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王朱高煦反叛,明宣宗亲征,仅凭一手段就让他非常恐慌

明宣宗刚刚登上皇位不久,汉王朱高煦就发动了叛乱,背叛了朝廷。他与山东都指挥靳荣等其他人约好,在济南作为内应,又成立了五军都督府,经过了周密的部署,准备首先攻打济南,然后带兵进入北京。监查御史李睿看到这情况,感觉大事不好,急忙丢下他的家人,改了姓名,从小路奔赴北京,上报了朱高煦叛乱的消息。

1426年秋,朱高煦派了百户陈刚赴北京呈送奏疏,无中生有地称夏原吉等两三位大臣为奸佞之徒,并要求将他们几个人斩首示众。宣宗起初对朱高煦叛变之事还将信将疑,直到看了这封别有用心的奏疏,才知道他有了反心,不觉叹息道:“朱高煦果然反了!”事情不宜拖延,抓紧去做,宣宗立即召集大臣们一起商讨对策。

汉王朱高煦反叛,明宣宗亲征,仅凭一手段就让他非常恐慌

宣宗

当有人说到要派遣一名将军去讨伐朱高煦时,杨荣表示反对,他说:“如果你派遣大将去征讨,可能会适得其反,难道皇上您已经忘记过去建文帝派遣李景隆讨伐燕军的事情了吗?”宣宗沉默不语,只是回头看了看,希望能听一下夏原吉的意见。夏原吉忙说:“用兵贵在行动特别迅速,陛下应该率领大军亲自去平定汉王的反叛,这就是古人所说的“如果你领先一步,你可以赢得人民的心”。如果只是派将军领兵去征讨,恐怕很难成功。”宣宗听完之后便下了决心要亲征。

汉王朱高煦反叛,明宣宗亲征,仅凭一手段就让他非常恐慌

张辅

为了谨慎起见,宣宗又把张辅召来,把亲征的事情告诉他。张辅考虑到皇帝安全,便说:“朱高煦虽然凶猛但是缺乏谋略,表面上憨直但是心中是怯懦的,他指挥的将士,也没有多少能够作战的。希望陛下能够给臣两万兵马,保证能够擒下这个逆贼。不需要陛下亲自出征!”宣宗却说:“朕知道你是能够做到的,但是考虑到朕刚刚登上皇位不久,害怕其他人怀有二心,我还是亲自率领军队出征比较好。”张辅看见宣宗要亲征的事情难以改变了,也就没有再继续说些什么了。随后,宣宗让平江伯陈宣防守淮安,不使朱高煦率兵南下;命指挥芮勋防守居庸关,不使朱高煦北入沙漠;又命定国公徐景昌、彭城伯张昶守皇城;安乡伯张安等人辅佐郑王、襄王留守北京;蹇义(音同检)、杨士奇、夏原吉、杨荣等随御驾亲征。安排好之后,在同一年的八月,宣宗率领大军从北京出发,前往乐安(今山东博兴),开始征讨反叛。

汉王朱高煦反叛,明宣宗亲征,仅凭一手段就让他非常恐慌

行军

行军过程中,宣宗忽然看了看跟随左右的大臣,问:“众卿认为高煦现在还在乐安城吗?他会用什么招数?”蹇义说:“乐安城市规模小,无法运兵布阵,他可能已经离开了乐安,先攻取济南,然后在那里建立反叛的根据地。”话还没有说完,杨溥便插话说:“前几天,朱高煦曾提议要去攻打南京,恐怕这个时候已经率领军队南下了。”宣宗听完笑着说:“两位爱卿所料,未必可能发生。济南虽近在咫尺,但要攻下他并不容易,并且他听说朝廷大军将要赶到,恐怕没有时间再去攻打了;如果说要防止他去攻打南京,倒有一些道理,这是他长期以来一直在密谋的,然而,他的护卫军,家属很多人是来自乐安,故土之前会影响他们,怎么会放弃城池南下呢?高煦生性多疑,他敢于反叛,不外乎欺负朕年少新立,不能够率军队亲征,如果只派遣大将去征讨,他一定会尽一切可能用封官许诺来进行收买,希望加入他的反叛。现在朕率领军队兵临城下,已经是大大出乎他的意料,哪里还敢过来打仗?朕以为一定要把叛贼擒获于城中!”所有的大臣都心服口服,纷纷赞美皇帝的英明。

汉王朱高煦反叛,明宣宗亲征,仅凭一手段就让他非常恐慌

朱高煦

离乐安不远的地方,遇到一些从城里逃离出来投诚的人,听他们讲述了有关城中的一些情况,这与宣宗所预料的大致相同。事实证明,朱高煦谋反的事情并不受欢迎,现在听说皇上亲自率领军队来征讨,抱怨的声音更多、大家一片恐慌的情绪,就连朱高煦本人也坐立不安,惶惶不可终日。宣宗想:攻心为上,为何不对他们进行心理战呢?于是他叫来了大臣拟好了安民榜,让前来投诚的人回到乐安城去四处散发它,明白地告知军士和百姓。接着,宣宗又让使臣把一封信带给朱高煦信,信中写道:“汉王,你是太宗朱棣的皇子,仁宗皇帝的弟弟,朕登基以来,一直把你视为叔叔,对你从来没有失礼,你为什么要反叛?自古以来反叛的没有几个是有好下场的?像汉赵王张敖、汉淮南王刘安,不都是听了小人的挑唆而反叛,最终落了个不忠不义的名声,那些小人反叛更多是为了寻求自己的荣华富贵,诱惑叛乱,一旦失败,便反咬主子一口以图自保。现在大军压境,你若能够发觉自己犯了错误,知道改正,抓住并提供真正的叛乱凶手,朕可以对你既往不咎,恩宠如初。若执迷不悟,敢于抗拒,或坚守城池,大军一到,就将你活捉。到时后悔就晚了,请三思后再行动!”。

几天后,宣宗率领军队到了乐安,众将请命攻城,宣宗不允许,又接着派人进去劝降,朱高煦仍然拒绝回答。宣宗这时候想:只要围而不打,先从你内部造成分化,打开缺口,用不了太久,就能够让你土崩瓦解。于是他再次发布一个敕书,系在弓箭,射入乐安城内,对朱高煦叛军晓之利害让他们脱离叛军,戴罪立功。这一招儿还真灵,本来不稳定的人心更加不稳定了,城中很多人都想把朱高煦献给皇上。朱高煦显得狼狈不堪,非常恐慌,出于无奈,他不得不派人去宣宗行营中密奏:“希望能够宽容一段时间,今晚告别妻子,明天早上我会出城投降,接受惩处。”宣宗答应了他的要求。

汉王朱高煦反叛,明宣宗亲征,仅凭一手段就让他非常恐慌

朱高煦

当天晚上,朱高煦把他过去几年来制造的武器,以及的叛乱有关的文件,都全部取出来烧毁。第二天他准备出城投降时,王斌等几个谋反的死硬派,试图阻挠,称:“我宁愿死在战争中,也不能束手就擒,如果做了囚犯,那是羞辱自己!”但是已经没有斗志的朱高煦,还是穿着白衣从小路出城,拜见宣宗皇帝,叩头称罪。在擒获朱高煦之后,群臣要求按法处斩。但是宣宗不应允,只是令朱高煦召他的旧部将领一起进京请罪。就这样,一场惊动朝廷的叛乱,被宣宗兵不血刃地平息了,叛乱的元凶朱高煦最终也难逃一死。利用宣传攻势,散发安民告文、敕书等手段,在心理上摧垮敌人,使叛军没有斗志,最终逼得朱高煦投降,恐怕是最厉害的手段了。对于宣宗能够兵不血刃地平息叛乱,您有什么看法?欢迎留言评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