廊坊三河小熏鸡

小熏鸡是廊坊三河一道传统美食,既可以用于佐酒当菜,又可以作为主食食用。其色泽金黄泛红,肉质鲜美,清香可口,享誉京津廊一带,成为人们走亲访友的馈赠佳品。小熏鸡创始不详,清朝末年在三河市场便有销售,距今已有一百多年历史了。有证可考,于清朝末年三河城内一洪姓人家以此为业,后又有刘姓经营。中国作为美食大国,熏鸡种类很多,而三河小熏鸡独特之处在于“熏”制原料独特:用糖,而不是用栢锯末或其它东西。用糖也很讲究,根据季节和食者需求选用白糖、红糖或冰糖。

早年间,三河小熏鸡称为三河熏鸡。因受生产条件限制,每年中秋节到来年阴历6月只能用3斤重左右的成鸡,其余时间用1斤半重左右的童子鸡。现在四季皆有雏鸡供应,且人民生活水平和饮食口味不断提高,经营者皆选用1斤半重左右的雏鸡熏制,成为名符其实的“三河小熏鸡”。

制作小熏鸡,第一道工序是选鸡。选用的鸡一是要严格控制鸡龄,一般为五十天左右的,以前因为散养、数量少,鸡龄相对较大,有的可达1年左右;二是鸡要肥,如太瘦将不被选用。第二道工序是宰杀。杀鸡时口子不能过大,过大鸡煮熟后头容易掉落;也不能过小,过小血流不净,将会影响熏鸡的颜色、口感。第三道工序是褪毛。褪毛时要掌握好水温,水温高容易烫坏鸡皮,水温低了毛不易褪净。第四道工序是冷却。为了使刚从热水中捞出的鸡尽快进入下道工序,需将鸡迅速放到清水池中,进行冷却。第五道工序是清膛。将鸡肚子中的心、肝、肠和胗儿全部掏出、分解,然后再分别加工、利用。

第六道工序是整形。首先是“别头”,将鸡的右翅膀插入鸡的嘴中,然后将鸡头往右后别紧;然后,将鸡的左翅膀平别、靠紧;最后是“窝爪”,将鸡的两个爪子,窝进已空的鸡胸膛内。通过整形,鸡不仅变得漂亮、丰满,还为以后煮熏减少了空间。第七道工序是浸泡。整形后的鸡,再用凉水浸泡,夏天泡40分钟,冬季要一个小时,从而把鸡体内淤血拔净。鸡浸泡后,再用清水洗净沥干。第八道工序是炖煮。煮很讲究,要先制老汤。老汤是用多种作料文火煮熬8个小时以上而成,然后把鸡和作料包放入锅中。在炖煮时,师傅用大勺不断将汤内的汤沫和鸡油不断撇出,保证煮出的鸡品质良好。第九道工序是烤熏。把糖放在干铁锅里加热至冒烟,将煮熟的鸡摆放在笼屉上盖严,用糖烟熏4-5分钟出屉。第十道工序是刷油。鸡熏好出屉后,再用刷子在外皮上刷上纯正的小磨香油,熏鸡就做好了。

现在,三河城内有谢记和唐记两家小熏鸡专卖店,生意都很红火。

改革开放后,三河市的小熏鸡生产有了长足发展,不少的三河人利用本地“小熏鸡”品牌和熏制技术优势,纷纷搞起了小熏鸡加工,新集镇南庄村村民、下岗工人闫桂彬就是代表人物之一。下岗后,他创办了三河市荣华富贵养殖场。2010年,他通过向熏鸡名师学习和自已刻苦钻研、创新,搞起了“靓睿”牌小熏鸡制作,并取得了成功。他的小熏鸡生产加工有以下几个特点:一是规模熏制。分头加工,有从业员工20余人;打造硬件,购置先进设备和兴建屠宰、褪毛、冷却、清膛、整形、浸泡、熬煮、熏烤等多个高标准卫生车间;批量生产,每天熏制小熏鸡几百只至几千只不等;市场广阔,现供应三河和北京、天津等广大地区。二是规范加工。遵规守法,办理了营业执照,取得了生产登记许可证,注册了“靓睿”商标;机器褪毛,提高了熏鸡生产率;完善熏制标准、工艺,使熏制科学、先进;制定“屠宰加工管理”、“卫生管理”等多项制度,使熏鸡时有“法”可依、有规可遵;设置污水处理机,使熏鸡加工环保、卫生。三是注重品牌。使用自养50天左右、1.5斤左右的“京红”“海蓝褐”牌等优种小柴鸡公鸡,作为熏制食材,决不用大龄公鸡、肉鸡甚至淘汰的母鸡加工(其自家创办、饲养小柴公鸡的养殖场先后获“河北省标准化养殖示范场”、“河北省无公害产地认定书”,该场每年出栏优种小柴公鸡20余万只);煮鸡时投放20余种秘制作料,使鸡肉鲜香可口;在烧老汤和煮鸡时,工人不停地用大勺将锅汤中的浮沫、鸡油撇出,使鸡汤清亮,煮出的鸡香味纯正;因用传统方法、使栢锯末或茶叶熏制,熏出的鸡味道不理想,他们后改用白渣糖,味道更加鲜香;加工烧鸡时不添加防腐剂等化学物品,确保熏鸡成为绿色食品。经过上述工序加工出的小熏鸡,色泽金黄泛红,肉质鲜嫩,香味袭人。

四是网络销售。在坚持上门推介、电话联系的同时,他们利用58优品平台网络方便快捷优势,在全国各地广泛销售熏鸡。

据调查,现在三河全市已有家企业或个人在加工小熏鸡,仅在三河南关小市场,就有几家摆摊销售,给百姓餐桌端上一盘色香味俱全的特色美食。(马茂岩 王春良 张振奇 刘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