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子之心趙丹陽:投資生涯中的兩個誤判

赤子之心趙丹陽:投資生涯中的兩個誤判

赤子之心董事長 趙丹陽

上週末,88歲的巴菲特發佈了第53封致股東信。作為國人心目中價值投資的標杆,在A股市場中,也有很多投資人一直踐行巴菲特的投資理念,赤子之心董事長趙丹陽正是其中之一。

人生做對幾件事情就夠了

在股市中有句名言:看大勢者賺大錢,看小勢者賺小錢。“大勢”一詞貫穿了趙丹陽的職業生涯:

對投資而言,你把一些大的事情想明白,比你每天盯著電腦,很辛勤的工作,掙的多了。你的人生肯定做對幾件事情就夠,而不是那麼辛勤地天天去調研,天天地看。

我們人生要知道大勢、大方向,看得懂。什麼時間做什麼事,比一切都重要。這就是我們的全球歷史興衰體系。

作為A股第一批操盤手,趙丹陽在1996年進入國內證券業,從事風險投資。後加盟國泰君安,負責管理客戶委託的資產,被稱為“私募教父”,與明達資產的劉明達、曉揚投資的楊駿、東方港灣的但斌齊名。

2008年是趙丹陽名聲大振的一年。2008年1月2日,其將旗下5只信託產品全部清盤,宣佈退出A股,隨後滬深兩市暴跌,順利逃頂;同年6月以211萬美元的代價,獲得了2009年和巴菲特共進午餐的機會。

在與巴菲特共進午餐時,趙丹陽將貴州茅臺和東阿阿膠作為禮品贈送給巴菲特,還向推薦物美商業(2015年退市)。消息傳回國內後,這三隻股票都開始大漲,其中物美商業最瘋狂,在不到一週的時間大漲24%,據當時媒體估算,根據當時的收盤價,趙丹陽狂賺了近1.3億港元,相當於在四天內賺回了等價於八頓午餐的資金。

正如巴菲特與芒格的友誼一樣,趙丹陽的商業合夥人是大學老友連凱,現任赤子之心創始合夥人。

“大三暑假我跟連凱去內蒙古草原,當時就想走得越遠越好,我們沿路都是住5塊、10塊的旅館,你們可能無所想象,我們沿著呼和浩特坐汽車坐了三五天,那時候交通非常差,我們有一個夢想去看天蒼蒼、野茫茫的大草原,在那個年代是很奢侈的一個行為了。”

代表產品累計回報1734%

2006年,赤子之心資本亞洲有限公司成立,趙丹陽為創始人。公司是這樣闡述投資理念的:

自赤子之心成立以來,我們的核心價值觀從未改變,一直堅持價值投資:投資者的利益是我們的首要考慮因素,並杜絕“羊群心理”。我們堅持基本面研究,最終令我們的投資者取得穩定的長期回報。

目前,赤子之心管理兩隻海外基金:“赤子之心價值投資基金”和“赤子之心自然選擇基金”。

赤子之心價值投資基金成立於2003年,是一隻開放式基金。2017年化收益為45.09%,累計收益達到1734.44%。

赤子之心自然選擇基金成立於2009年,2017年化收益為40.88%,累計收益達到197.988%。

去年三季度,赤子之心旗下兩隻產品三季度進駐太極集團,為其第四和四五大股東;這兩隻產品三季度還新進了中恆集團,為其第五和第七大股東。

雖然成績優異,但趙丹陽和其掌舵的赤子之心在業界地位頗高但行事低調。趙丹陽本人較少公開發表市場觀點,但每年初會在赤子之心發佈《致投資者的一封信》,對未來的資本市場進行展望。

從每年的信中,可以發現雖然趙丹陽善於判斷大勢,但也出現了兩次失誤。一次是下注印度,另一次是錯判A股市場。

第一次失誤:下注印度

2012年的春天,趙丹陽照例在其赤子之心的網站上發佈了《致投資者的一封信》,毫不掩飾地看好印度:

中國、印度是未來幾十年全球最精彩的國家。赤子之心未來將會緊緊抓住中印這兩個大型的新興經濟體,尋找最具壟斷性,又有高成長的進攻型企業,分享中國和印度的未來高速成長。

但是在去年的公開演講中,趙丹陽將目光從印度轉向了越南:

我們在2010年投資了印度,對印度有很深刻的認識,在印度,講一句就是“吃盡苦頭”,輸了很多錢,有了很多教訓。印度還有待觀察。這個判斷背後有很多指標,印度的人均GDP、經濟發展水平、出口順差能力、貨幣的穩定性、通貨膨脹、結構性改革都沒到時機。

我們覺得全球製造業從日本轉移到中國,中國現在成本高都轉移到越南。越南這兩年是800點,突破了大概過去十年的新高了。我給大家推薦一下,

越南是下一個階段的全球股市的所在。大家想賺大錢,應該去越南抄抄底。純屬個人意見,風險自負。

從2017年初開始,越南股市迅速爆發,胡志明指數從670點附近開始一路上漲,全年漲幅高達48.03%,漲幅全球第一。今年的越南股市更加火爆,1月22日由於系統承受不住交易量的潮湧,胡志明市交易所不得不發出暫停交易公告。

第二次失誤:錯判A股市場

2014年初,趙丹陽高調宣佈重回A股,宣稱A股牛市即將來臨。在這封公開信中,趙丹陽也闡述了當初形成牛市判斷的三大邏輯:利率下行,混合所有制改革和資本市場的開放。他在2015年致投資者的一封信這樣寫道:

“牛市才剛剛開始,請投資者盡情享受中國未來成長之快樂。”

赤子之心趙丹陽:投資生涯中的兩個誤判

赤子之心趙丹陽:投資生涯中的兩個誤判

但是到了2015年,A股市場從大牛市突然轉為股災,赤子之心的兩隻產品的收益也出現了非常大的回撤。趙丹陽在《2016年致投資者的一封信》中致歉:

赤子之心 2015 年在宏觀的判斷上出現了一些失誤,總體表現不好,在此向投資者道歉。

2015 年赤子之心價值投資基金(香港)回報-8.15%。

2015 年赤子之心自然選擇基金(香港)回報-2.39%。

2015 年華潤信託·赤子之心價值集合資金信託計劃(中國)回報-12.07%。

2015 年華潤信託·赤子之心成長集合資金信託計劃(中國)回報-3.04%。

在變幻莫測的A股市場,雖然趙丹陽逃過了2007年的股災,但還是在2015年栽了跟頭。

錯判大勢,“殼王”的隕落之路

趙丹陽錯判了兩次大勢,雖然造成一些損失,但不至於“傷筋動骨”,但是另一位基金經理就沒有這麼幸運了。

2月初,北京神州牧旗下的鴻運神州牧11號產品宣佈清盤,董事長辛宇,曾於5000點逃頂,在陽光私募界一舉成名。

也許是成功的光芒過於耀眼,讓辛宇並沒有注意到股災之後的市場風格正在悄然切換:市場風格逐漸由小盤股轉向大盤股,“借殼”、“炒殼”的難度越來越大。

赤子之心趙丹陽:投資生涯中的兩個誤判

神州牧近兩年投資業績

但是辛宇仍然沉迷在過去的經驗中,在2016年3000點下方滿倉抄底“殼股”,在業內享有“殼王”的稱號,希望從重組中賺取收益。最終由於不適應市場風格,淨值大幅縮水,黯然離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