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易代時的金庸家族

金庸先生於2018年10月30日去世,他的去世引發各界哀思,眾所周知,金庸的封筆之作是《鹿鼎記》,而《鹿鼎記》又是金庸以其祖査繼佐為開篇,本文就介紹一下明清易代時的金庸家族。

明清易代時的金庸家族

金庸

查氏家族的故事起源於明末査繼佐,査繼佐跟隨魯王朱以海在東南監國,跟清廷打過仗,或許在清朝眼裡還是個值得尊敬的人。於是統戰此老成了有清一朝的一項國策。金庸在《鹿鼎記》中開篇就寫了査繼佐的故事,伊璜先生是也。他把伊璜先生和鐵丐吳六奇描寫得如同《熙德之歌》之中羅德里戈•德•比瓦爾一樣,所不同的是歐洲中世紀騎士精神變成了吳六奇在知識分子査繼佐的怒斥之下痛改前非,決定反清復明,希望得到有識之士的諒解。

明入清時許多反抗人士最終都默默的歸入山林,有清一朝並沒有在人肉上消滅他們,而是漸漸消化他們,直至順服,連黃宗羲都是如此,只有如朱之瑜這類逼格相對較高的人渡海去了日本,也算全了名聲。

明清易代時的金庸家族

査繼佐

因為査繼佐的順服,查家開始復興,在康熙朝達到最盛,以查慎行為首叔侄七人同任翰林,有“一門七進士,叔侄兩翰林”之說。特別是查升,以人品高尚和書法超群,深受康熙帝的器重,入值南書房達三十八年之久。康熙帝曾給查家題聯:“唐宋以來巨族,江南有數人家”,還親自書寫匾額“嘉瑞堂”匾額賜予袁花查氏宗祠,又先後書寫“澹遠堂”和“敬業堂”匾額分別賜予查升與查慎行。

查氏在有清所謂中興的人物是查慎行,此老在後世的名聲很大,然而做派卻不敢讓人恭維。

查慎行原名叫作查嗣璉,改名字的原因比較簡單,那就是他和他叔叔査繼佐一樣運氣不大好,本來做了點小官,卻因洪昇《長生殿》一案牽連被革職。於是此老改了名字換了籍貫,幾乎可以說是重新做人,才在五十之餘的年紀得到了康熙特賜進士出身。想必那時候他老應該感恩涕零,說一句:得虧生在康熙朝吧?

確實如此,不久之後他的弟弟查嗣庭因主持雍正朝的科場試題案(此老出了個「維民所止」的題目,被「維止」二字被認為「雍正」去頭),全家老小喪命無數。查慎行也因此案被流放,不久之後也去世了。

明清易代時的金庸家族

查慎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