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學「夢之隊」 報國志不移

化學“夢之隊” 報國志不移 ——記吉林大學物質製備科學創新團隊

在吉林大學化學學院有這樣一群人,他們懷揣著科技報國的夢想,以只爭朝夕、時不我待的精神,以攻堅克難、勇攀高峰的態度,奮鬥在科學研究第一線,取得了一個又一個世界一流的創新成果;他們紮根教育事業,以學生為本,躬耕杏壇,立德樹人,培養了一批又一批德才兼備的優秀專業人才;他們師德高尚、言傳身教、甘於奉獻、執著進取,是學生心中的領路人……他們就是我省“黃大年式科研團隊”——吉林大學物質製備科學創新團隊,它不僅僅是一支科研團隊,更是一支彙集了國內頂級化學人才的“夢之隊”。

這支由16人組成的化學“夢之隊”,平均年齡45歲左右。他們分別來自於無機化學、分析化學、有機化學、物理化學、高分子化學與物理等不同的學科。他們中有中國科學院院士,長江學者特聘教授、國家傑出青年基金獲得者,有國家千人計劃特聘專家、國家萬人計劃領軍人才、國家“973”項目首席科學家,也有省部級教學名師獲得者,這支團隊可謂群星薈萃,星光閃耀。

王悅,1962年出生,博士生導師,國家傑出青年基金獲得者,教育部“長江學者”特聘教授。從1996年開始,一直致力於有機光電材料的設計、合成、結構及性能研究。他們潛心研發的有機發光材料可以應用到新一代顯示屏上,如手機、有機電視等,簡稱“oled”(有機屏)。

20多年來,王悅一直在這個領域探索前行,同時代一起起步的人很多早已經放棄這個項目的研究,而他依然還在堅守,除了對這個產業前景的執念,更多的是為了心中那個夢想。

“國家對這個產業投入的資金很大,但是我們獨有的自主技術從設備到關鍵材料基本上都是依賴國外,對後續產業的發展相當不利。我們的目標就是,未來幾年中,通過技術攻關研發以及跟使用這種有機屏的企業合作,發展出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有應用價值的有機電子發光材料,並且用這種材料生產出可以與國外的同類材料相媲美的產品,這樣我們不僅可以打破國外技術壟斷,在性能和價格上還能具有一定的優勢。”這些不僅僅是王悅的夢想,致力於科研成果的轉化更是他目前最重要的課題,他說:“科研不能僅僅在實驗室裡,要與實際應用相結合,才能發揮它最大的作用。”

科研的方向不同,科研的夢想都一樣。呂中元,1973年出生,國家“萬人計劃”科技創新領軍人才、國家傑出青年科學基金獲得者。2003年德國博士後畢業後,懷著一顆報效祖國、回報母校的赤誠之心他進入了吉林大學化學學院,他的夢想就是在理論上為確定化學物質的反應找到依據。

“我們的老校長唐敖慶院士曾經說過,實驗跟理論是驅動化學發展的雙翼,缺一不可。”在這樣的理念驅動下,他帶領課題組在聚合物模擬領域設計開發了具有完全獨立自主知識產權的高性能模擬程序,通過這種理論計算能夠更準確地觀察到有些物質的結構,這也是目前國際上最有競爭力的理論計算程序。

科研,從來都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而是幾代人心血的共同結晶,科研進步最大的驅動力就是人才,要想成才必須具有紮實的理論基礎。這一點,國家“萬人計劃”教學名師徐家寧教授深有體會。他說:“科學既要有幻想,又要踏實工作,本科生教學就是為學生打好基礎,為將來學生們走進實驗室,開始真正的研究工作創新思路、做好準備。”

自1982年留校任教,他一直堅守在本科教學一線。他引導學生腳踏實地刻苦鑽研,把理想融入到學習過程中,注重通過課堂教學培養學生對化學的興趣,熱愛化學,立志投身於化學事業。

在這支熠熠生輝的“夢之隊”裡,有一顆耀眼的明珠閃閃發光,她是學生們眼中的“女神”、同事心中的領航人、團隊負責人于吉紅教授。

1967年出生的于吉紅是新時代吉大化學人的傑出代表。她是中國科學院院士,發展中國家科學院院士,吉林大學未來科學國際合作聯合實驗室主任,國際純粹與應用化學聯合會“化學化工傑出女性獎”獲得者。自1998年在日本完成博士後回國,她二十年如一日忘我地工作,“天道酬勤”是她及團隊共同的座右銘。

提到於老師,學生張強說出了一個字——“忙”,在他眼裡這個“女神”級別的老師工作起來廢寢忘食,沒有節假日,但不管再忙,學生的事情在她心中都是最大的事。

“做於老師的學生我感到很幸福。她不僅在科研上悉心指導我們不斷進步,生活上對我們也是倍加關愛,無微不至。有一次我出差半夜12點多飛機才落地,於老師就一直等到我12點報了平安才休息。”

對於學生們封給於老師的“女神”稱號,張強有著自己的理解。“於老師確實是女神。提到女神大家首先想到的是漂亮、優雅,這些於老師都具備,更重要的是她對待科研的態度,不急不躁,解決任何問題都遊刃有餘。我發自內心地佩服於老師,佩服她生活的精彩、科研的成功。於老師是我們心中當之無愧的‘女神’。”有著出國攻讀博士後打算的張強說,不管去了哪裡,他都會再回到祖國,“作為一個科研工作者,要把愛國之情,報國之志融入到科研之中”是於老師對學生們共同的期許。

執教以來,于吉紅共培養博士40餘人,已有20餘人晉升為教授或副教授,其中包括國家青年千人計劃和優秀青年獲得者。作為科研工作者,她始終不忘初心,在科研的道路上不斷奮力前行,並取得了累累碩果。2016年,她帶領研究團隊首次發現了羥基自由基加速分子篩成核的機制,該成果發表在世界權威性學術期刊《科學》上。這一發現不僅使業界對沸石分子篩的生成機理有了全新的認識,而且為石油化學工業具有重要需求的分子篩催化材料的高效、節能和綠色合成開闢了新的路徑。

在這支充滿夢幻的團隊裡,每個人心中都有著夢想。“擁有自己的核心技術,不再受別人的控制”是王悅的夢想、“祖國需要什麼,我就做什麼”是呂中元的夢想、“為學生們打下堅實的理論基礎,為國家培養更多的科技人才”是徐家寧的夢想、“學成後還要回到祖國”是學生張強的夢想……這樣的夢想匯聚成一句話,就是“報效祖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