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22 魯隱公代理國君11年,有的是機會轉正,最後為何慘死大臣之手

歡迎來到小城庸人趣聊歷史,找個舒服的姿勢我們開聊。

司馬遷在寫有關於春秋的時候,曾經寫道:

“弒君三十六,亡國五十二,諸侯奔走不得保其社稷者不可勝數。”

春秋時期簡直亂到不能想象,就好像那時候滿地都是錢,誰都能去撿,互相之間又沒有什麼約束,都是搶來搶去的,不是你死就是我活。

今天要聊得這位就是本來不應該死,卻被手下大臣無辜暗殺的代理國君——魯隱公。

魯隱公代理國君11年,有的是機會轉正,最後為何慘死大臣之手

春秋諸侯的影視形象

魯隱公是魯國的第十三代國君,但是嚴格的說他只能算是代理國君。

因為當時魯隱公的爸爸魯惠公有兩個兒子,一個叫做允(後來的魯桓公),一個叫做息姑(現在的魯隱公)。

魯惠公在世的時候立"允"為太子,本意就是想讓他接替魯國王位,但是魯惠公去世的太早了,太子還非常的年幼根本當不了國君,這個時候大家就建議由"允"的哥哥,息姑出來先代替國君輔助太子掌政,等太子長大了再把王位還給太子,就好比當年的周公輔助年幼的成王一樣。

所以後人稱息姑為魯隱公,隱就是代理的意思。

魯隱公代理國君11年,有的是機會轉正,最後為何慘死大臣之手

周公輔成王

可是這位魯隱公居然代理了11年之久。

在這11年之中按理說應該有的是機會把年幼的太子殺掉,自己也是魯惠公的兒子,如果太子死了,那麼自己當魯國國君也是名正言順的,沒有人會站出來反對,可是他卻一直都沒這麼做。

估計魯隱公應該是從來沒這麼想過,他沒想過,但是他的手下肯定想過。因為其中一個叫做羽父的大臣,直接跟魯隱公談條件說,他替魯隱公殺了太子,讓魯隱公成為正式的魯國國君,但是魯隱公要讓他成為魯國權力最大的太宰。

這是一個什麼樣的大臣,替國君出主意還要談條件,簡直就是在要挾魯隱公。

魯隱公代理國君11年,有的是機會轉正,最後為何慘死大臣之手

羽父(劇照)

可是接下來魯隱公的反應,讓我們覺得更加的意外。

按理說,如果我們是魯隱公肯定當場就把羽父給殺了,這個人不是明擺著要反嗎?留著早晚都是禍害!

但是魯隱公只是表示不同意羽父的行為,並沒有處理他,而且還說自己要退休了,正準備把王位還給自己的弟弟呢?你就別殺他了。

結果羽父轉身就到太子那裡誣陷魯隱公要殺了他,太子(未來的魯桓公)一害怕,羽父又故伎重演,再一轉身把魯隱公給殺了。

魯隱公代理國君11年,有的是機會轉正,最後為何慘死大臣之手

魯桓公(劇照)

從這件事情我們可以看出來,魯隱公雖然只是代理國君,但好歹也是一國之君,怎麼感覺一直被別人玩弄在手掌之中呢?

魯隱公既不想篡權也不殺掉有反叛之心的大臣,作為一國之君為什麼會這樣呢?

難道是魯隱公對魯國一點都不負責任嗎?

魯隱公代理國君11年,有的是機會轉正,最後為何慘死大臣之手

魯國在春秋初期是中原大國

其實魯隱公在位11年對魯國是非常付責任的!

魯隱公在位第一年,為了鞏固魯國在中原的地位,就積極地採取了外交政策。《左傳》中記載道:

三月,公及邾儀父盟於蔑,邾子克也。

魯隱公是正月即位的,兩個月之後的三月就和周邊的邾國結盟了,很有可能在魯隱公即位的兩個月時間內,他連自己即位的事情還沒完全處理結束,就已經開始出來為魯國處理國際關係了,可見魯隱公是時刻想著魯國的未來。

魯隱公代理國君11年,有的是機會轉正,最後為何慘死大臣之手

邾國是位於魯國和宋國交界處的小國

而且在結盟了邾國以後,緊接著當年的九月又跟宋國友好結盟了,而且還解決了魯,宋兩國的歷史遺留問題,《左傳》中記載道:

惠公之季年,敗宋師於黃。公立而求成焉。九月,及宋人盟於宿,始通也。

跟宋的結盟是很了不起的,因為春秋初期的幾個主要大國就是鄭、宋、魯、齊、衛等這幾個國家。而在魯惠公晚年的時候,魯國跟宋國還打過仗,兩國關係不太友好。

等魯隱公即位的時候,直接就把不友好的國際關係,轉化成國際盟友了,讓魯國在國際上多了一個強大的盟友。

魯隱公代理國君11年,有的是機會轉正,最後為何慘死大臣之手

宋國就在魯國的下面

而且不僅如此,連當初殺了周幽王的犬戎都跑過來跟魯國要結盟,剛開始魯隱公是拒絕的,估計是考慮到萬一跟犬戎結盟,對自己的影響很不好。

但是犬戎來一次結盟不成,過了半年又來了,魯隱公實在不好退卻才答應的結盟,這件事《左傳》中也有記載:

二年春,公會戎於潛,修惠公之好也。戎請盟,公辭。戎請盟。秋,盟於唐,復修戎好也。

而且除了這些國家以外,當時還有兩個小國因為朝見魯隱公發生了一件非常有意思的事情。

當時滕國,薛國的使者都來朝見魯隱公,為了能夠快速跟魯國建立友好盟友關係,他們在進殿的時候,因為誰先誰後的問題,居然吵起來了,最後靠魯隱公出來調解分出先後,兩國使者才算罷休。

魯隱公代理國君11年,有的是機會轉正,最後為何慘死大臣之手

兩國的使者居然因為覲見順序而爭吵

魯隱公在位代理國君十一年,可以說是非常的替魯國著想,是非常負責的代理國君,因為魯隱公的外交貢獻,和當時的宋、鄭、衛、齊、陳等多個大諸侯國都建立了友好關係。

儘管外面一直都是打打殺殺。

但是魯隱公在位的十一年,魯國一直在混戰中保持著和平狀態,這對魯國的百姓來講真是莫大的幸福,造福百姓又不篡權舞弊,可以算得上春秋時期國君中的上等國君了。

但是為什麼手下的大臣就敢把他刺殺了呢?

魯隱公代理國君11年,有的是機會轉正,最後為何慘死大臣之手

影視劇中刺客形象

主要還是因為魯隱公的性格過於傳統。

因為魯國是春秋時期的禮儀大國,而魯隱公認為自己只是代理國君,所以連魯隱公的母親去世的時候,他都沒有以正式國君母親的身份為她舉行喪葬大禮,《左傳》中記載道:

夏,君氏卒。聲子也。不赴於諸侯,不反哭於寢,不祔於姑,故不曰薨。不稱夫人,故不言葬,不書姓。為公故,曰「君氏」。

君氏就是魯隱公的媽媽,因為魯隱公只是代理國君,所以只能稱她為“君氏”,也不能有正式的太后喪禮,不然就是不符合規矩。

所以他認為自己搶太子的位置也是不合規矩的,自己就沒有想過篡權,真的是等著把國君之位還給慢慢長大的太子。

魯隱公代理國君11年,有的是機會轉正,最後為何慘死大臣之手

魯隱公雕像

而魯隱公被暗殺還有另外一個原因,就是是他過於善良,缺乏剛毅的一面。

雖然魯隱公採取了很多外交手段,但是當盟友向他請求發兵的時候,他幾乎很少發兵,而且在魯國內經常發生沒有他命令的情況下,很多大臣擅自行動,《左傳》中記載:

魯隱公元年,夏四月,費伯帥師城郎。不書,非公命也。

新作南門。不書,亦非公命也。

在魯隱公代理王位的第一年,朝中的大夫,自己的堂弟費伯居然跑到郎城自己建城牆去了,擺明了是不服魯隱公的管理要自立。

而且還有一次冬天的時候,不知道是誰,也是在沒有他命令的情況下,居然敢私自建南門。

魯隱公代理國君11年,有的是機會轉正,最後為何慘死大臣之手

自己的大臣竟然私自建城

這兩件事情魯隱公都沒管,也就是間接的說明了大家都會認為魯隱公很好欺負,在國內就會沒什麼威信可言了。

如果這些不管,可能影響也不會特別大,但是接下來的這件事,魯隱公也不去管,就徹底地為魯隱公埋下了死亡的種子,《左傳》記載:

宋公使來乞師,公辭之。羽父請以師會之,公弗許,固請而行。故書曰「翬帥師」,疾之也。

當年宋國派使者來魯國請兵攻打鄭國,魯隱公不同意出兵,羽父竟然私自帶兵跟著宋國使者一起去戰場了,而且這次羽父也沒被處理。

這還了得嗎?

羽父連軍隊都敢私自挪用了,魯隱公居然還留著他,所以最後只能是自己被刺殺!

魯隱公代理國君11年,有的是機會轉正,最後為何慘死大臣之手

魯隱公最終被刺殺

所以說好人也不能太好了,必要的時候還要懲治一下壞人,不然最終結果就是壞人越來越壞,自己被欺負的越來越慘。

因為所有的壞人,都是好人慣出來的!

如果魯隱公一開始就制止他們的行為,相信也不會有這樣的結局,您覺得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