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投資盛宴:曾經挽救危機 如今成爲問題

在2008年的金融危機中,雷曼兄弟(Lehman Brothers)轟然倒下,隨後,中國國家資本主義充當了危機中的救援者。

中國的經濟增速正在放緩,但債務助推的基建項目支出並沒有減少。

感謝中國以無與倫比的速度建造了全世界最大規模的高鐵網絡、機場、地鐵以及城際高速路。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斯蒂格利茨(Joseph Stiglitz)指出,多虧了中國這種狂熱的投資,全球經濟才得以避免陷入衰退。

當年中國政府實施的經濟刺激舉措留下了鉅額債務和龐大的工業過剩產能,這種狀況常常被認為是投資盛宴的後遺症。但這場盛宴並未謝幕。事實上它的熱度有增無減。

目前,債務總額與國內生產總值(GDP)之比已從低於160%大幅升至近260%。與投資熱潮開始之初相比,過去12個月間,債務總額與GDP之比變得更高了。只是現在,中國已無法吸收所有新增投資。大部分新增投資都將被浪費,企業則在舉新債償舊債。

然而這種勢頭卻並未減弱,因為中國領導層為維持經濟增長已是不惜一切代價;儘管中國經濟正成功向消費驅動型模式轉型,但卻無法彌補製造業和投資下滑所流失的經濟增幅。

經濟學家在很長一段時間都認為,中國能負擔得起這種揮霍的成本。他們注意到,中國政府的總體負債規模還算適中,國民儲蓄率居高不下,而且中國的債務基本上都是本幣債務,因此也不存在海外債權人撤資並引發兌付危機的風險。

但現在看起來,這樣的說法給人一種虛假的安全感。隨著債務的不斷膨脹,市場已經確信中國的“最後清算日”越來越近。

這話沒錯。但會是什麼時候呢?如果投資者認為中國的金融危機近在咫尺,那他們就錯了。沒有理由立刻恐慌。根據一些估算,按照現有的債務擴張速度,中國將在大約五年後陷入更加危險的境地。屆時,中國的經濟失衡可能會跟印尼和韓國等東亞國家金融系統崩潰之前的狀況相似。

然後,這種推算國家金融系統崩潰的科學並不可靠。日本就是一個例子,該國極其龐大的債務規模幾乎無限擴張,然而卻並未引發危機。但中國的情況有一點很明確:與過去經歷的債務狂潮不同,這一次中國無法通過經濟增長來解決債務問題。中國的債務擴張速度已經超過了其GDP的增長速度。

這些債務中的大部分來自鋼鐵、造船、煤炭、玻璃、水泥等傳統行業的國有企業,這些行業的利潤一直在下滑,出廠價已經持續下跌了將近四年。

具有諷刺意味的結果是,七年前穩定世界經濟的中國,現在是即將來臨的動盪的根源,不管動盪什麼時候以何種方式出現。

正是這一不確定性讓從巴西到印尼的投資者感到緊張。能夠把資金撤出中國的有錢人都在這麼做。不光是看衰中國的人士,連主流經濟學家也開始調整他們的預測,認為中國有可能永遠不會放鬆信貸,而債務將持續增加直至因不堪重負而崩潰。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nternational Monetary Fund, 簡稱:IMF)經濟顧問兼研究部門主任(即首席經濟學家)奧布斯特費爾德(Maury Obstfeld)在他近期對2016年世界經濟的調查中表示,他認為中國從被耗盡的工業機器中擠出增長的努力蘊含內在風險。他寫道,中國長期以來設定並達成經濟增長目標的做法可能只會加劇經濟失衡,埋下禍根。

這對世界經濟來說是個大問題,因為中國佔全球GDP增幅的30%左右,石油消費量的12%,鋼鐵、銅和水泥需求的一半左右。

牛津經濟研究院(Oxford Economics)亞洲經濟部門主管高路易(Louis Kuijs)問到,會出現危機嗎?這取決於對危機如何定義。他預計未來幾年政府將會出手救助銀行業,不過他認為情況可控。

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至少在口頭上承認了這個令世界其他地區感到擔憂的問題。黨刊《求是》雜誌援引習近平的話稱,如果中國走到過度刺激的老路上去,將會帶來新的矛盾和問題。

然而他似乎忽略了自己的建議。兩年前,為解決銀行系統的壞賬問題,財政部門引入了一個新的計劃,將地方政府控制實體的銀行貸款(大多與下滑的房地產市場有關)置換為地方政府債券。這一安排應當降低了銀行貸款的總體規模。但銀行只是以新的貸款填補了窟窿。實際上,政府創造了一個全新的信貸流。

債務問題目前失去控制的一個確切跡象是:除了用最隱晦的術語略有提及外,政壇人士已不再談論這個問題。

在近期召開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這個規格最高的年度經濟工作會議上,這個問題幾乎隻字未提。

不願面對令人不悅的現實在很大程度上是出於政治原因。習近平自身的信譽正在受到考驗。習近平在三年前上臺時承諾,要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因此經濟增長必須保持強勁,達不到目標是不能容忍的。

習近平也在追求其他目標:到2021年中國共產黨建黨100週年時,中國人均GDP比2010年翻一番;到2049年新中國成立100週年時,中國要躋身世界中等發達國家之列。

不幸的是,萬有引力定律不可違。在無法解決的債務問題重壓之下,中國經濟在持續幾十年高增長之後將回歸現實。來源:華爾街日報中文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