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市公司回購熱情高 投資者需謹防「忽悠式回購」

回購規模激增

自《公司法》修正草案提請審議後,市場對此反應積極。今年以來截至10月30日,上市公司已實施的回購金額合計約309億元,超過2015-2017年實施回購金額的總和。其中,10月21日-10月27日,共有28家公司進行了股票回購,A股市場股票回購共8.27億元,回購額度上升。另有多家上市公司公告披露回購計劃、回購進展或宣佈提高回購規模上限。例如,中航資本公告稱,公司擬回購股份資金總額不低於5億元,不超過10億元。回購價格不超過6.73元/股;蘭州民百公告稱,擬斥資1億元-5億元,以不超過8.5元/股的價格回購公司股份。回購期限為自股東大會審議通過回購股份預案之日起不超過6個月等等。

上市公司回購熱情高 投資者需謹防“忽悠式回購”

最高回購價格與二級市場最新交易價格的比值一般體現了公司對自身股價的估值與信心。比如,中航資本公司最新股價報4.53元,按照6.73元的最高回購價格計算,回購最高“溢價率”為48.57%;蘭州民百最新股價5.22元,回購價格不超過8.5元,最高溢價率為62.84%。“從A股上市公司回購對市場整體影響看,回購大規模增加通常發生在市場低位或者連續下跌階段,短期對大盤整體的推動作用有限,存在一定時滯。”華創證券分析師王君對《上海金融報》記者表示,“在回購對個股股價和財務的影響方面,一旦發生大額主動式回購行為,不管是短期還是長期都會對股價有積極影響,且回購實施在短期內能明顯改善個股業績。”

不過,對比美股近期回購的市場反應,A股股票回購的市場反應弱於美股。王君指出,“2017年6月至今,A股累計共完成回購金額約350億元,但市場自去年11月起震盪走弱。由此看來,目前本輪迴購對大盤推動力量仍在積蓄。”光大證券分析師也對《上海金融報》記者表示,首先,A股市場回購多發生在“熊市”,美股多在“牛市”,逆水行舟效果難及順勢而為。股票市場走勢由上市公司基本面決定,而股票回購對公司財務狀況並沒有顯著長期影響。因此,股票回購的作用在於注入現金流以及傳遞上市公司對於估值低估的信號,以換取市場信心和估值穩定。在市場上漲階段的回購與市場表現形成共振,投資者對積極信號的放大進一步推動股價;市場下跌中,賣出壓力加大和弱勢情緒削弱了回購的信號作用。其次,回購比例與回購後股價表現正相關,美股回購比例更大,回購對於股價的支撐效果更好。在總量上,A股回購金額佔流通市值比例超過5%的僅佔回購公司的7%,美股回購比例大於10%的公司佔比22%。

星石投資組合投資經理袁廣平在接受《上海金融報》記者採訪時表示,在今年市場持續下跌的環境下,適度放寬股票回購,有助於穩定資本市場預期。一方面,從歷史經驗看,A股回購預案公告當天,上市公司股價平均上漲2.72%,相對於滬深300超額收益2.65%;公告1個月內(不含公告當日)股價平均上漲1.35%,相對滬深300超額收益1.52%,說明在短期內,A股市場回購的確能傳遞出積極信號。此外,《公司法》修正案也便利了回購的執行流程、完善了回購制度,未來A股市場的回購規模有望進一步提升。

上市公司回購熱情高 投資者需謹防“忽悠式回購”

謹防“忽悠式回購”

不過,對於回購制度改革,市場也存在一定擔憂,認為回購的放鬆可能成為上市公司內幕知情人操縱市場、牟取私利的工具。業內人士提醒投資者,在本輪迴購潮中,不少公司發佈回購計劃後,回購金額與上限相差甚遠,有些甚至長時間“按兵不動”,這種現象需要注意。

“上市公司在股票回購實施過程中,存在諸多問題。”中泰證券分析師王仕進表示,有些公司甚至還可能主觀存在套路減持、提升股價的“忽悠式回購”。同時,由於回購實施流程較為複雜,耗時較長,成本較高,公司實施回購的後續動力不足。

從近期監管動態看,深交所已經出臺了配套措施,而上交所配套措施也在緊鑼密鼓的制定當中。深交所發佈《上市公司回購股份預案及實施情況公告格式》,要求增持計劃的上限不得超出下限的1倍,回購股份議案應及時申請開立回購專用賬戶等。深交所表示,部分上市公司在增持計劃或股份回購預案的信息披露中,存在內容不完整、執行效果較差等問題。深交所在支持具備條件的上市公司及其大股東、董監高依法合規回購、增持股份的同時,也將嚴厲管控“忽悠式增持”、“忽悠式回購”行為。

同時,深交所強調,下一步,深交所將繼續加大對股份增持、回購行為的監管力度,落實信息披露要求,引導相關主體依法合規增持、回購股份,切實維護市場運行秩序,促進資本市場長期健康穩定發展。例如,對某公司董事長髮布增持計劃後又取消的行為予以通報批評處分;對某公司披露回購預案後遲遲不開立回購專用賬戶、不及時披露回購報告書及回購進展的行為發出監管函。

“市場有一部分聲音擔憂上市公司會利用回購操縱市場,但事實上不必過分擔憂。”袁廣平向《上海金融報》記者表示,回購股份被存放在股份回購專用賬戶,交易所會對上市公司通過回購股份專用賬戶進行回購股份的交易行為以及相關內幕信息知情人買賣該公司股票的交易行為進行實時監察,防範內幕交易以及其他不公平交易行為的發生。“另外,回購也要量力而行,如果上市公司的自有資金並不充裕,那麼超過自身能力範圍的股份回購可能還會對公司的運營帶來負面影響。”袁廣平進一步表示,因此,投資者在進行投資決策時,更應該理性分析公司的基本面,關注企業現金流、資產負債率等基本面情況,選擇真正具備成長能力的優質股票。

王君也分析指出,基於中國資本市場環境,未來A股主動式回購的主要動因將仍然是市值管理和實施員工持股計劃、股權激勵。當前回購集中分佈於製造業和消費業的行業特徵,以及低估值、績優股的風格特徵將繼續維持,市值特徵將逐漸向中大盤轉移。本輪A股回購增加對大盤推動力量仍在積蓄,新規支持下回購規模有望繼續擴大,併為市場構建長期估值底部提供內部條件。在“穩槓桿”政策作用下,四季度國內外系統性風險將進入緩釋階段,“政策底”帶來的風險偏好回升將觸發市場超跌反彈,有基本面支撐的主動式回購個股值得關注。

【相關閱讀】

證監會:依法規範與支持上市公司股份回購行為

據新華社訊證監會近日發佈消息稱,將認真貫徹落實公司法修改決定,依法規範與支持上市公司股份回購行為。

證監會表示,證監會將系統梳理有關上市公司股份回購制度規則,對於繼續適用的要嚴格執行,對於公司法修改提出的新要求,及時完善相應的配套制度規則,進一步明確上市公司股份回購的情形、程序、方式、信息披露、回購股份的持有、回購股份的轉讓、回購股份的註銷等事項。同時,將加大監管執法力度,依法嚴厲查處利用股份回購實施內幕交易、操縱市場、信息披露違法、“利益輸送”、“忽悠式回購”等違法違規行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