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策衍變透露A股未來走向,數據揭示熊市將結束

今天,本文特意梳理了一下最近兩個月與A股相關且比較重要的政策,現在拿出來分享給大家,繼而讓大家更清楚更明白的看懂管理層的意圖。

9月6日

證監會細化上市公司回購規則;社保基金試點長期考核!一年一考核變五年一考核

10月19日

國務院副總理劉鶴、央行行長易綱、銀保監會主席郭樹清、證監會主席劉士餘分別發表了力挺A股的言論,確認當前股市估值已處於歷史較低水平另外,就化解股權質押給出了一定的解決辦法,並完善股份回購制度、深化併購重組市場化改革等六方面來穩定和提振市場信心。

10月30日

證監會罕見性的盤中發佈聲明,正在按照國務院金融穩定委員會的統一部署,圍繞資本市場改革,加快推動提升上市公司質量(加強上市公司治理,規範信息披露和提高透明度,創造條件鼓勵上市公司開展回購和併購重組)、優化交易監管、鼓勵價值投資

等三方面工作。

銀保監會副主席王兆星表示,強化制度建設,加強公司治理,提高市場透明度,完善法制建設,加強對投資者保護,這些將是我們促進資本市場健康發展的下一步重點。據王兆星瞭解,國務院金融穩定發展委員會在這方面將繼續加大力度,採取措施。

從上述政策不難看出,管理層更著重A股的長期建設,若不是美股暴跌拖累A股破位下行,引發股權質押“爆雷危機”,10月19日的“救市”政策也不會那麼快出來。此外,上述三次都提到了上市公司股份回購問題,其重要性不言而喻,

漲兄也隨之統計了一下自9月6日以來上市公司回購的情況,真是不看不知道,一看嚇一跳啊!

自9月6日以來至今,A股上市公司中已實施的股票回購約130億元,幾乎接近今年前8個月之和,大約是2017年91.99億的1.4倍,政策的引導作用顯而易見。

與此同時,整個10月份(截至29日)有192家上市公司公佈股份回購方案或相關實施進展,合計回購金額達215.43億元(

這其中還沒算中國平安的1100億)。其中,有126家公司月內累計股份回購金額均超1000萬元。而這些近期公佈股份回購方案或相關實施進展的公司業績表現普遍較好。

192家股份回購公司呈現三大特徵:

第一、中小創類個股佔比較高。統計顯示,中小板和創業板的個股達到128只,佔比為66.67%。其中,有23家公司月內累計股份回購金額均超1億元,勁嘉股份、大北農、遊族網絡、海翔藥業、分眾傳媒、華邦健康、八菱科技、東方雨虹、完美世界等公司月內累計股份回購金額均超3億元。

第二、估值普遍較低。統計顯示,截至29日,滬市A股整體動態市盈率為11倍,深市主板塊整體動態市盈率14倍,中小板整體動態市盈率為23倍,創業板整體估值為40倍,上述192只個股中,有109只個股最新動態市盈率均低於所屬板塊估值水平,佔比近六成。

第三、基金機構持倉較高。根據已披露的基金三季報顯示,有105只個股被基金持倉,佔比逾五成,合計持股市值達到546.96億元。另外,上述192只股份回購個股中,近30日內共有61只個股獲得機構給予“買入”或“增持”等看好評級,其中,有15只個股近期機構評級家數均達到或超過5家,後市投資機會備受機構的認可。

看了上述數據大家有何感想?是不是像漲兄一樣嚇了一跳,這就好比從高處跳到蹦床上,在你的腳剛接觸到蹦床時,並不能馬上讓你停止下落,相反,還會繼續下落,但下落的速度會逐步減緩直至停止,然後反彈就來了。

接下來,再看一下聰明的外資,暴跌前精準出逃了180億,現在看他回來了多少?

政策衍變透露A股未來走向,數據揭示熊市將結束


31日,滬股通流入45.73億元,深股通流入14.49億元,北向資金合計淨流入60.22億元。另據統計,近三日北向資金合計淨流入96.38億元。此外,10月19日和24日,北向資金分別流入了45.34億元和16.31億元,是不是差不多又回來了。

所以,外資總體流入A股的大趨勢並沒有改變,10月上旬不過是美國暴跌引發的一個小插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