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終於結婚了,卻花光了父母大半輩子的積蓄」

每逢節假日,是結婚的高峰期,大多數人都熱衷於對婚禮大操大辦,以此來彰顯自己的身份地位,攀比,浮誇,很多惡俗也是愈演愈烈。人們常說,生活要有儀式感,但這種儀式早已背離初衷,將本來輕鬆愉快的事情變成了生活的枷鎖,令人身心俱疲,不堪重負。

“我終於結婚了,卻花光了父母大半輩子的積蓄”

李羽和周婉結婚的時候,幾乎掏空了雙方父母所有的積蓄。兩個人都是獨生子,在新一線城市有了穩定的工作,落下了戶口,父母是三四線城市普通的工薪階層,如今孩子要結婚了,老一輩可謂是歡喜又憂愁。

“我終於結婚了,卻花光了父母大半輩子的積蓄”

要知道房價居高不下的今天,單憑兩人的工資買房,不知道要攢到什麼時候了,為了孩子們能幸福生活,老一輩只得把自己省吃儉用了多年攢下來的積蓄通通奉獻出來,李羽的父母至今仍然住在老舊並不寬敞的小區裡,卻買下了新一線城市市中心的三居室,有寬敞明亮的廚房和舒適朝陽的臥室,配著高檔的裝修和高品質傢俱,對工薪族來說,很是大手筆了,而周婉的父母怕自己的女兒嫁過去受委屈,硬是賣掉了自己住了多年的大房子換了處小房子,車也變賣了,給女兒買了個一居室,還陪嫁了十萬現金過去,周婉也清楚,這已經是父母全部的積蓄了,甚至還可能揹負了債務。婚禮也是費盡了心思,豪華的酒店,氣派的車隊,人山人海的酒席,設計感十足的佈置,一筆筆不菲的費用,壓在老一輩頭上,婚禮很風光,但背後卻是真金白銀的心酸。

“我終於結婚了,卻花光了父母大半輩子的積蓄”

有人不禁問,人這一輩子真正的意義究竟是什麼,難道就是為了結婚生子,繁衍後代,而後為了子女花盡所有的心血和積蓄,犧牲自己的追求,只願孩子幸福?

人們苦苦追求的儀式感,是否早已淪為了形式主義,徒有一個虛榮的外殼,卻沒有實質。真正的儀式感,可以讓我們記住人生中那些特殊的時刻,是發自內心的一種真誠,重在人與人之間的交流和情感,是為了讓日夜奔波的人們匆匆之餘不至麻木,對生活依然有激情有希望,而一旦這種儀式只浮於表面,生搬硬套,成為一種炫耀和自欺欺人,就會變成一種虛妄,甚至是荒誕。

“我終於結婚了,卻花光了父母大半輩子的積蓄”

隨著結婚成本的不斷增加,結個婚,可能透支了兩代人的幸福,但這樣是否值得呢?

其實,結婚成本的高低是由心來規定的,而導致結婚成本高的原因,一是由於對物質的貪求,精神層面的空虛,二是由於攀比和從眾,就好像結婚是給別人看的,內心充斥著浮躁,卻不考慮長久的婚姻生活該如何踏實得過,加上父母對子女婚姻的過度介入和操控,導致子女不獨立,啃老現象普遍。

“我終於結婚了,卻花光了父母大半輩子的積蓄”

說到底,婚禮、新房只是一個起點,真正維繫婚姻的,是兩個人相濡以沫的態度和刻在心底的責任,儀式本該發自內心,不要執念於儀式本身而迷失了自我。

-END-

你認為結婚的高昂成本是否應該由父母承擔?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