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材分析——化學必修1《第一章 從實驗學化學》

化學好教師

教材分析——化學必修1《第一章 從實驗學化學》


第一章 從實驗學化學 教材分析

〖教學目標〗

1.樹立安全意識,初步形成良好的實驗習慣,並能識別一些化學品安全標識。2.通過粗鹽提純實驗,進一步掌握溶解、過濾、蒸發等基本方法;在此基礎上練習蒸餾、萃取等分離方法。並通過實驗中雜質離子的檢驗與除雜質方法的討論,加深對提純操作原理和方法的理解。

3.瞭解摩爾質量的概念,理解物質的量、摩爾質量與物質質量的關係。

4.理解物質的量濃度的概念,掌握一定物質的量濃度溶液的配製方法和應用。

5.體驗科學探究的過程,學習運用以實驗為基礎的實證研究方法。


教材分析——化學必修1《第一章 從實驗學化學》


〖內容分析〗

1.地位和功能

根據《普通高中化學課程標準(實驗)》所確定的“內容標準”,在必修課程的6個主題“認識化學科學”“化學實驗基礎”“常見無機物及其應用”“物質結構基礎”“化學反應與能量”“化學與可持續發展”中,“化學實驗基礎”是必修課程內容的核心。化學是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科學,要讓學生學好化學首先要了解化學學科的這一特徵,並引導學生通過實驗去學習化學。實驗是瞭解物質性質的最好方法,也是認識元素週期律的最佳途徑;通過實驗可以感受化學反應與能量的關係,認識並研究能量的利用問題;通過實驗還能切實瞭解材料、環境、綠色化學等問題。教科書把化學實驗列為第一章體現了課程標準所反映的教學思想。

此外,教科書把“化學實驗”不僅作為專題內容,還把它安排在第一章,突出了化學實驗的基礎性,既起到與初中化學實驗以及化學知識的銜接,又為高中化學新知識學習穿針引線,通過實驗把學生引入化學世界,由此決定了本章教學內容的基礎性和重要性。


教材分析——化學必修1《第一章 從實驗學化學》


2.內容的選擇與呈現

實驗是中學化學的基礎,在初中階段學生已經學習了一些實驗知識和技能。在高中階段開始,根據課程標準的內容要求,本章選擇物質的檢驗、分離、提純和溶液配製等內容。對於檢驗、分離、提純等基本操作,以初中學習過的粗鹽提純操作為主要線索,複習、深化;對於溶液的配製,以有關物質的量等概念作為基礎知識,在此基礎上學習溶液配製的方法和操作。

這一章的教學內容是以實驗基本方法和基本操作(包括一定物質的量濃度溶液的配製)為主要內容,對化學基礎知識進行應用,對整個高中化學的學習起著重要的指導作用。這一章是高中化學的第一章,對課程標準所提到的有關實驗的內容標準,不可能一步達到要求,如實驗方案設計、實驗條件的控制、數據處理等方法和技能,將在整個必修化學中逐步完成。


教材分析——化學必修1《第一章 從實驗學化學》


3.內容結構

本章以化學實驗方法和技能為主要內容和線索,結合基本概念等化學基礎知識。將實驗方法、實驗技能與化學基礎知識緊密結合。

全章分兩節內容,第一節“化學實驗基本方法”在強調化學實驗安全性的基礎上,通過初中化學實驗“粗鹽的提純”, 複習過濾和蒸發,對於蒸餾則是在初中簡易操作的基礎上,引入使用冷凝管這一較正規的操作;在複習拓寬的基礎上再介紹一種新的方法──萃取。這一節還結合實際操作引入物質檢驗的知識。這樣由已知到新知,由簡單到複雜,逐步深入。

第二節“化學計量在實驗中的應用”則是在化學基本概念的基礎上通過實驗介紹一定物質的量濃度溶液的配製方法。溶液的配製方法作為基本化學實驗方法和技能,也作為對知識的應用,而物質的量的有關知識,作為化學實驗中的計量來呈現,從而突出實驗主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