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眼一抹黑就开始装修,未来十年每天都在后悔没有提前好好规划

引言

从预算,心理,生活习惯的记录,理念的确认,缺一不可。做好准备,才可以开始装修。

理念的确认

如果要做一个项目,那最终目标是衡量项目完成度的最关键指标。

也该是一开始自己和家里人充分讨论以后得出的一个大方向。

之后,不管精力和金钱,都更多的分配在自己认为更重要的事情上面。

舒适度,性价比,环保,颜值等等。

每个人对舒适度,环保和颜值的理解都不同。

但这不重要,在大方向里,列出符合的元素最重要。

假如,你觉得舒适度是排在第一位的。

新风,地暖,全屋净水甚至床垫都是你觉得跟舒适度相关的,那这几样就是你要花更多精力和更多钱,去确保称心如意的。

剩下并不那么“舒适的”,就可以妥协。

比如说,我们拜访的其中一个客户,因为经常加班,特别需要休息充足。所以选床垫的时候特意跑到了五星级酒店,床垫的钱比整个客厅的家具还值钱。

生活习惯的记录

装修完之后,后悔的例子太多了,因为没安装双控,上了床还要再下地关灯。

其实这些都可以避免。

越早,越详细的开始记录自己和家里人的生活习惯,越能少买“后悔药”

不仅要记录现阶段的,还要想到未来,是否会要小孩子?不要的话,次卧就可以改成衣帽间。父母未来会不会经常来住?等等。

记录现阶段需要的尺寸

衣柜,玄关柜,鞋柜等等,这些柜子的外部尺寸,设计师都可以帮你量好。

但是内部的尺寸,设计师顶多给你出个通用的,并不一定真的适合你。

平时没事儿在家,可以统计一下需要收纳起来的东西的数量和尺寸。小到衣服鞋子大到被子,行李箱。

确认好尺寸以后,查查相应的收纳方式和适合的柜子大小。

10条裤子的裤架尺寸?内衣内裤需要抽屉放还是带格子的收纳盒子就可以?行李箱隔断的宽和高?

装修之前不确认好尺寸,等被定制家具厂商忽悠了,之后又想加隔板,加抽屉五金,就至少要两三百一个了。

记录现阶段的动线

家务动线,生活动线,访客动线,按照动线去观察并且画出来自己的习惯,清晰明了。

但这太难了,而且由于不是专业的设计师,往往想出来的动线也不是那么合理的。

反而,可以从早晨起床的时候,起床,换衣服,刷牙洗脸到回到家以后开始做饭。按照自己的时间线去记录,会对普通人来说容易很多。

有个这个步骤,之后在跟设计师表达的时候,就容易很多了。

我喜欢晚上和老公看电视,喜欢一进门就换上家居服,平时不喜欢看书等等。

想象未来的生活场景

每个人生活中未来的场景都不同。

假如现在家里的小朋友是刚出生,那未来她上幼儿园在哪里学习?会不会和大人有干扰。

都需要户主自己去想象,最好跟有经验的朋友讨论讨论。

了解装修知识

在找装修公司之前,大家一定要先开始了解一些装修知识。像上学的时候,那么认真的去学,去记录下来,才能用最少的钱和时间,去达到一个力所能及的,最好的装修效果。

风格

法式轻奢,美式,北欧简约,工业风,即使不装修的人,也知道个大概。

可每种风格复杂多样,就拿最容易分辨的地中海来说。大多数人理解的蓝+白其实仅仅是希腊爱琴海的建筑风格,但其实爱琴海风格是拜占庭、罗马、希腊、非洲多种建筑元素的混合。

作为装修小白,可以多刷美图。多总结一下自己喜欢什么元素,高级灰?深色墙漆?黄铜材质的装饰?把喜欢的美图发给设计师的同时,也要尽可能的把自己总结出来的元素表达给设计师。

施工

提前了解一下施工流程,才能更好地知道自己在重要的节点之前该做什么。

像是窗户,生产周期很长,但瓦工贴砖前就要安上窗户,如果到时候因为事先没有了解施工工艺,装修公司又提醒的不到位,就会导致施工延期。

对施工和建材的了解可以从线上的公众号,论坛,装修群中入手。

先在公众号、论坛上了解一个大概,具体施工分哪些步骤?作为户主,要在开工交底,水电交底,瓦工,油工之前都干什么。

再加装修群,看看别人都踩过什么坑。

至于装修书,因为一般针对性很强。

最好在有一个明确的问题了,再去看。收纳和断舍离就是特别需要看书,去系统性整理学习的。

家具以及建材

在刷美图,还对装修不太了解的时候,多去家居店转转,这时期不要细致的转,就大概的浏览一下。

实际体会一下家具的尺寸,材质和整体的风格的不同。这个时候,浏览个大概就可以了。因为这个时候,对材质了解的不多,很容易被厂家忽悠,看花了眼。所以只是辅助

在了解了建材和家具的主材以后,再去仔细的逛一遍建材和家具市场。有针对性的了解。

装修前做好预算?

我们调查了一下,装修之前觉得什么准备是最重要的,心理准备、装修知识、家里装修的分工等等,结果不出意外的大家都选了。。。。

“钱!”

“看看银行卡里的余额”

大家最在意的预算,之所以预算在了解生活习惯和装修知识之后才说,是因为如果不了解装修,根本没办法做预算。

就算做了,也很有可能,一去建材市场,就发现自己看上眼的太贵,符合自己预算的又不喜欢。

按空间

按照空间区分去计划自己的预算,从客厅到卧室到厨房卫生间。

这种方式适用于装修套餐,主材和施工都是由装修公司来包。

在一脸懵逼,什么都不知道的时候,可以用装修公司的装修计算器,大概估一个价,心里有个概念,主材+施工是多少钱。

有些设计师会建议,从空间出发,记录一下自己哪个空间使用频率最高,自己最在意的是哪个空间?这种空间就就多放一些预算。

但如果自己去买主材,每个空间都有主材,电器,家具,施工等等。都按照这么详细的报价去改预算,显然不可能。

按施工

按照施工的顺序,从设计费到开工前的处理旧家具拆除到水电、瓦工、油工到最后家具软装进场。

这么算也是百般的困难。

大家并不了解装修的流程,而且根据城市不同,人工费也不同。自己估算出来的价格很可能跟市场上真实的报价相差很远。

按分类

普通人能做到的,也就是在估算完硬装的价格以后,把电器,家具去分类进行预算的规划。

我们一直说,硬装,家具和电器的比例是2:2:1。

可以从这个比例出发,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调整。

再往下细分,可以把家具,电器都细化到刚需和非刚需。

这样购买的时候也有先后顺序,先买刚需的,如果超了预算,后面可有可无的家电家具就可以少花点钱,或者干脆不要了。

任何一种预算的方法都最好留出15%的富裕,因为即使报价再详细,也会有很多是你当时想不到,或者根本没精力去管得东西。像是强弱电箱,防盗门等等。

心理准备

大家平时美图刷多了,很容易对装修有非常高的期待。

但其实装修错综复杂,最好调整好心理预期。

国外美图没收纳,没杂物,看起来都漂漂亮亮的。

多翻翻真实住家的案例,不仅仅是设计的好看的,更重要的是,翻看起来普通的。

最差结果,就是这种普通的装修效果,你能不能接受?

在装修的过程中,很有可能看到好的,就计划要更好地了。但还是要尽量按照自己事先的计划来

另外,要做好准备和多方沟通,设计师,电器家具供应商,施工队甚至邻居物业,这么多方的合作,不可能没有任何矛盾和摩擦。

这个时候,如果出了问题,特别情绪化的沟通,没解决问题,还有有可能更耽误事情。

所以,可以试着去以工作的态度去对待每一个合作方。

出了问题不怕,怎么解决更重要。

大家说清楚怎么解决,需要多少时间就可以了。

Tips

  1. 可以用一些画图软件,去辅助自己实现自己的想法,比如酷家乐,Design home
  2. 装修之前,如果要是旧家具还想留着用,可以找一些共享仓储。
  3. 家里人可以提前分工,男主人负责实用性的,像是施工,电器的选择,女主人负责颜值方面的软装。

总的来说,整个过程,明确自己的方向,做足充分的心理准备和知识储备,长期的观察自己和家人的生活习惯,接受有可能不如意的事情发生。

做到这些,你就一只脚踏进了装修,可以开始打下一关的怪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