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心安處是吾鄉丨書法藝術家「張岩」專訪

此心安處是吾鄉丨書法藝術家「張巖」專訪

張巖

2004年畢業於中央美術學院中國畫系,獲學士學位;

2008年畢業於中央美術學院中國畫學院,獲碩士學位;

2016年考入中央美術學院研究生院,攻讀博士學位。

現工作於北京大學哲學系。

參加展覽

2016年 “「相生」中韓國際藝術家交流展”,北京;

2016年 “以臨為本——北京大學

校友書畫協會臨帖展”,北京;

2017年 “張巖、韓玉虎書畫印雙個展”,北京;

2018年 “寸耕堂師生書法作品展”,山東。

· 藝術道路上的忠誠

張巖少習書畫,為人謙和,對待藝術之道非常認真,修習書法數載,其藝術創作始終忠於內心,且不斷吸收進取。張巖在求學路上堅守內心,因為這段路程關乎一個不斷奮進的理想。

2000年入學中央美術學院後,張巖在中國畫學院書法工作室度過了七年時光,研究生時期跟隨導師王鏞進行書法形式美的研究。王鏞老師要求學生不僅要掌握系統的書法知識,而且要成為書、畫、印創作方面的複合型人才,這無疑為張巖以後學習的深度和發展空間都提供了一種寬闊的視野和巨大的能量。2016年,張巖繼續攻讀王鏞老師的博士學位,研究書畫印創作。

此心安處是吾鄉丨書法藝術家「張巖」專訪

小楷-《心經》丨40.0x40.0cm丨書法

·美院餘韻 燕園清風

求學於中央美術學院,就職於北京大學。這兩所頂尖院校所賦予張巖的品質各有所長,她始終能兼容幷蓄,其藝術創作在理論和實踐兩方面都有很高的修養,作品形神兼具。

當時的書法系隸屬於造型學院,近幾年才改為中國畫學院。以造型、視覺方面創作為主的造型學院,讓張巖的書法創作注重結體和章法的同時,也更加註重創新,深刻體現了“筆墨當隨時代”的理念。

此心安處是吾鄉丨書法藝術家「張巖」專訪

“我的碩士畢業論文《尚逸——宋代書法的審美取向》,這個課題到目前為止一直是我所關注的,我在論文中談到宋人書法追求的“尚逸”思想,這是其深層次的審美追求,也是我一直追尋的創作狀態。這裡的“逸”指的就是天真自然,率性而為,不計工拙等方面,這是中國文人書畫的審美追求,對我的創作一直都產生著影響。”

此心安處是吾鄉丨書法藝術家「張巖」專訪

小楷-李商隱《無題·相見時難別亦難》

40.0x40.0cm丨書法

北京大學雖然不是專業性的藝術院校,但其良好的人文氛圍和哲學專業獨特的研究視角,反而對張巖的藝術產生積極影響, 創作方面的著眼點更多放在如何更好地繼承傳統和臨創轉換上。在北大期間,張巖研讀了大量哲學等人文領域的著作,在中國哲學方面有豐厚的集納,促進了她對中國傳統書畫藝術的理解。

“我非常有幸在中央美術學院學習,在北京大學哲學系工作,這是在各自專業領域領先的兩所國內頂尖學府。我可以學習兩校的長處,兼收幷蓄,我想這對於一位藝術創作者來說,是非常寶貴、難得的機會。而哲學學科中的美學專業,對於我的創作更是具有理論指導意義。”

此心安處是吾鄉丨書法藝術家「張巖」專訪

小楷-《桃花源記 》丨45.0x33.0cm丨書法

· 張巖與她的書法

張巖的書法作品,具有紮實的功力,出入傳統,也緊隨時代,字體峻朗清逸,瀟灑自然。觀其書法作品,自有一番灑脫蘊含其中,不疾不徐,不枝不蔓。饒有唐人法度,又兼參宋元靈動。

“在我的作品中,我更多關注漢字的造型,加強了如收放、乾溼、方圓、大小、線條與塊面等形式方面的處理。”

此心安處是吾鄉丨書法藝術家「張巖」專訪

小楷-李白《將進酒》

40.0x40.0cm丨書法

隨著不斷地深入研究,張巖認識到關於當今書法生態的轉換問題。書法已不再屬於實用藝術,其評判標準也從實用轉向了造型藝術。相應地,當今書法要用視覺藝術的構成規律來審視,運用其範疇、理論和方法,結合書法藝術自身的特點進行創作,這些構成了現在的書法欣賞。

“我喜歡唐代著名小楷《靈飛經》中的精勁靈動、秀媚舒展。正如清包世臣所評價:‘如新鶯歌白囀之聲’。在煩囂嘈雜的塵世中,尋求心靈的一絲安靜。此心安處是吾鄉。《心經》、《將進酒》等這些小楷作品,正能體現我個人的狀態。於寧靜的環境中,燃上一株素香,手書一篇《心經》、《蘭亭》,是何等愜意之事? 源自內心的創作是真誠的。”

▼此作品 請橫屏觀看

此心安處是吾鄉丨書法藝術家「張巖」專訪

小楷-莊子《大宗師》節選

138.0x34.0cm丨書法

北京大學哲學系教授朱良志先生

《出入傳統 峻朗清逸—讀張巖書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