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八路諸侯52:與孫堅求和不成董卓敗走洛陽

孫堅大敗董卓部將胡軫,斬殺都督華雄。本想接著進攻,卻因為袁術斷了自己的軍糧不得已回到魯陽勸說袁術。和袁術取得共識,贏得袁術信任之後,孫堅回到陽人準備繼續往洛陽方向推進。


十八路諸侯52:與孫堅求和不成董卓敗走洛陽

圖1、董卓派人與孫堅求和(《虎牢關》)

這時候,董卓方面卻派來使者來勸降孫堅。董卓派來的人名叫李傕(jué),這人在董卓死後是會是個重要角色,但此時在董卓軍中只能算是一個二線將領。董卓給孫堅開出了非常優厚條件,希望和孫堅結親,同時拉了個孫堅子侄的清單,許諾拜這些人為刺史、郡守。但孫堅二話不說就拒絕了,孫堅的回覆是:“董卓做了那麼多悖逆天地的事,我恨不得誅滅他三族,然後詔示四海,不然我都會死不瞑目。這種人,我怎麼會和他結親呢?”拒絕了董卓的勸降之後,孫堅帶軍進軍距離洛陽只有九十里的大谷關,直逼董卓駐軍的洛陽。


十八路諸侯52:與孫堅求和不成董卓敗走洛陽

圖2、李傕

董卓這時候為什麼會勸降孫堅,想來有些讓人捉摸不透。如果真按史書上的記載,目前為止董卓軍隊唯一吃的這場敗仗也不過是一支五千人的隊伍,有那麼一點點損失。可董卓為啥就如此緊張,居然給孫堅開出了這麼優厚的條件去求和呢?不論是後漢書,還是三國演義都認為董卓所帶的西涼軍久經戰陣,戰鬥力不弱。可為什麼遇到玩命的孫堅,以往說一不二、蠻橫不講理的董卓怎麼就這麼慫了呢?

洛陽無險可守可能是一方面,但此時的董卓,可能才剛剛感覺的身在朝堂最高處的孤單,才是他對孫堅膽怯的主要原因。廢帝、遷都惹來的風波,一定超乎了董卓的意料。從最底層的百姓,到自己手下的士兵將領,再到各世家大族,加上關東層出不窮的對抗,讓董卓感到了之前從沒有過的壓力。反叛已經夠多了,能平息一起是一起,特別是這個還挺能打仗的孫堅,如果能用最省事的和親解決了,何樂而不為呢?


十八路諸侯52:與孫堅求和不成董卓敗走洛陽

圖3、孫堅趕跑了董卓的使者(《虎牢關》)

董卓是不是這麼盤算的不知道,不過他希望和孫堅和親的想法是失敗了。面對已經進逼到洛陽邊上的孫堅。董卓只能親自帶領大軍與孫堅軍隊對抗。關於董卓和孫堅交戰的史料很短,只說“卓自出,與堅戰於諸陵間”。然後董卓就敗了,退守澠池。孫堅繼續向洛陽開進,和留守洛陽的呂布大戰,呂布也敗走,於是孫堅佔領洛陽。

孫堅是猛將,可孫堅真的這麼能打嗎?一下子就將之前不可戰勝的董卓軍隊擊潰了嗎?從史書短短的描述看,洛陽敗走,更像董卓的一次戰略性撤退。已經將洛陽劫掠一空的董卓軍隊,更大的可能是拿著從洛陽掠奪來的財富回家。

之前我們說過,董卓不是一個有全局眼觀、有大視角的人。董卓是一個更在乎眼前利益的軍閥。正是因為這樣,他能輕易的決定遷都,在遷都的時候還帶領手下大發橫財。如今裹脅了鉅額的財富,董卓最好的去處就是回到更易守難攻的長安去。已經是一片灰燼的洛陽,誰稀得和你爭。孫堅你猛,那你就來吧。


十八路諸侯52:與孫堅求和不成董卓敗走洛陽

圖4、董卓

在裴松之注《三國志》引用了《山陽公載記》記錄洛陽撤退前的董卓和屬下的一段對話。我們看看在洛陽撤退前,董卓都說了些什麼。和董卓對話的這個人,名叫劉艾,寫過《靈帝紀》、《獻帝紀》,當時的職位是長史。

董卓這樣和劉艾說:“關東的叛軍幾次大敗,到現在都畏懼我,都沒什麼作為。只是這個孫堅有點小戇,而且挺會用人。要告訴諸位將領,堤防此人。之前我和周慎在西北金城征討邊章、韓遂的羌人叛亂。我和當時的主將張溫建議,讓我帶兵做周慎的後援,可張溫不聽。之後又讓我單獨帶兵去討伐討先零叛羌,我知道沒什麼勝算,但又不能不去。於是我留下別部司馬劉靖帶兵四千駐紮在安定,作為呼應。我大軍向前,當羌人想截斷我歸路的時候,我只要稍微衝擊就能衝開攔截,因為羌人害怕身後駐紮的安定的劉靖。羌人以為在安定我們有上萬人的軍隊,不知道只有劉靖一支部隊。當時孫堅跟隨周慎,也和周慎提了一樣的建議。孫堅請求周慎讓自己帶兵一萬,作為先鋒去攻擊金城,而讓周慎帶兩萬人作為後援。邊章、韓遂因為害怕周慎的大軍,絕不敢和孫堅的軍隊交戰。而有一萬人的孫堅也足以切斷叛軍的糧道。想一想當時如果周慎採納了孫堅的建議,西涼的羌亂可能從那開始就平定了。可惜像張溫沒采納我的建議一樣,周慎也沒采納孫堅的建議,最後大敗而歸。想一想當時孫堅只是一個軍司馬,就能和我一樣有一樣的見解,確實是一個可用之才。”

董卓如此長篇大論和劉艾迴憶了西北平定羌亂的往事,言語中不由透漏出的對孫堅的讚譽欣賞。對於孫堅,董卓還真是“惺惺相惜”。這也許就是他一聽說手下將領敗在孫堅手上,就馬上去招撫的另外一個原因吧。


十八路諸侯52:與孫堅求和不成董卓敗走洛陽

圖5、孫堅

不過接下來,劉艾可能是為了討好董卓,說了一些孫堅的糗事:“孫堅當時雖然能想出那樣的點子,可終究比您手下的李傕、郭汜還是差一些。聽說在美陽亭北,孫堅帶領上千騎兵和羌人大戰,把印綬都丟了,自己也差一點送命。”

聽劉艾這麼貶損孫堅,董卓還替孫堅解釋:“當時孫堅帶領的義從都是些烏合之眾,比叛亂的羌人差不少。何況勝敗乃兵家常事,可說到山東造反的這些人,真沒一個比得上他的。”

之後,劉艾接著恭維董卓,貶損孫堅,董卓說出了和曹操劉備煮酒論英雄一樣的一句話:“然,但殺二袁、劉表、孫堅,天下自服從孤耳。”此時,天下能入到董卓法眼裡的只有袁紹、袁術、劉表、孫堅四個人,其餘三個都是一方諸侯,只有孫堅此時還依附在袁術之下,足可見董卓對孫堅的抬愛。

《山陽公載記》是記載逸聞傳說的文字,但這麼一段小故事裡,董卓對孫堅的欣賞溢於言表。確實和東漢的那些士族大家比起來,同是軍旅出身的他們,彼此之間嗅到對方身上有自己味道,然後發出讚賞也是正常。

不過不論董卓是有意撤退,還是迫於孫堅軍隊的壓力。董卓的軍隊全線西撤了,而孫堅則能夠帶領軍隊進入到已經被董卓遷徙走大部分民眾,焚燒了的洛陽城。進入洛陽城的孫堅會有哪些舉動,而西撤回長安的董卓又會作何安排?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