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犀浦古鎮圖》曝光!原來古犀浦長這樣


《犀浦古鎮圖》曝光!原來古犀浦長這樣


熊金元藝術簡歷:

熊金元,字金正,職業書畫家,號金石主人,1955年生於四川郫縣。

師從蜀中名家趙蘊玉,曾在中國美院深造。並獲得中國書畫百傑稱號,現為中國書畫研究院院士,北京“三希堂”會員,當代文人畫研究院副院長,翰鈺美術教育書法教師,青少年宮素描教師,郫都區老年大學書法教師,郫都區美術家協會常務副主席。其書畫作品深受藏家青睞。

-----------------------

得名李冰犀,稱縣唐宋年。

人勤稻米香,手巧蜀繡妍。

文昌聽書聲,國寧話古楠。

客愛紅燒魚,我慕犀池竿。

進能達都市,退可隱田園。

-----------------------

讀《犀浦古鎮圖》

觀賞熊金元先生的《犀浦古鎮圖》,讓我們重新讀到了犀浦悠久而又令人自豪的歷史。

犀浦鎮位於四川省郫縣境內,與成都相鄰,處天府腹心之地,這裡土地肥沃,物產豐盛,商貿繁榮,人文昌達,進則都市,退則田園,自古以來就是一個宜居宜業的大鎮。犀浦的名字來源於一個歷史傳說,秦朝蜀郡郡守李冰為了鎮壓都江堰水域的水怪,鑿造了五個石犀牛沉入水中,犀浦就是“沉犀之浦”的意思,充滿著古人大無畏的浪漫主義精神。

犀浦曾在唐朝一度建縣,直至宋朝才撤縣改設為鎮,建縣歷史長達386年之久,其縣境東到今天的成都杜甫草堂、百花潭一帶,舉世聞名的唐代大詩人杜甫居住的草堂就在犀浦縣境內。犀浦的刺繡暢銷天下,歷來就是蜀繡的主要生產基地之一,無論城鄉,窗戶前、屋簷下,院壩裡到處都能看到繡娘們飛針引線的身影。

犀浦生產的大米享譽川內,繁榮的米市招來了南來北往的車馬和熙熙攘攘的商客,給這個鎮上帶來了熱鬧和富裕。犀浦生產的醬油和豆瓣名揚四方,用此調料烹製出來的“紅燒鰱魚”更是犀浦美食一絕,成為川菜地方名餚之一,據說國畫大師張大千先生也慕名數次前來品嚐。

犀浦的寺廟道觀眾多精美,充分反映了此地人文底蘊的深厚,宋代陸游的《犀浦國寧觀古楠記》就記載了一段發生在犀浦國寧觀的有關“愛其人及其木”的人和事。

犀浦作為都市的後花園,吸引著歷代無數的大文人、大詩人前來觀光遊覽,留下了眾多的讚美詩文,如唐代杜甫的詩“南京犀浦道,四月熟黃梅”;唐代張何的賦“雁橋風暖,犀浦花新”;宋代蘇軾的詩“朝行犀浦催收芋,夜渡繩橋看伏龍”;宋代范成大的詩“沉犀浦上舊仙蹤,老木長春翠掃空”等等,至今仍為人們廣泛傳誦著。

犀浦鎮的西北邊有一個叫“犀池”的地方,風景優美,是人們垂釣、賞景、休閒的好去處,先賢們曾想在此建一公園,後因種種原因未成,留下一大遺憾。犀浦的鄉村景色也很美,一個個農家林院星羅棋佈地散落在廣闊富饒的田野上,林院內翠竹紅花掩映下的茅草屋隱居千年未曾改變,林院外深黃淺綠的田園風光一年四季都在不斷的變換。

犀浦的一方水土養育著一方人,這裡的人是一群勤勞、智慧的人,是一群可顯、可隱的人,是一群善於創造生活、享受生活的人……

此畫全景構圖,時空交替,佈局大氣,虛實相映,焦點與散點兼用,工筆和寫意並施,用筆老道,設色雅緻,是一幅具有一定歷史價值和較高藝術價值的作品。

如今,隨著社會的發展,昔日的古鎮已被新城所代替。感謝熊金元先生適時創作了這幅《犀浦古鎮圖》,為我們記下了曾經的風貌,傳承了歷史。重溫過去,是為了珍愛今天,共創美好未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