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馬懿一統三國落得千古罵名,而諸葛亮輸了卻爲何萬人傳頌

號稱呼風喚雨的諸葛亮,居然在能殺死最大對手——司馬懿的關鍵一戰中被風雨礙事,這場雨不單止湮滅了可以燒死司馬懿的火,更湮滅了諸葛亮光復漢室的希望。有興趣的朋友可以翻看我的上期文章。今期我們再來說諸葛亮司馬懿這對畢生的對手。在眾多三國的人物之中,有一個人是不得不提,他就是蜀國丞相諸葛亮。諸葛亮堪稱是三國演義的金漆招牌,撐起了整個三國的高潮部分,在演義裡簡直是神一般得存在。如此神通廣大的諸葛亮也有一個旗鼓相當的對手,他就是魏國將軍司馬懿。無論是小說中還是歷史上,二人相鬥了十幾年,以諸葛亮病逝五丈原畫上句號,最終司馬懿回國之後搞政變,引領他的後代結束亂世一統三國。但千百年以來,贏家司馬懿一統三國卻落得千古罵名,敗者諸葛亮卻被後人萬世傳頌,這到底是為什麼呢?

司馬懿一統三國落得千古罵名,而諸葛亮輸了卻為何萬人傳頌


在厚黑學的範疇裡,贏家是活到最後,笑到最後的人。司馬懿毫無疑問是整個三國最大的贏家,不單止自己成功了,還引領後代一起成功。但是比起他的老對手諸葛亮,就算司馬懿活得比他長,笑到了最後,但在所有老百姓心中,司馬懿還是比不上諸葛亮,原因有三:第一,名分不同,立場不同。諸葛亮五次北伐,無一不是宣揚“匡扶漢室,統一中原”。在那個三國鼎立得年代,真正得漢朝早已被曹魏取代了,剩下唯一能夠代表漢朝的,也只剩下蜀國,所以後世都稱蜀國為蜀漢,在大義名分上,諸葛亮作為道義代表堪稱是最高峰,反觀曹魏政權本來就是“篡朝奪權”的亂臣賊子。司馬懿效忠的曹魏對抗諸葛亮效忠的蜀漢,在老百姓心中自然就是邪惡對正義。天下就算三分,在人們的心中,存在四百多年的漢朝才是正統,觀念一旦形成,就很難改變的了。

司馬懿一統三國落得千古罵名,而諸葛亮輸了卻為何萬人傳頌


第二,炒作。諸葛亮一生鞠躬盡瘁,死而後已。白帝城託孤之後,一首出師表代表諸葛亮的畢生宏願。這個傳統形象哪怕是在三國結束之後都繼續代代相傳。唐朝的大詩人杜甫甚至專門為諸葛亮作了一首《蜀相》,把諸葛亮偉光正的高大形象進一步放大,其中的:“三顧頻煩天下計,兩朝開濟老臣心。出師未捷身先死,長使英雄淚滿襟。”簡直是經典中的經典。元末的羅貫中先生撰寫的《三國演義》更是將諸葛亮描述得出神入化,呼風喚雨,神機妙算,決戰於千里之間,簡直就是神一樣得存在。《三國演義》將諸葛亮棒上了天,就必須塑造一個旗鼓相當卻稍遜的對手,整個三國,除了司馬懿,誰適合?於是乎司馬懿被《三國演義》摔下了地。

司馬懿一統三國落得千古罵名,而諸葛亮輸了卻為何萬人傳頌


第三,後代的作為不同。諸葛亮病逝後,兒子諸葛瞻在鄧艾偷襲成都一戰中,寡不敵眾,跟諸葛亮的孫子諸葛尚一併戰死沙場。在古代,這叫精忠報國,為國犧牲,是國與家最好的榜樣。有哪一代的君王不希望自己的臣子忠君愛國?於是乎諸葛亮就被後人口口相傳,變成教子有方,盡忠職守的好榜樣,反觀司馬懿,整個三國亂世,他做了最後的大贏家,奪了曹魏的政權,雖然沒有直接篡位,但他的兒子們一個個做事比他還要絕,先廢皇帝,心氣不順之後還要把他殺了,這在古代就是大逆不道的亂臣賊子,試問哪個君王敢樹立這種典範?殺皇帝奪權都算了,假如能夠給老百姓帶來好日子我相信大家也不說什麼,但司馬懿的後代不是這樣想的,晉朝建立,亂世結束之後,司馬懿的孫子晉武帝司馬炎馬上開始醉生夢死的生活,絲毫不管百姓的死活,奢侈鬥富,縱容腐敗,整個朝野除了自己的朋黨,治國能才鬥得不到重用,晉武帝司馬炎一死,八王之亂一打就是十幾年,整個國家硝煙四起,民不聊生。之後五胡入侵,晉室南遷。整個北方漢族幾乎被少數名族趕盡殺絕。司馬家族權力被架空,成了傀儡。從此之後,中原開始了長達三百年的大分裂,國家分裂,北方漢族差點被殺光,就這一點,司馬家就應該被釘在恥辱柱上。哪怕司馬懿本領再高,想翻身都難,畢竟他的後代犯下的罪對漢族造成的傷害和付出的代價太大了。

司馬懿一統三國落得千古罵名,而諸葛亮輸了卻為何萬人傳頌


最後,總結來說,諸葛亮和司馬懿都是三國的奇才。諸葛亮六出祁山,勞師動眾卻無所收益,司馬懿卻因為對抗諸葛亮,把整個軍權一點點拿到手,直到掌握了整個魏國的實權。從成功學來說,司馬懿被諸葛亮成功得多。但從名聲來說,諸葛亮是流芳百世,萬人傳頌。司馬懿不遺臭萬年就不錯了,誰讓自己沒有大義名分,沒有道德制高點,還留下一群不爭氣得後代。這才是大軍師司馬懿的悲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