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邦和朱元璋并列大杀开国功臣之二开国皇帝,其实刘邦是个厚道人

“狡兔死走狗烹,敌国破谋臣亡”这话是韩信说的,自古以来就被比喻为皇帝大杀功臣,其中有两名开国帝王被并列,这两个人同样出身贫寒。一个是汉高祖刘邦,另一个是明太祖朱元璋。朱元璋的确把开国功臣杀了个七七八八,胡惟庸案和蓝玉案都是杀好几万人,不论是因为什么原因,骄兵悍将也好、贪污害民也好、为后世谋也好,这么个杀法无论如何说不过去。不过刘邦就有些冤枉,他和朱元璋有着本质的区别。其实刘邦真没杀掉几个开国功臣,杀掉的几个追究根源也绝非是韩信说的“敌国破谋臣亡”。

刘邦和朱元璋并列大杀开国功臣之二开国皇帝,其实刘邦是个厚道人

刘邦从沛县起兵到建立汉朝,逐渐跟随他的功臣大概是三个系统,一个是从沛县老家就跟着他起兵的老弟兄们,以萧何为首,樊哙、夏侯婴、周勃、卢绾、曹参,灌婴等,再就是中途主动投靠和提拔的,主要有张良、韩信、陈平等。最后是从项羽那边拉过来的实力派,英布、彭越及原六国的各个诸侯王等。在这几个系统中,文臣就不说了,刘邦建国后几乎一个没杀,武将里面属于刘邦真正班底的沛县老人也一个没杀,都跟着他享受着荣华富贵,卢绾是个特例,因为他是沛县老弟兄里唯一被封为异姓王的,他和刘邦是真正的发小,后来虽然造反,但很快醒悟,已经准备举家去找刘邦了,只不过在路上就得知刘邦驾崩,没办法才投奔匈奴,如果刘邦没死,以他和卢绾的交情,绝不会杀卢绾,卢绾真正担心的是吕后。

刘邦和朱元璋并列大杀开国功臣之二开国皇帝,其实刘邦是个厚道人

说刘邦大杀功臣主要讲的就是韩信,其次则是其余几个异姓王,他们之间的矛盾和冲突主要是刘邦要恢复秦朝的郡县制,而这些异姓王想要维持项羽的分封制,即各个诸侯国享有独立的军事、财政等权利,这个是想要有一个大一统汉朝的刘邦不能容忍的。所以刘邦诛杀的功臣也就几个异姓王,而且八个异姓王也没全部被杀,包括英布的岳父长沙王吴芮在英布造反被杀后都活得好好的。韩信开始也没准备杀,只是卸掉兵权养起来,后来是被吕后杀掉,刘邦默认,其实对他来说,没兵没权的韩信是可杀可不杀的。刘邦称帝后真正亲自征讨杀掉的就是英布、彭越、臧荼这三个人。还有个韩王信是彻底投靠匈奴,在战争中被杀。还有一个开国功臣刘邦临死前想杀,就是樊哙,樊哙是因为和吕后是连襟才被刘邦担心,但没来得及杀掉刘邦就驾崩了。

刘邦和朱元璋并列大杀开国功臣之二开国皇帝,其实刘邦是个厚道人

杀掉的这几个异姓王相比较西汉建立初期庞大的功臣群体,从数量上来说实在是微乎其微,只不过他们名气都太大,在投奔刘邦的时候又都是带着地盘和兵马来的,对于汉楚之间的实力互换起着决定性作用,所以虽然只杀了这么几个功臣,也被后世人不理解。特别是韩信,历来就对韩信被杀较为同情,因此传成刘邦大杀开国功臣,但以实际情况看,实在谈不上是大杀,和朱元璋那样完全不分青红皂白的用构陷的手段来杀是明显的不同,虽然都是为了维护统治,刘邦的杀目的性更明确,而且除了韩信外,其余几人都是师出有名。刘邦年轻时确实是个无赖混混,但称帝后对于跟他起家的老弟兄们还是不错的,和他那个老婆比起来,刘邦真的是很厚道。把他和朱元璋并列实在是很冤枉,比起杀功臣来,隋文帝可比他杀的更多,可隋文帝的名声就比刘邦好,奇了怪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