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庸 生於1924年3月10日,原名查良鏞,生於浙江省海寧市 ,武俠小說作家、新聞學家、企業家、政治評論家、社會活動家。於2018年10月30日,在香港逝世,享年94歲。
聽聞噩耗悲從心生,對先生之敬仰,無以言表,今作一文,聊以緬懷。
金庸先生的武俠文學曾經影響了幾代人,我年輕的時候,也曾反覆的閱讀過他的武俠小說,經常會沉浸在金庸的武俠世界裡,以至於我從小就有一個武俠夢,也許現在看來,這個武俠夢是不能實現了,但是金庸的武俠情結卻影響了我一生。近15年來由於個人愛好,對茶花的痴迷,也讓我經常會想起金庸先生在他的小說中所提到的茶花。相信很多人提到“十八學士”就會想起《天龍八部》,想起段譽對茶花的精妙點評。
今天我們就再來回顧一下,金庸在《天龍八部》中所描寫的那些茶花。
金庸在小說中提到了一本關於茶花的書,叫《滇中茶花記》,書中寫到“大理茶花最甲海內,種類七十有二,大於牡丹,一望若火齊雲錦,爍日蒸霞。”關於《滇中茶花記》確有此書,作者是明代馮時可所著。金庸只是節選其中一段文字。這裡我們把全文抄錄如下“大理茶花最甲海內,種類七十有二,大於牡丹;一望若火齊雲錦,爍日蒸霞;一壽經三四百年;一枝幹高疏四五丈,大可合抱;一膚紋蒼潤,黯若雲氣樽壘;一枝條黝糾,狀如塵尾龍形;一蟠根輪囷離奇;一豐葉森沉如幄;一性耐霜雪,四時常青;一次第開放,歷二三月;一水養瓶中,十餘日顏色不變。”由此可以看出,金庸先生在寫關於茶花的時候,是做足的準備的,至少他對茶花是由一定了解的,更難得的是他能夠去查找到茶花方面的古籍,從中加以運用。從學術的角度來看小說的內容可能會讓人覺得不太嚴謹,但是從金庸的小說中來分析,他對茶花的描寫還是很嚴謹的,並非完全的杜撰,而是有一定的參考依據的,這也能夠讓我們從中領略到傳統茶花的魅力。
“十八學士”對於這個茶花品種,金庸是這樣描寫的“那是天下的極品,一株上共開十八朵花,朵朵顏色不同,紅的就是全紅,紫的便是全紫,決無半分混雜。而且十八朵花形狀朵朵不同,各有各的妙處,開時齊開,謝時齊謝。”雖然和現實中的“十八學士”是有差距的,但是他對“十八學士”的精彩描述,曾經一度吸引了不少人對這個茶花品種的崇拜。不少人就是因為看了《天龍八部》才知道“十八學士”繼而喜歡上了茶花,我就是其中的一個。
“比之‘十八學士’次一等的,‘十三太保’是十三朵不同顏色的花生於一株,‘八仙過海’是八朵異色同株,‘七仙女’是七朵,‘風塵三俠’是三朵,‘二喬’是一紅一白的兩朵。這些茶花必須純色,若是紅中夾白,白中帶紫,便是下品了。”金庸在這段文章中一連提到了5個茶花品種,對於花色的描述,可能存在真真假假,但是對於茶花名稱還是很有意義的。據我個人有限的茶花知識,我所知道的,比如“十三太保”這個品種在臺灣還有,據我們對這個品種的觀察,我們認為“十三太保”就是現在福建的“五寶”。“七仙女”這個品種,福建也有同名的“七仙女”茶花品種;“二喬”在福建也還有。
“‘八仙過海’中必須有深紫和淡紅的花各一朵,那是鐵柺李和何仙姑,要是少了這兩種顏色,雖然是八色異花,也不能算‘八仙過海’,那叫做‘八寶妝’,也算是名種,但比‘八仙過海’差了一級。”“八仙過海”雖然我們現在無從查找這個品種,但是現在依然流傳的類似品種還是有的,如“八寶仙”,“麗春八寶”。而“風塵三俠”應該就是現在的“三學士”了。
“白瓣而灑紅斑的,叫作‘紅妝素裹’。白瓣而有一抹綠暈、一絲紅條的,叫作‘抓破美人臉’,但如紅絲多了,卻又不是‘抓破美人臉’了,那叫作‘倚欄嬌’。金庸在這段文章中一連提到了3個茶花品種,而這三個品種如今都還有人種植。除了其中”紅裝素裹“成了稀缺品種之外,其他兩個品種在市面上還能夠買到。
“那本大白花而微有隱隱黑斑的,才叫作‘滿月’,那些黑斑,便是月中的桂枝。那本白瓣上有兩個橄欖核兒黑斑的,卻叫作‘眼兒媚’。在這段文章中,金庸提到了兩個品種,分別是:滿月和眼兒媚。這兩個品種很類似,都是白底花色帶黑斑。儘管目前我們還沒見過這樣的茶花品種,或許將來的茶花育種工作者能夠培育出帶黑斑的茶花新品種。
金庸還寫到了一個五色斑斕的茶花,王夫人稱它為”五色茶花“而段譽說這個品種叫”落地秀才“,因為比”十八學士“少一色,只有十七色,所以才叫”落地秀才“。雖然茶花不可能有這麼多種顏色,但是我們不得不佩服金庸先生的才華,他至少在《天龍八部》介紹了10多個茶花品種,而這些品種大多數是真實存在的。且不說金庸先生對這些品種的描述是否完全正確,在他的武俠世界裡卻為我們呈現了一幅五彩繽紛的茶花景觀,讓我們沉浸其中不能自拔。
今天我們僅僅通過茶花的視角來欣賞金庸先生的武俠文學,領略其中的魅力。
閱讀更多 茶花微視界 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