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今歷史忠誠之人:歸政成王之周公,精忠報國之岳飛

周公

周公,姬姓,名旦,是周文王姬昌第四子,周武王姬發的弟弟,曾兩次輔佐周武王東伐紂王,並製作禮樂。因其采邑在周,爵為上公,故稱周公。周公是西周初期傑出的政治家、軍事家、思想家、教育家,被尊為“元聖”和儒學先驅。

古今歷史忠誠之人:歸政成王之周公,精忠報國之岳飛


周公一生的功績被《尚書·大傳》概括為:“一年救亂,二年克殷,三年踐奄,四年建侯衛,五年營成周,六年制禮樂,七年致政成王。”周公攝政七年,提出了各方面的帶根本性典章制度,完善了宗法制度、分封制、嫡長子繼承法和井田制。周公七年歸政成王,正式確立了周王朝的嫡長子繼承製,這些制度的最大特色是以宗法血緣為紐帶,把家族和國家融合在一起,把政治和倫理融合在一起,這一制度的形成對中國封建社會產生了極大的影響,為周族八百年的統治奠定了基礎。

古今歷史忠誠之人:歸政成王之周公,精忠報國之岳飛


周公盡心輔佐武王,武王死後,又盡心輔佐成王,成王當時還是小孩,幸得周公代理天子職權,一心朝政,忠心不二。排內憂,徵外患,鞏固了周王朝的統治,並給“成康之治”奠定了基礎。周公是忠臣的傑出代表,不戀於權位,成王長大之後,反政於成王,成為千古美談。


岳飛

岳飛(1103年3月24日-1142年1月27日),字鵬舉,宋相州湯陰縣(今河南湯陰縣)人,抗金名將,中國歷史上著名軍事家、戰略家、書法家、詩人、抗金英雄 ,民族英雄,位列南宋中興四將之首。

古今歷史忠誠之人:歸政成王之周公,精忠報國之岳飛


岳飛於北宋末年投軍,從建炎二年(1128年)遇宗澤起到紹興十一年(1141年)為止的十餘年間,率領岳家軍同金軍進行了大小數百次戰鬥。靖康元年(1126年)岳飛應招在相州參加趙構為大元帥的部隊。金軍南下江南,岳飛獨樹一幟,堅持抗金,收復建康。紹興三年(1133年),被任命為沿江制置使,他念念不忘收復中原。次年春,岳飛收復襄陽六郡。紹興六年(1136年)率師北伐,順利攻下了伊、洛、商、虢等州,兩河人民奔走相告,各地義軍紛紛響應。

紹興十年(1140年),完顏兀朮毀盟攻宋,岳飛揮師北伐,先後收復鄭州、洛陽等地,又於郾城、潁昌大敗金軍,進軍朱仙鎮。趙構、秦檜卻一意求和,以十二道“金字牌”下令岳飛班師。遭受秦檜、張俊等人的誣陷入獄。1142年1月,岳飛以莫須有的罪名,與長子岳雲和部將張憲同被殺害。宋孝宗時岳飛冤獄被平反,改葬於西湖畔棲霞嶺。追諡武穆,後又追諡忠武,封鄂王。

古今歷史忠誠之人:歸政成王之周公,精忠報國之岳飛


岳飛於敗軍之際、危難之間,挺身而出,意欲興復宋室,挽救人民。於是他率軍收復失地,力圖中興,任勞任怨。但是受到奸臣所害,其志不成,令人惋惜。被詔進京時,即使他已料到自己可能為人陷害,但他仍然嚴令部下不許貿然行事。可憐精忠報國,成為絕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