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八路诸侯47:董卓派高官和谈,却都被袁绍、袁术杀害

以袁绍为首的关东讨伐董卓的军队是190年农历一月份就开始的,可一直到190年六月,大半年过去了,双方之间都没有打过太大的仗,记载在史书里屈指可数的双方之间的战斗,也只有一场,就是我们之前介绍过的曹操和董卓手下大将徐荣的荥阳之战。


十八路诸侯47:董卓派高官和谈,却都被袁绍、袁术杀害

图1、曹操与徐荣的荥阳大战(《虎牢关》)

可曹操与徐荣的这场仗都不是什么正规的战役,只能算是双方机动部队之间的遭遇战,出动的都不是双方的主力,打了一天也就了事。这就有些奇怪了,指名道姓要掐架的双方,怎么摆好了架势就是不动手呢?难道也和武侠小说里的武林高手相遇一样,要凝神静气好一会再一招置对方于死地。

还真不是这样,我们回头看一下。双方都忙着做什么?董卓这边在忙着迁都,发迁都的横财。而诸侯们这边忙着吃喝的同时,相互之间开始了撕逼。哪边都不平静,可哪边都没怎么关注对方。除了曹操这个热血沸腾的主,找死去和董卓掐了一架大败而归之外,诸侯军连像样的讨伐董卓的行动都没有。特别是酸枣,等到没吃喝了,就散伙了事。这些举起义旗的诸侯们?是打算趁乱捞点好处和名声呢?还是真的为大汉江山着想?看行动,他们真是想趁乱捞好处,朝廷皇帝怎么样,他们并不真正关心。


十八路诸侯47:董卓派高官和谈,却都被袁绍、袁术杀害

图2、忙着发迁都财的董卓大军(《虎牢关》)

酸枣集结的大军虽然散了,诸侯们也各回各家,可是其他几处的诸侯依然还在,特别是河内的王匡、鲁阳的袁术没怎么受影响。而且回家的诸侯,一样不听东汉中央朝廷的。之前听信郑泰建议,没有出兵的董卓一看,这些人果然是乌合之众,不战而溃。有戏,那就再派几个士大夫前去游说吧。说不定谈一谈就能继续一起好好的玩耍了。

董卓派去和袁绍谈判的人有:大鸿胪韩融、少府阴修、执金吾胡毋班、将作大匠吴修、越骑校尉王瑰。这五个人里边两个九卿,两个禁军高官,阵势确实不小。这几个人分两组,韩融、胡毋班、王瑰、吴修前往河内去劝说袁绍,阴修前往鲁阳去劝说袁术。和谈的主攻目标是袁家兄弟,看来董卓也闹明白了,所谓的关东群雄,不过是就是袁家兄弟的朋友圈,搞定了这两位,关东就基本搞定了。


十八路诸侯47:董卓派高官和谈,却都被袁绍、袁术杀害

图3、袁绍、袁术兄弟

董卓派去和谈的,也都是世家大族的人。这时候,迁徙到长安的世家大族们还是依附在董卓掌控的中央朝廷之下的。还是有人,不管是情愿还是被迫,愿为董卓服务的。此时,东汉的地方治理基本处于崩溃,但中央对董卓还是有绝对认同的,董卓也稳稳掌控者东汉朝政。

可有和谈的可能性吗?董卓的想法很简单,就是你们只要承认我这个东汉中央,其他啥都好谈。可别忘了董卓你刚刚灭了袁家的族,将袁家上上下下几十口全都杀了。结果可想而知,韩融、胡毋班、吴修、王瑰,刚到河内,河内太守王匡就按照袁绍的指令,将他们全抓了起来,杀了其中的三个。那个颍川的韩融实在是太德高望重,也是六十多岁的老头子了,逃过一劫,没有被杀。那一边少府阴修到了鲁阳,一样被袁术处决。


十八路诸侯47:董卓派高官和谈,却都被袁绍、袁术杀害

图4、和幕僚商量对策的袁绍(《虎牢关》)

相比之前,互相都不理对方,董卓算是表现出了诚意,在诸侯军士气涣散,频临崩溃的时候,派出高规格的和谈代表团前往谈判。可袁绍他们为什么不接受呢?当然表面上的理由是,今天的汝南袁家包括袁隗、袁基的被杀,让我们袁家兄弟没办法和你董卓妥协。但真正的原因是,袁家兄弟除了继续和董卓对抗之外,没有别的选择。而且袁家兄弟的势力表面上看,势头没有刚开始那么大,但是他们实质上的力量此时是在增加的,而不是减少的。

因为袁家被灭族,世家大族们的人非常同情袁家兄弟是一方面。另一方面,董卓的残暴和无人性,也让世家大族们认识到董卓不是一个可能长久立得住的人,而这方面袁家兄弟看起来就要好的多。


十八路诸侯47:董卓派高官和谈,却都被袁绍、袁术杀害

图5、被推荐为盟主的袁绍(《虎牢关》)

袁绍、袁术都是单身从京城跑出来的。之前在地方上不可能有多大的势力基础,虽然有影响力,但自己并没有嫡系的队伍。在这五个月的空隙里,袁家兄弟的基本班底可能已经搭建完成。他们的实力是在和董卓对抗的过程中,积累起来的。要说空手套白狼,此时的袁家兄弟袁绍、袁术就是,用“四世三公”汝南袁家的名称,去换取真正的实力。此时袁绍是讨伐军的盟主,而袁术手下有孙坚这样的猛将,袁家兄弟都实实在在的积累起了自己的实力,这一会怎么会认董卓你这个中央呢?

董卓看似是一个军阀头头,可是他这最早的军阀,并不明白军阀政治最核心是什么?军阀政治最核心就是武力,先用武力把别人打服,之后才有的谈。你打都没怎么打,别人怎么会服你?在处理和世家大族关系上,史书上的董卓要么太残暴,要么太天真。至于别的原因,我们只能猜?是不是董卓对手下军队的驾驭能力也有问题,特别是手下的将领。到目前为止,董卓还没有实质任命过自己一手带出来的将领,任何有分量的官职。


十八路诸侯47:董卓派高官和谈,却都被袁绍、袁术杀害

图6、董卓(《董卓进京》)

除了这次劝和之外,董卓的军队和诸侯军,在公元190年,还有两次触碰,两次都发生在190年的冬天。第一次是董卓军队和驻守在鲁阳的袁术军队的碰撞,主角是猛将孙坚。被袁术任命为破虏将军的孙坚,一次在鲁阳城东举行宴会欢送前去督促军粮的长史公仇称。这时候董卓派遣的军队上万人来讨伐孙坚他们,前面带头的几十骑远远已经能看到。面对这样的突发情况,孙坚一面让宴会继续进行,一面安排紧急调集部队备战。在备战的队伍集结完毕,孙坚谈笑风生、神色自若,好像什么事都没发生一样。

直到部队集结完毕,孙坚才让宴会停止,然后指挥部队有序撤退到鲁阳城里。在回城的路上,孙坚和左右的人说:“我刚才之所以不立即起身,是怕部队紧急布放的时候,各位互相践踏,被永远留在城外呀。”孙坚这种临阵极度的稳重,泰山崩于前而面不更色的能力,真是一般人少有。孙家能够在他之后,建立那么大的基业,和他这么强大自控力的遗传一定分不开。董卓下面的部队看孙坚的手下如此严整,也就没有攻打鲁阳城,而是退走了。


十八路诸侯47:董卓派高官和谈,却都被袁绍、袁术杀害

图7、孙坚(《跨江击刘表》)

董卓军队与诸侯军队的另一场战斗发生在河津,对方是袁绍最为依赖的河内郡守王匡下面的部队。董卓凉州兵的精锐部队经小平津渡河,从后方突击驻守河津的王匡部队,王匡的部队几乎全军覆没。

就这样,董卓和讨伐他的诸侯们在对峙中结束了190年。在这对峙的一年中,可以称得上是战斗的只有两场,而且两场都是以董卓的军队大胜而告终。不过除了对峙,在190年董卓还发布了一个任命,而这个任命却让辽东此后建立了一个将近五十年的独立王国。怎么回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