,問皇帝為何遲遲不立太子。萬曆自小在母親嚴格管教下長大,可能是老太后威風猶在的緣故,也可能萬曆對太后的問題事先沒有準備,驚惶之下竟然說了一句關鍵的錯話:常洛是都人之子。意指朱常洛出身卑賤,生母只是個宮女。但皇帝顯然是鬼迷心竅,他忘記了母親也是宮人出身。

萬曆皇帝為何遲遲不立長子朱常洛為太子?

當李太后怒氣衝衝地指著萬曆說:“你也是都人之子”時,他這才醒悟過來,然後驚恐地“伏地不敢起”了。這件事後,內閣大學士沈一貫上了一疏。這封奏疏寫得極為高明,雖然也是催促皇帝早立太子,卻巧妙地迴避了立誰為太子的關鍵點,只強調多子多孫,天倫之樂,居然機緣巧合地打動了皇帝。萬曆終於同意冊立皇長子朱常洛為皇太子。朝野上下,聞訊而歡聲雷動。但鄭貴妃卻坐不住了,為此跟萬曆大大鬧了一場。萬曆心疼愛妃,又開始動搖,以典禮未為由,下詔改期冊立太子。在關鍵時刻,內閣首輔沈一貫起了相當關鍵的作用,他將皇帝的手詔奉還,堅決不同意改期。

萬曆皇帝為何遲遲不立長子朱常洛為太子?

鄭貴妃聽到消息後,雖然感到大勢已去,但還是要奮力作最後一搏。她從寢宮翊坤宮的房樑上取下玉盒,這是她最後的制敵法寶,裡面裝有皇帝誓朱常洵立為太子的誓言。可是,當鄭貴妃滿懷希望地打開塵封多年的玉盒時,不禁大吃了一驚。那紙皇帝親書的手諭已經讓衣魚咬破,“常洵”兩字剛好進了魚蟲腹中!萬曆皇帝見狀,呆立良久,悵然若失。然而天意難違,他終於還是下定了決心,不顧鄭貴妃婆娑的淚眼,正式冊立皇長子常洛為太子。朱常洵被封為福王,封地洛陽。

萬曆皇帝為何遲遲不立長子朱常洛為太子?

至此,前後爭吵達十五年,使無數大臣被斥被貶被杖打、萬曆皇帝身心交瘁、鄭貴妃悒鬱不樂、天下不得安寧的“國本之爭”,才算正式告一段落。而大明王朝也已經在皇帝的消極與貪婪中,走到了風雨飄搖、油盡燈枯的一天,但故事還遠遠沒有結束。萬曆三十一年,公元1603年,農曆是癸卯年。按照陰陽學說,火運不及,寒乃大行,既屬平氣之歲,又是不和之年。大明王朝也如同這詭異的年運一樣,平靜的表面下湧動著淳淳暗流,漩渦的中心即是國本,亦即太子之位。兩年前,萬曆皇帝朱翊鈞終於在強大的壓力下被迫立不喜歡的長子朱常洛為太子。時人評論道:“從萬曆十四年閣臣申時行等請立皇太子,至萬曆二十九年皇太子之位始定。自古以來父子之間,未有受命如此之難也。”

萬曆皇帝為何遲遲不立長子朱常洛為太子?

最為人津津樂道的一幕,並不是朝臣們前仆後繼地上書,也不是久居深宮的慈聖太后李綵鳳突然發威。而是萬曆早前寫下的要立鄭貴妃之子朱常洛為太子的手諭,正好被肚蟲咬去了“常洵”二字,以至於皇帝不得不長嘆道:“此乃天意也。”遂決定立長子朱常洛為太子。歷時十六年之久的“國本之爭”雖然結朿,但萬曆皇帝依舊消極怠政,不理朝政,不批奏摺,只躲在深宮中與最寵愛的鄭貴妃相伴相守。流言再度紛起,傳聞美麗聰明的鄭貴妃正在積極謀取皇后之位,預備改立自己的兒子福王朱常洵為太子。

萬曆皇帝為何遲遲不立長子朱常洛為太子?

對於這場明爭暗鬥的太子之戰,朝野間各有立場。被削官為民的前吏部郎中顧憲成,在無錫設置東林書院講學,影響巨大,遙相應和者極多。東林之名大著,人稱“東林黨”。東林黨持嫡長子原則,支持現任太子朱常洛。於是時人稱東宮皇太子為“大東”,東林為“小東”。朝臣亦各分成幾派:有支持太子朱常洛的,有支持福王朱常洵的,更多的還是持中立態度的騎牆派。福王派又有三種情況:一是本來就是鄭貴妃親黨,二是因見到皇帝站在鄭貴妃一方而刻意逢迎聖意的,三則是完全出於妒忌東林黨的私心而反對太子的。

萬曆皇帝為何遲遲不立長子朱常洛為太子?

廷臣們結成朋黨,排除異己,上下呼應,交攻日盛。而萬曆皇帝則多年不上朝,不召見大臣,內外意奏悉留中不發,任憑紫禁城外洪水滔天,一律置若罔聞,於是政局愈發敗壞。但對天下莘莘學子而言,今年卻是個好年頭。癸卯正好是大比之年,按照慣例,本年秋季八月,將由南、北直隸和各布政使司主持舉行今試,為朝廷選拔出可用之才。從春季開始,北京就陸續多了不少操各色口音的士子,客棧、旅舍、會館人滿為患。有來參加今試的,有來京師遊餘看熱鬧的,更多的是已經登賢書的舉人,提早來為明年二月的會試做準備。天下學子云集北京,大明最高學府國子監也成了人來人往的熱鬧場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