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终于结婚了,却花光了父母大半辈子的积蓄”

每逢节假日,是结婚的高峰期,大多数人都热衷于对婚礼大操大办,以此来彰显自己的身份地位,攀比,浮夸,很多恶俗也是愈演愈烈。人们常说,生活要有仪式感,但这种仪式早已背离初衷,将本来轻松愉快的事情变成了生活的枷锁,令人身心俱疲,不堪重负。

“我终于结婚了,却花光了父母大半辈子的积蓄”

李羽和周婉结婚的时候,几乎掏空了双方父母所有的积蓄。两个人都是独生子,在新一线城市有了稳定的工作,落下了户口,父母是三四线城市普通的工薪阶层,如今孩子要结婚了,老一辈可谓是欢喜又忧愁。

“我终于结婚了,却花光了父母大半辈子的积蓄”

要知道房价居高不下的今天,单凭两人的工资买房,不知道要攒到什么时候了,为了孩子们能幸福生活,老一辈只得把自己省吃俭用了多年攒下来的积蓄通通奉献出来,李羽的父母至今仍然住在老旧并不宽敞的小区里,却买下了新一线城市市中心的三居室,有宽敞明亮的厨房和舒适朝阳的卧室,配着高档的装修和高品质家具,对工薪族来说,很是大手笔了,而周婉的父母怕自己的女儿嫁过去受委屈,硬是卖掉了自己住了多年的大房子换了处小房子,车也变卖了,给女儿买了个一居室,还陪嫁了十万现金过去,周婉也清楚,这已经是父母全部的积蓄了,甚至还可能背负了债务。婚礼也是费尽了心思,豪华的酒店,气派的车队,人山人海的酒席,设计感十足的布置,一笔笔不菲的费用,压在老一辈头上,婚礼很风光,但背后却是真金白银的心酸。

“我终于结婚了,却花光了父母大半辈子的积蓄”

有人不禁问,人这一辈子真正的意义究竟是什么,难道就是为了结婚生子,繁衍后代,而后为了子女花尽所有的心血和积蓄,牺牲自己的追求,只愿孩子幸福?

人们苦苦追求的仪式感,是否早已沦为了形式主义,徒有一个虚荣的外壳,却没有实质。真正的仪式感,可以让我们记住人生中那些特殊的时刻,是发自内心的一种真诚,重在人与人之间的交流和情感,是为了让日夜奔波的人们匆匆之余不至麻木,对生活依然有激情有希望,而一旦这种仪式只浮于表面,生搬硬套,成为一种炫耀和自欺欺人,就会变成一种虚妄,甚至是荒诞。

“我终于结婚了,却花光了父母大半辈子的积蓄”

随着结婚成本的不断增加,结个婚,可能透支了两代人的幸福,但这样是否值得呢?

其实,结婚成本的高低是由心来规定的,而导致结婚成本高的原因,一是由于对物质的贪求,精神层面的空虚,二是由于攀比和从众,就好像结婚是给别人看的,内心充斥着浮躁,却不考虑长久的婚姻生活该如何踏实得过,加上父母对子女婚姻的过度介入和操控,导致子女不独立,啃老现象普遍。

“我终于结婚了,却花光了父母大半辈子的积蓄”

说到底,婚礼、新房只是一个起点,真正维系婚姻的,是两个人相濡以沫的态度和刻在心底的责任,仪式本该发自内心,不要执念于仪式本身而迷失了自我。

-END-

你认为结婚的高昂成本是否应该由父母承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