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瓷器之乡史

中国是瓷器的故乡,瓷器是汉族劳动人民的一个重要的创造。瓷器的发明是汉民族对世界文明的伟大贡献,在英文中“瓷器(china)”与中国(China)同为一词。大约在公元前16世纪的商代中期,中国就出现了早期的瓷器。因为其无论在胎体上,还是在釉层的烧制工艺上都尚显粗糙,烧制温度也较低,表现出原始性和过渡性,所以一般称其为“原始瓷”。

中国瓷器是从陶器发展演变而成的,原始瓷器起源于3000多年前。至宋代时,名瓷名窑已遍及大半个中国,是瓷业最为繁荣的时期。当时的汝窑、官窑、哥窑、钧窑和定窑并称为宋代五大名窑,当时比较有名的还有柴窑和建窑。被称为瓷都的江西景德镇在元代出产的青花瓷已成为瓷器的代表。青花瓷釉质透明如水,胎体质薄轻巧,洁白的瓷体上敷以蓝色纹饰,素雅清新,充满生机。青花瓷一经出现便风靡一时,成为景德镇的传统名瓷之冠。与青花瓷共同并称四大名瓷的还有青花玲珑瓷、粉彩瓷和颜色釉瓷。另外,还有雕塑瓷、薄胎瓷、五彩胎瓷等,均精美非常,各有特色。

中国瓷器之乡史

出土瓷器普遍有两个特点:

一是新,大部分入土前没有使用过,很多窑藏没有空气没有阳光,自然就没有所谓象传世件那样的“包浆”,出土后和新的一样,和传世品老化特征差距很大;

二是品种多,很多品种是馆藏中没有的。这对看惯了有限馆藏品和传世品的人信息库是个挑战,以现有陶瓷史中记载的品种和得出的结论明显与真实的历史不符,如宋代的青花五彩品种让青花五彩创烧于明代的结论显得幼稚可笑。更可笑的是,有些出土瓷器到了地摊到成了赝品的标准器,因为一些人对地摊的认识是99%以上都是赝品,只要在地摊上见到的就简单地视为赝品。

目前文博界对造假能力缺乏研究,过于高估了造假的能力。目前已知的景德镇有大师头衔的人是不会去参与造假的,因为市场已经把大师级作品炒到了极高的价格,几万甚至几百万的不是新闻,已经远远超过出土真品的价格不知多少倍。出土官窑都是当年皇家不惜血本的精品之作,水平不知要高于现在的大师多少倍,工艺原料已今非昔比,即使大师去仿也未必仿到位,还丢了名声,从逻辑上讲现在的大师为名为利是不可能参与造假的。

中国瓷器之乡史

试想现在的匠人的技艺怎与古代的大师相比,其作品怎会以假乱真?仿制的赝品和真品有天壤之别,业内高人去景德镇6年,到目前为止,还没有找到这样的仿制窑厂,那些被专家鉴定为高仿的其实都是出土真品,很多窑厂收购后当工艺品出售,价格比市场加工的成本还低。

目前的收藏主要在改革开放之后,很多空白等待我们几代人的不断研究努力,本着对历史负责,对中华文化负责的精神,多研究多深入基层,虚心求教,这才会是鉴定取得进步。

小编互动:ForeverloveDiana


分享到:


相關文章: