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稅收結構比較與減稅方向:國運之戰下的道路選擇

川普上任後,推動了美國減稅方案。在2018年1月開始實施的第一輪減稅計劃中,企業所得稅稅率從15%至35%的累進稅率降至21%的單一稅率。川普的目標是美國企業所得稅稅率最終降低到15%。

中美稅收結構比較與減稅方向:國運之戰下的道路選擇

美國減稅方案及赤字壓力:

中美稅收結構比較與減稅方向:國運之戰下的道路選擇

原有美國企業所得稅採取超額累進稅率,對應納稅所得額在10萬美元至33.5美元之間的,加徵5%的附加稅;應納稅所得額超過1500萬美元的公司,要繳納的附加稅是超過1500萬美元的應納稅所得的3%或10萬美元的應納稅所得的3%,二者取較小者。主要從事提供服務的公司,只按35%的比例稅率納稅。 實際上,原有美國公司所得稅平均稅率為35%。減稅後新的稅率則統一威21%的單一稅率。

減稅會影響美國政府運行嗎?根據美國財政部披露的數據顯示,2016年美國GDP為18.6萬億美元,美國政府稅收及其他收入為3.3萬億美元,截至2016年年末由公眾持有的政府債務總額為14.2萬億美元。因此,特朗普減稅可能在未來十年帶來的1.5萬億美元赤字,只佔2016年美國GDP的7.52%,政府債務總額的9.86%以及財政收入的42.42%。

減稅給美國政府帶來的赤字壓力並不大。而且由於減稅對經濟的刺激,強勁的經濟增長帶來的個人所得稅的增長可能會彌補企業所得稅的減少。

中美稅收結構比較與減稅方向:國運之戰下的道路選擇

中美稅收結構比較:

從35%降到21%看起來降幅非常大,但美國的企業所得稅在總稅收裡佔比並不算太高。2016年,美國聯邦政府收入總額為3.345萬億美元,其中,個稅收入為2.6萬億美元,佔比為78%。企業所得稅為4478億美元,佔比為13%。美國的稅收結構是以個人所得稅為主,企業所得稅為輔。因此,雖然減稅規模不高,但是由於企業稅率下調明顯,因此對企業投資的拉動作用可能會較為明顯。

中美稅收結構比較與減稅方向:國運之戰下的道路選擇

對比一下中國的稅收結構:

1、增值稅(2016年,40712億,31.23%)和企業所得稅(2016年,28850億,22.13%)雙主體。

2、消費稅10217億,個人所得稅10089億。


中美稅收結構比較與減稅方向:國運之戰下的道路選擇

比較中美的稅收結構,美國個人所得稅佔比78%,企業所得稅13%,而中國個人所得稅7.74%,企業所得稅22%,增值稅25%。增值稅的徵收主體也是針對企業。也就是說美國徵稅的主體是個人,中國徵稅的主體是企業。這也是美國減稅,中國很難跟進的原因。企業所得稅在美國稅收中所佔比例並不高。但卻是中國稅收中的主要部分。

中美稅收結構比較與減稅方向:國運之戰下的道路選擇

美國減企業所得稅,中國加個人所得稅?

從美國各行業平均稅率可以看出,稅改中受益最大的就是製造業,而金融服務業、互聯網、生物科技等美國具有全球比較優勢的產業將繳納更多稅收。此消彼長,美國利潤最多、最有競爭力的行業稅率的增長,製造業稅率的降低,將會使得美國製造業重新獲得競爭力。實際上美國稅改的目的是用高利潤、高科技行業補貼製造業發展來解決就業問題和重塑美國製造業的競爭力。因為製造業,也就是一般所說的實體經濟才是一國經濟的根基。

中美稅收結構比較與減稅方向:國運之戰下的道路選擇


美國人雖然在金融行業、互聯網、生物科技等高科技行業具有無可比擬的超強競爭優勢,但是在一般製造業上的衰退不僅帶來了嚴重的失業問題,還會動搖美國經濟的根本。川普的競選口號讓美國重新偉大(Make America Great Again),直接著眼點就是就業問題和製造業振興。

有意思的是川普的美國夢“讓美國重新偉大” ,和我們當前提倡的中國夢“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幾乎完全一致,中美雙方的國運之戰都想make myself great again。

中美稅制上的差異使得在減稅上中國不可能跟隨美國的步伐大幅降低企業所得稅。但最近中國稅務上的一些行動可能預示著中國稅收結構的調整:

1從2019年1月1日起,將基本養老保險費、基本醫療保險費、失業保險費、工傷保險費、生育保險費等各項社會保險費交由稅務部門統一徵收。

2 、自8月1日起,影視圈將執行新稅制,明星個稅稅率從原本最低6.7%左右,直接飆升到42%,而且要求按照新稅制一次性補繳6個月的稅款。

可以看出這兩項最近廣受關注的稅收政策變化,都在實際上增加了“個人”所得稅的徵收(這裡把對個人社保的加強徵收也近似看作是對個人端稅收的加強)。也就是中國開始在稅收結構上加大個人所得稅的比例。再回到中美稅收結構,美國個人所得稅佔比78%,中國個人所得稅佔比7.74%,美國企業所得稅13%,中國企業所得稅22%。

在美國對企業大規模減稅的背景下,中國可能希望增加個人所得稅比例,來變相降低企業所得稅在總體稅收中的比例來達到間接減稅的目的。

-------------------------------

上林院:楊飛,經濟學博士,高校教師 ,曾就職諮詢公司、壟斷國企與政府部門。關注財經事件與產業經濟發展,一家之言,井底觀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